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达能
我国粮食连年丰收,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同时,如何让老百姓吃得好,吃得健康,吃得放心,是粮食行政管理部门面临的突出课题。原国家粮食局充分意识到这一点,早在“十二五”期间就提出“机构成网络、监测全覆盖、监管无盲区”的工作方针,并提出在“十三五”期间,建立与完善由5个国家级、32个省级、305个市级和960个县级粮食质检机构构成的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同时建立全国粮食质量安全管理电子信息平台,实现国家、省、市、县四级工作联动。
湖南作为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份之一,人口6700万,产粮大县69个,年粮食产量约3000万吨左右,稻谷产量多年为全国之冠,收购粮食约1000万吨。在承担收获粮食等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储备粮出入库检验和口粮市场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等工作任务中,粮食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既是贯彻《食品安全法》、落实国家实施食品安全战略、粮食安全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若干意见》《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工程建设规划(2015-2020年)》财政部、国家粮食局《关于在流通领域实施“优质粮食工程”的通知》文件精神,健全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落实粮食质量安全监管责任,保障粮油质量安全的重要举措,对确保国家粮食质量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粮油质检机构基本按照省市县三级配置,各加工企业、收储企业及收购站点都设有相应的检化验机构,配备相应人员,形成了省市县粮油质检网络体系。2007-2016年,湖南省按照原国家粮食局“充分利用现有检验能力资源、合理布局、择优选用、共建共享”的原则,积极开展国家粮食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十二五”期间,利用国家相关政策加大投入,先后分5批完成了省市粮食质检机构事业编建制、基础设施建设和仪器设备配置工作,基本建成了以1个省粮油质监机构为中心,14个市州质监站为骨干的“1+14”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
湖南省122个县(市区),产粮大县69个,目前按事业编成建制保留的县级粮食质检站只有9个,所配备的检验仪器是简单的粮食物检设备。县级粮食质量安全检验机构在经历从计划经济的标配到改革开放后的转型阵痛、撤并整合,目前绝大部分县(市区)粮食质检机构基本消亡,县级粮食质量安全的监测基本缺位。在粮食市场放开后县级粮食执法工作中,粮食质量安全仲裁案件增多,要求建设县级粮油质监站的呼声强烈,尤其随着粮食收购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在基层粮食收购中,县级粮食质检机构的作用不可或缺。
调研了解到,目前湖南省粮食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基本呈现三级态势,一是省级粮油质检机构龙头效应显著:检测资质全,业务能力强,人才队伍优,科研成果多。二是市级粮油质检机构出现“四不够”:规范不够,业务不够,经费不够,力量不够。三是县级粮油质检机构基本上是“三无一缺”:无场地、无人员、无设备、职能缺失。作为粮食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中最基础的一环,急需加强建设。
要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监管,确保粮食质量安全,就必须建立一整套科学、高效、精确的质量监测体系和制度机制,充分发挥粮油质检机构在粮食行政执法中的技术支撑和技术保障作用。加快粮油质检机构建设,要以机构建设为载体,以人才建设为关键,以能力建设为牵引,以设施建设为重点,以体制机制为保障,健全机构,充实人员,加大投入,改善设施,提升技术,全面推进粮油检测机构体系、技术能力和服务平台建设,形成层级分明、覆盖面广的粮食质监体系和技术服务平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粮食是百姓一日三餐的必需品。粮食行业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行业,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现阶段粮油产品极大丰富,满足了人们的日常需求,粮油产品的质量也需要严格的保证。但如何让人民吃得放心,现实中还有许多问题要解决,提高粮食质量检测水平成为重中之重。社会各界应提高对粮食质量安全问题的认识,不仅仅要保证粮食的数量,更要注重粮食的质量。只有在思想上认可粮食安全的重要性,才能关注和重视粮食,真正在粮食问题上做到让人民吃得放心。
