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兴莉,李双
(德阳市人民医院,四川 德阳 618000)
再生障碍性贫血作为一种临床比较常见的血液系统,其致病机制尚未明确,但是相关研究资料表示,病毒感染、化学毒物、免疫缺陷等都是其诱发因素,患者主要病理特征为骨髓造血细胞增生低下、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等。在临床诊断过程中主要存在贫血、出血等症状,患者病情的不断发展可能会出现病情加重现象,对患者生命安全做是具有严重危险。目前临床针对再生障碍性贫血主要采取环孢素等免疫制剂进行治疗,通过此药物可以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从而缓解患者病情发展甚至痊愈。但是由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时间比较长,在用药过程中出现不恰当护理,对治疗效果可能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出现病情恶化者等不良现象,因此对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措施,在患者出院后依旧给予针对性健康指导,对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以及自我护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试验以延续性护理干预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护理过程中的临床效果进行以下分析[1-2]。
调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84例再生障碍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对比评价,按照均衡理念标准,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例数相等;其中对照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38-79岁;平均(58.50 4.17)岁。观察组男26例,女16例;年龄42-77岁,平均(59.50 3.88)岁。比较2组临床个人资料,数据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
给予对照组患者用药指导、饮食护理、口腔感染等常规护理措施,和患者约定复查时间,同时进行定期的电话随访,从而掌握患者病情恢复情况,并给予相应指导。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延续性护理干预措施,具体护理措施如下:①定期随访:患者出院以后给予其定期家庭访视,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饮食指导、用药指导、心理疏导等护理措施[3]。②电话访视:患者出院以后对患者定期实施电话随访,随访频率设置为每周一次,指导患者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放松精神压力,鼓励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然后询问患者是否出现用药饮食等不良现象发生,在随访过程中强化用药指导以及饮食护理,同时向患者详细讲解相关不良反应的应对措施[4]。③同时可以通过建立微信群的方式,继续鼓励患者和其他病友进行互动,然后在微信平台上传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患者在出院以后存在的问题并且及时讲解,同时给予患者个性化指导。④社会活动:患者出院以后护理人员可以定期组织开展俱乐部活动,活动主题为患者近期情况,根据患者健康水平、护理需求进行针对性指导,鼓励患者之间进行相互交流帮助,并且分享疾病控制知识以及自我感受,给予患者一对一指导,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从而保证患者护理效果[5-6]。
对比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的健康知识认知情况,具体评价内容包括:疾病基础认知、用药认知,自我护理能力。
为了对数据有更准确计算,对各项计数、计量资料采取SPSS 23.0软件进行分析。以(±s)表示计量资料,检验采取t;以(%)表示计数资料,检验采取X2。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比评价2组健康知识认知情况
表1 2组患者健康认知情况对比
由表1可知: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认知水平和对照组相比较,组间差异显著(P<0.05)。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临床一种由物理、化学等因素导致患者出现骨髓造血功能障碍的贫血性疾病类型,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感染、贫血、出血等症状,具有不容易恢复的特点,对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严重影响,而且会增加患者家庭经济负担。因此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治疗过程中,为了充分满足患者心理、生理需求,需要采取有效护理措施配合治疗,对患者生存质量以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相关研究资料表示,患者出院以后给予延续性护理干预措施,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良好效果[7]。
本文研究数据表示,观察组健康知识认知情况和对照组相比较具有显著优势,P<0.05,分析原因如下:①延续性护理模式为目前临床广泛应用的方法之一,是一种将专业护理服务延伸到家庭以及社区的护理模式,通过对患者以定期家访、电话随访方式给予其持续性健康教育、生活干预、用药指导、饮食护理等优质护理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情况,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而且通过强调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相关注意事项,提高了患者自我管理能力。②在患者出院以后采取延续性护理干预,能够规范运动锻炼,提高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用药饮食合理性,保证患者在家属监督下提升自我管理,将患者病情合理控制。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疾病复发以及并发症发生风险,对预防患者疾病恶化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8-10]。
综上所述,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连续性护理模式,有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对改善患者治疗依从性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