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红亮
(广东省有色地质勘查院,广东 广州 510080)
粤北张屋坪锑矿点位于南岭锡多金属成矿带中段核心区南侧、粤北山字型构造脊柱东侧马蹄形地盾东段内侧、曲仁构造盆地西缘,大东-贵东东西复杂构造岩浆岩带的北侧,韶关-仁化新华夏构造带西侧,地质构造活动非常强烈,成矿地质条件十分优越。
区域已知最老地层为早古生界(寒武系水石组、高滩组),从早古生界至第四系地层发育齐全,其中,中—上泥盆统(东岗岭组或棋梓桥组、天子岭组等)及下石炭统(长垑组、大赛坝组或孟公坳组、石磴子组等)的不纯碳酸盐岩是本区锑铅锌多金属矿主要的赋矿层位。
勘查区出露地层由老至新主要有泥盆系帽子峰组(DCm)、石炭系孟公坳组(C1ym)、石磴子组(C1s)、测水组(C1c)、梓门桥组(C1z)及第四系(见图1)[1]。
帽子峰组(DCm)下部为灰绿黄、灰红色粉砂岩或钙质碎屑岩,夹泥晶灰岩;上部以石英砂岩为主夹少量粉砂岩或粉砂质泥岩。
孟公坳组(C1ym):灰白、灰褐色中厚层状砂岩、粉砂岩夹灰岩,含海相动物化石。
石磴子组(C1s):深灰黑-灰色生物碎屑粉晶泥晶灰岩夹白云质灰岩、白云岩、燧石灰岩、薄层泥质灰岩,局部夹泥质页岩、炭质页岩或钙质砂岩。含珊瑚、腕足类。
测水组(C1c):深灰、灰黄、灰白色及杂色砂岩、页岩,夹炭质页岩及煤层,局部夹泥灰岩、铁质砂岩、泥质粉砂岩、砂砾岩等,含腕足类、珊瑚等。与下伏石磴子组呈整合接触。
梓门桥组(C1z):灰色中-厚层状泥晶灰岩、含炭质灰岩、白云质灰岩夹白云岩,常含硅质团块或条带。与下伏测水组成整合接触。
第四系:主要发育在矿区的东南角,由残积层、坡积层和冲积层组成。残积层是基岩风化、土壤化的产物,为黄褐色土壤夹少量基岩碎块,厚度3m~10m。坡积层是黄褐色土壤与基岩碎块混杂堆积物,厚度lm~7m。冲积层上部为黑褐色腐植土及粘土、砂土组成,下部为泥砂夹砾石组成。
残坡积土多形成山坡堆积,冲积层多发育在重水河两岸及山坳沟谷中,厚度2m~25m。
其中石磴子组(C1s)及孟公坳组(C1ym)及下泥盆统天子岭组(D3t)、中泥盆统东岗岭组(D2d)为区域中低温热液充填型锑铅锌多金属矿主要赋矿层位。
矿区位于粤北“山字形”构造脊柱南缘-瑶山复背斜东侧,受此构造影响,次一级构造非常发育,主要有:北东向大岗头向斜、近北西向断裂F100、F101、北东向张性断裂带。
大岗头向斜:勘查区位于大岗头向斜东南扬起端,走向北东向,岩层倾角约30°~45°,向斜槽部出露地层为壶天群白云质灰岩。两翼为下石炭统梓门桥组、测水组及石磴子组灰岩和碎屑岩。
近北西向F100断裂:发育于大岗头至龙皇岩一带,有一组走向压性断裂组成,断裂走向315°左右。
近北西向F101断裂:发育于张屋坪至重阳一带,有一组走向压性断裂组成,断裂走向320°左右。
北东向断裂带:发育于张屋坪至龙王岩的多组东西向张性断裂带,断裂倾向315°~325°,倾向南西,宽1km~7km,断裂常形成硅化构造角砾岩,常见方解石脉沿断裂充填[2]。
图1 矿点地质简图
区内围岩蚀变种类繁多,类型复杂。其中与矿化有关的围岩蚀变以方解石化、硅化、萤石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化为主。现将主要的方解石化、硅化、萤石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化分述如下:
硅化:硅化是矿区的主要蚀变,硅化具多期活动的特征,早期硅化普遍沿层交代原岩产出,该期硅化早于矿化期,第二期硅化以石英脉形式产出,与矿化期产出时间基本一致,表现为空间分布上两者相伴出现,与矿化相关密切。
方解石化:方解石化在区内发育最为强烈,主要呈方解石脉产出,可见辉锑矿交代方解石,与成矿关系密切。局部可见方解石细脉穿插辉锑矿,说明其为成矿后方解石化。
萤石化:萤石化在区内较发育,蚀变作用主要见于破碎带中,但蚀变不稳定,分布不均匀,然而其与矿化关系密切,为区内重要的围岩蚀变标志。
绿泥石化:蚀变作用主要见于破碎带中,绿泥石化一般不稳定,断续分布,但与矿化关系密切,为重要的围岩蚀变标志。
黄铁矿化:黄铁矿化主要见于层间破碎带及其两侧1m~3m内的围岩中,但强度不高,分布不均匀,与矿石矿物为同期产物,与矿化关系密切,是重要的围岩蚀变。
区域化探工作成果显示,该区综合异常主要由Sb、As、Ag、Pb、Cr等中低温成矿元素组成,其峰值分别为 2687×10-6、5156×10-6、17×10-6、4801×10-6、30.50×10-6;其次为Au、W、Mn、Cu、Zn等元素,其余元素发育程度较差。该综合异常以较小面积、高强度、多元元素组合以及元素异常间高度套合为特征。
矿区位于区域高精度磁测△T6异常范围内,该高磁异常呈近东西向椭圆状展布于重阳-厢廊一带,为强负磁异常特征,△T异常强度一般均小于-100nT,异常长度约3.5km,宽约0.8km。推测与深部隐伏岩体有关。
通过地表及老窿调查在矿区内发现了V1辉锑矿体1条,矿体地质特征如下:①矿体赋存于上石炭统石磴子组,呈似层状、透镜状大致沿层产出。②矿体受北东走向张性层间破碎带的控制,矿体倾向315°,延伸未控制,倾角20°~34°。民窿揭露矿体长21m,垂直厚度0.28m~3.75m。③矿石结构:自形晶结构、半自形—他形晶结构、压碎结构等;矿石构造:透镜状、似层状、小团块状、细脉状、浸染状及角砾状构造。④矿体的矿石矿物成分较简单,矿石中有用元素Sb品位0.41~44.33%,其他有益组分包括银、金、铜。锑矿石按其自然类型可分为浸染状矿石和致密块状矿石两种。
矿体赋存于北东向的破碎带中,受断裂破碎带控制明显,破碎带带内发育很强的硅化、方解石化和萤石化。区域断裂构造比较发育,地球物理异常显示深部有隐伏岩体存在的可能性,为矿液的运移、活化、交代和沉淀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地球化学异常显示,该区域以中低温成矿元素富集为主。综上所述,矿点属于中低温热液破碎带充填交代型辉锑矿。
矿点位于南岭成矿带的核心区域,处于有利的成矿部位。矿体受断裂构造控制,同时该区域深部有隐伏岩体的异常显示。通过民窿揭露的情况来看,矿体沿走向、倾向方向延伸稳定,但是有限的深部工程并没有对其进行有效控制。因此,通过投入进一步的勘查工作,有希望找到一个中大型辉锑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