段学彬(庆新油田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Q油田自1999年投入开发,先后经历弹性开采大罐拉油阶段、注水开发管网集输阶段,目前进入到智能化管理运行阶段。
根据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Q油田在油水井生产方面已经探索出了自己的应用之路。以信息化物联网、大数据技术为技术载体,以油田智能化建设为依托,促进油田生产各项业务、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实现油田提档升级、管理创新、提质增效。经过几年的建设维护,目前智能化在油水井生产方面主要实现的功能有如下几个方面:
1)油井主要采集参数(表1)有电参、力参以及部分井视频监控几个方面,能够对现场油井的电流、电压、冲程、冲速功图等数据进行实施采集并存储,具有抽油机井远程监控、阈值报警及远程启停功能。通过数字化设备及智能平台应用,油田取消了每天测电流、每月测示功图和动液面等工作,巡井周期由原来的每天2次延长至7天1次。大大降低员工工作量,岗位员工减少18人,人均管井数由原来的20口增加至65口[1]。
表1 抽油机井现场采集参数
2)水井能够自动采集存储水井油压、瞬时水量与水表读数几个参数,能够实现水井监控及恒流注水等功能。集油配注间减少4张电子报表,实现远程监控,无人值守,减少集配间岗位员工24人。
3)根据每天自动采集的生产数据,智能化系统能够自动生成生产班报表,实现与A2对接与上传。
通过智能化应用监测的及时性,观察抽油井的工作状态,应用泵况预警,及时发现泵况问题,减少作业时率影响。同时通过预警,减少了巡查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在管理上实现了从发现→核实→作业→开井的闭环管理,有效保证作业质量,较少返工率。
通过现场与iwell结合,工况管理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分析原因更具体,影响作业时率明显减少,检泵周期1 000天以上,减少了抽油机的无效运行,提高了油田开发和生产管理水平。
图1中Q11-01井在7月18日显示泵况不好,载荷比1.09,最小载荷上升,平台推送抽油杆断,检泵证实为上凡尔罩断;Q11-02井于3月18日显示泵不能正常工作,判断为杆断,作业证实第96根抽油杆公扣断;Q11-03井于3月10日发现问题,取样不出液,从功图判断为断脱,作业检泵后证实为游动凡尔严重漏失。
图1 Q11-01井、Q11-02井及Q11-03井示功图变化
通过智能化平台能够对不正常运行的油井及时发现,提高油井有效生产时率,提高系统效率,降低机采井采液单耗。
三年来,油井时率和利用率不断提高(表2),双率保持在95%以上,有效保证了生产的运行。
根据大密度示功图资料,能够及时判断抽油泵是否在合理沉没度范围内[2]。
表2 时率、利用率统计
1)针对供液不足的井,及时下调生产参数,减少无效抽汲,起到节能降耗及延长检泵周期的目的。从图2上看,3口井均呈不同程度的供液不足,通过及时调参,最短时间内恢复抽油泵在正常状态下工作,节省了电能,也减少了泵的不正常运行时间,从而也减小了泵的损坏速率,延长检泵周期。
图2 Q11-04井、Q11-05井及Q11-06井示功图变化
2)对沉没度较大的井及时调大生产参数,起到产量挖潜的作用。对于有些测不出液面的井,在产量紧张时,可以依据功图,对功图正常的油井进行调大生产参数,以最大限度挖掘油井潜力。
3)平台能够实现油井间抽的智能推送,达到油井最小影响产量和最大间抽时间的合理匹配。同时根据油井运行参数曲线,能够很好地监督油井间抽的执行情况。打开油井动态数据,就能够很清晰地看出油井在不同时间的运行状态。
无论是上调参、下调参还是油井间抽,都能对油井保持合理沉没度[3],在挖掘产量和节能降耗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智能化系统能够在该方面的研究与管理上提供数据支持。
由表3可以看出,随着生产井数的增加,沉没度适中井所占比例也在增加,呈现出数量和质量的双重上升。
表3 连续3年沉没度对比