一是构建科学、立体的质量监测体系。要解决粮油食品安全监管职责过于分散的现状,职能要相对集中,权责要进一步明晰,优化资源配置,做到人员优化、技术优化、设备优化、信息优化、服务优化,建立科学的立体化的粮食质量检测机构质量保障体系。按照国家对省市县三级质监机构职能规划合理地阶梯式建设,形成立体化监测体系。充分发挥各级粮食检测机构职能,保障粮食质量安全。二是发挥省级质监机构中心的示范指导作用。省级粮油质监中心作为全省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重要技术支撑单位,其从技术、人员、设备、体系建设等软硬件各方面在全省粮食检测机构中处于领先地位,要充分发挥其龙头榜样作用,带动规范市县两级的质检机构建设。三是发挥标准的技术引领作用。各级粮食质检机构要利用自身工作优势,积极收集数据,在各级标准制修订时及时反馈相关信息,积极参与标准制修订,把本级区域粮油的基本质量安全状况通过标准的制修订得到充分表达,以标准促发展,反过来以标准规范粮食质量安全检验行为,充分发挥标准的技术引领作用。
粮食质量监测体系建设必须形成上下联动、横向互通的功能配置和运行机制。各级粮食质检机构功能定位明确,配备与任务相适应的编制和场地,强化从省到县粮食质检机构的系统性,确保粮食质检工作任务饱满,机构良性健康运转。开展粮食质检工作所需的必要合理费用及仪器设备维修费必须列入了同级财政预算,加大粮食质检经费保障力度。要强化粮食质检机构第三方性质,对粮食检验实行粮食检验机构与检验人责任制,用严格的制度规定要求检验人依法依规对粮食进行检验,保证出具的检验数据和结论客观公正,对检验数据和结论负责,检验机构对出具的检验报告负责。进一步加大对粮食检验机构的管理,各级粮食质检机构及时向社会、本级政府相关部门、上级政府相关部门发布、转送、上报粮食质量安全信息,确保信息可靠、管用。
要着力选拨素质好、作风硬、专业对口的人员进入粮食质检队伍,加强质检人员专业技能培训,打造一支作风优良、技术过硬、纪律严明的粮食质检队伍。对质检机构的管理,要在国家规定的工资制度基础上,实行体现粮食质检工作专业性、技术性特点的工资政策,建立和完善检验人员有毒有害物质保健津贴政策,加大绩效奖励工作力度,努力创造条件把专业技术人员留在基层粮食质检第一线。一是从高校招聘食品检测、农产品质量与安全、分析化学等对口专业学生,充实到质检队伍。二是注重内培外聘,专技人才要“走出去”,参加国内国际学术交流,到实力雄厚外省单位学习交流;还要“请进来”,可邀请著名专家学者授课讲学,或者作为长聘专家。三是定期培训,对单位技术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对新的标准或者仪器设备组织学习讨论,或者参加仪器设备厂家的研讨会讲座等。四是加强与省内外同行的交流与协作,积极参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和质量监督管理部门的能力验证活动。要多途径多渠道全面提高行业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水平,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
食品安全涉及从田间到餐桌的每一环节,大数据时代为建立高效的监管检测与风险预防机制提供了契机,将助推粮油食品安全工作迈上新台阶。一是加快建设功能完善的粮食质量安全信息平台,加强风险监测数据通报和利用,建立数据反馈机制,重大事件及时通报。二是深入挖掘监测数据的巨大作用,以便更好掌握内在的系统性安全风险。三是对粮油食品安全数据进行公开解读,引导社会舆论正确发展。四是加快粮食行业“双随机”抽查企业和检查人员名录库建设,做好监督检查体系、粮油库存检查、涉粮案件查处和粮食经营者诚信档案等监督检查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提升监管信息化水平。五是建立粮食经营者守法诚信评价制度。六是建立粮油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完善粮油质量监管检测信息通报制度,建立健全检验检测信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