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长伶,李宏娟,金丽伟
(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 重症医学科,北京 102200)
针对ICU患者采取身体约束的主要目标是防止患者出现自我伤害、坠床及非计划性拔管等不良事件[1]。诸多研究均证实通过针对ICU患者采取有效的身体约束,能够显著降低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临床发生率[2-4]。然而我国目前临床中仍缺乏对于患者描述身体约束应用指征及时机的专业工具,临床中护士通常结合既往经验对患者进行判断,因此出现不必要或不恰当的身体约束[5]。本次研究主要目的在于对缩减约束方案在ICU患者气管插管的非计划性拔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实施评价。
以本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ICU的气管插管患者62例作为此次的研究样本。以随机数字法分组,并依次纳入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共计31例,男17例,女14例;年龄范围27-86岁,平均(64.2±0.7)岁。对照组:共计31例,男16例,女15例;患者年龄29-87岁,平均(63.7±0.4)岁。两组病人的线性资料对比较为均衡,具备可比性(P>0.05)。
对照组患者均实施ICU常规身体约束护理,即护士对患者的病情程度、意识情况、皮肤状况及肢体活动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估。征得患者和家属同意之后,合理选择约束工具并对患者进行约束固定。每隔2 h需放松约束带1次,密切观察患者的约束末梢部位循环状况,若有异常应立即处理;而观察组的31例患者均采取缩减约束方案,具体内容如下:
(1)约束方案制定:共计包括4种不同的缩减约束方案,①无约束;②选择相关替代措施;③预防性约束;④完全约束。
(2)约束方案的实施:①约束之前:待患者的病情趋于平稳之后,由医护人员共同配合对患者的身体约束进行评估;②约束期间:约束2 h后需要对身体约束患者固定的约束带松紧状况和约束部位等进行评估;③约束之后:护士需认真填写患者的《身体约束评估和使用记录表》做好患者的身体约束交接班工作。
观察组患者的约束时间为(34.16±12.59)h,而对照组患者约束时间为(46.24±14.17)h,对照组的约束之间高于观察组,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的身体约束率以及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身体约束率和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对比[n(%)]
观察组的总体护理满意度高达100.00%,较对照组的87.10%具有显著优势,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照[n(%)]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进一步证实通过采取缩减约束方案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观察组患者通过采取非计划性拔管相关危险因素的综合评估,对高危患者进行全面筛选,防止由于医护人员工作疏漏而引发拔管。应用约束替代措施,能够有效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提升患者对于管路重要性的认知,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因此能够降低患者的自行拔管发生率[6-7]。而同期对照组患者的拔管率相对较高,可能与以下原因相关。首先患者由于长时间的约束对于清醒患者的活动产生严重限制,因此患者容易出现烦躁、易怒等不良情绪。在护士交接班过程中,由于缺乏患者的床旁监测,因此出现非计划性拔管,麻醉后且未恢复意识清醒的患者其状态无法准确判断,护士仅凭借工作经验,对患者进行腕带约束,当患者意识清醒后其身体的移动可能接触到管路而出现拔管[8-10]。因此若未能科学合理选择患者的约束方式,反而可能会增加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通过应用约束缩减约束方案,该组患者的身体约束率、约束时间及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明显更低,同时观察组总体护理满意度较同期对照组显著更高。本次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通过采取缩减约束方案能够降低ICU气管插管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并有利于营造良好护患关系。
综上所述,通过实施缩减约束方案有利于降低ICU气管插管患者的身体约束率,并减少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事件发生率,有助于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