在油井机采管理中,油井加药洗井的主要目的即为降低载荷比,依靠智能化油田的实时性,可以判断出油井是否结蜡及结蜡的程度,对于载荷比高的井自动推送加药或者洗井措施,减少卡井的发生,提高油井的时率。
进行加药监督管理时,从智能化载荷曲线数据可以分析油井加药执行情况,多数油井在好的加药制度下能够平稳运行,如出现载荷曲线异常波动则可以考虑加药是否按时执行,也有部分井会在一个加药周期内载荷随时间出现规律性的变化,均能够用来进行加药监督。
Q11-08井日产液10 t,9月份含水75.8%,加药周期为5天,每次加药30 kg,从油井动态数据中载荷曲线看(图3),该井按周期加药,效果较好。
表4 载荷比数据对比
由表4可以看出,2016年平均载荷比在2.0,超过3.0的油井49口,2018年平均载荷比1.5,载荷比高于3.0的只有25口,大幅度的提升了载荷比的管理标准。
采用的功率平衡法,系统实时跟踪分析油井功率平衡变化,自动优先调平衡井,智能推送油井调平衡块位置方案,经数据管控中心审核后工单直接派发至保障班组,系统自动对调后效果自动跟踪验收,实现平衡精准管理(图4)。
平衡率由按天/月监控分析到实时监控分析,监控质量提升;指令直接下达到一线班组,优化运维机制,运行效率更高。同时高平衡率能能降低个别问题井对机采节能的影响,提高系统效率[4]。
图3 Q11-08井载荷曲线
图4 智能平衡管理流程
2018年作业区配平均平衡率突破90%,目前保持在95%左右,持续提升的同时,作业区油井系统效率也不断的提升,目前高于历时最高水平,保持在12.51%的高水准(表5)。
表5 平衡率和系统效率统计
2017年累计消耗燃气502×104m3(消耗商品气239×104m3,伴生气263×104m3),其中集油部分消耗366×104m3,占据主导地位,如何控制集油部分用气成为根本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建成了平稳高效的低温集输[5]。
依托智能化平台,结合历史数据,建立掺水压力与掺水量以及回油温度关系曲线,实时把握生产动态;结合掺水自控,实现集油环智能个性化掺水,平均回油温度稳定控制在33.5℃平稳生产,较之前人工巡检降低10℃。
吨液用气量实现连年稳定下降,2018年集油环掺水量较上年减少696 m3/d。
吨液用气量实现连年稳定下降,2018年单环掺水量较上年减少0.4 m3/d,吨液耗气下降0.49 m3/t,总气量节约22.9×104m3(表6)。
表6 连续两年耗气对比
利用智能RTU技术,注配间可以实现柱塞泵频率与水井油压、注配间汇管压力的变频连锁,能够实时合理匹配配注量、柱塞泵频率与泵效关系,在完成配注的情况下,减少回流量[6]。当有水井堵塞,泵压高时变频连锁功能能自动加降低柱塞泵频率,防止发生高压憋泵。智能RTU技术能提高注水精度,降低注水单耗。
表7可以看出,连续三年注水单耗实现稳固下降,2016年注水单耗在6.25 kWh/m3,而2018年注水单耗5.59 kWh/m3,2018年注水用电较2016年注水情况应节约用电56.7×104kWh。
表7 注水单耗情况对比
1)依托智能平台,采用电子巡检,问题的处理的巡检方式,大大降低员工工作量,人均管井数由原来的20口,增加至65口。
2)智能平台能够对抽油机井示功图进行实时监控,促进油井时率提高,保持油井合理沉没度,提高系统效率。
3)通过建立掺水压力与掺水量以及回油温度关系曲线,可以实时把握集油环生产动态,降低集油环回油温度10℃,大幅降低单环掺水量和吨液耗气。
4)建议开展智能RTU掺水研究,应用智能RTU自动调整,模拟人工现场操作,保证集油环最低回油温度运行。已经完成两个配注间,逐步将实现全覆盖。
5)建议智能RTU注水项目推广,对生产参数模拟计算和变频联动,实现配水智能调整,提高注水精度,提高注水量与注塞泵频率匹配度,降低注水单耗。
6)建议推广抽油机井应用贝特智能闭环管理系统,根据井口产液情况自动调整适配生产参数,产量和能耗最佳结合,提升机采有效运行。
7)建议完善智能开发专家系统,通过生产波动和开发指标预警,逐步实现油水井智能调配,并开展水井智能分注试验,提高智能开发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