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恩义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每占领一处,便扶植组建伪政权,借此恢复与维持占领区的治安。伪政权在沦陷各地创办了一系列训练机构,对伪职人员进行训练,一方面为日本统治服务,另一方面借此维持沦陷区秩序正常运作,这是日本推行“以华制华”政策的一个体现。接受训练的伪职人员主要有伪政权各级政府厅科公务人员,各厅科专业技术人员,警官、警察和警士,乡镇长及自治保甲人员等几类,本文主要探讨的对象为伪政权各厅科公务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有关研究,在一些沦陷区论著中虽有涉及,但着墨不多,或简单分析训练的原因和内容①郭贵儒以河北省为例,指出县政人员调训的原因是“鉴于伪县署各类职员能力及业务水平参差不齐,且有部分人员为原国民政府旧职员,伪华北临时政府对此颇存忧虑,生恐影响行政效率的提高和日伪政令的推行。”在训练内容上,“尤以所谓‘精神讲话’更显重要。”参见郭贵儒《河北沦陷区伪政权研究》,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155—157页。,或论及受训人员的毕业去向②王士花指出,新民学院是专门负责培训伪政权所需要的中下级官员的,“新民学院的毕业生大多在大城市的伪组织内任职,到农村任伪县知事的人数很少。”参见王士花《日伪统治时期的华北农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20页。。训练机构的创设、演变和运作,训练人员的构成及其对训练的态度,伪职人员训练与地方政权、社会秩序之间的关系,训练的效果和实际作用,均是伪职人员训练需要探讨的问题。山东沦陷区各级政府厅科公务人员训练问题,在个别著作中有简要介绍③吕伟俊总体上概况了山东省行政人员训练所的设立、结构、班额、目的,还简要介绍了受训人员的种类、数量,指出山东省行政人员训练所是日伪政权培养为日服务的各种奴才的基地,为伪政权培育了一批支撑其政权的汉奸骨干。参见吕伟俊《民国山东史》,山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25、752—753页;吕伟俊、宋振春《山东沦陷区研究》,《抗日战争研究》1998第1期。,但未详细展开。至于伪山东省行政人员训练所建设班,目前还没有见到相关研究。
基于以上考量,本文拟以山东行政人员训练所建设班为个案进行考察,梳理建设班各班的招生与课程分配、经费来源、学员构成、毕业去向等史实,探寻伪职人员训练的效果及其与社会治安、日伪统治的关系。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29日,北平沦陷,30日,日军占领天津,其后继续在华北战场展开大规模攻势。10月初,日军攻陷德县(今德州市),打开山东北大门,11月中旬抵达黄河北岸,12月27日,攻克济南,接着攻下泰安。1938年1月10日,日军板垣师团从海上登陆,进占青岛。自此,日军不断在山东地区推进,至徐州会战结束,山东大部地区沦陷,日军占领了山东主要城市、港口以及铁路交通线。
沦陷初期,社会秩序混乱,“自七七事变爆发,平津相继失守后,山东以首当其冲,不数月间,沿交通线之各县即先后沦入敌手,继以十一月省会陷落及军事主力的南移,局势更愈趋恶化,全省军事政治一时均失中心,各区县间的连络亦突告断绝,县城因而沦陷者更多。一般行政干部与工作人员,鉴于时局的恶化与严重,又加各种情况的不明,随而逃散的逃散,潜伏的潜伏,因之不仅战前的一切行政建设,都在敌骑下荡然无存,即所有各级行政机构也随炮火焚毁无余了,一时全省政治整个脱轨,社会紊乱不一而足,此即一般人们的普遍感觉。”①李继昶:《八年抗战之山东》(一),《山东文献》第1卷第4期,1976年3月20日,第63—64页。山东各地沦陷后,“随之遍地而起的一些社会渣滓,纷纷打出了时髦的这种军、那种团,名曰抗日,实际到处打家劫舍,明火执仗地肆意掠夺。这些败军和各种牌号的‘义勇军’、‘救国军’为非作歹,今天来一帮人催粮要伕,明天来一张条子要银元,要白面,更有甚者,到处绑票架人,动辄抛出数千上万银元的价码才能赎人,闹得完全成了一个虎狼横行的社会。”②朱九武:《一个充满矛盾的历史人物》,政协高唐县文史委员会编:《高唐文史资料》第5辑,1990年,第33页。“政权无主,秩序混乱。地方上的土匪、兵痞、流氓、盐贩、旧官佐,乘机而起,收枪聚众,趁火打劫。”③蒋方塘、徐百胜、韩佃钦:《伪山东省保安十六旅的兴亡》,政协广饶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编辑组编:《广饶文史资料选辑》第2辑,1982年,第55页。再如青岛,七七事变后,“同年12月18日沈鸿烈撤离青岛,日寇尚未登陆,青岛无人负责,成了真空地带。有一部分市民乘机抢砸日本仓库,市面非常混乱。”④王义昌:《徐树莲与伪市北警察分局》,政协青岛市市北区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市北文史资料》第1辑,1989年,第23页。这些均是社会混乱的一些体现,并非个案。
日军为加强对占领区的统治,在占领区扶植伪政权。1937年12月14日,华北伪政权组织“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北京居仁堂举行成立仪式。1940年,北平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改组为华北政务委员会,山东隶属之。
山东省济南、青岛两市分别于1938年1月1日、1月17日成立治安维持会。1938年3月5日,伪山东省公署成立,“初设总务、民政、财政、建设、教育五厅,嗣后奉令取消总务厅,设置秘书处,并添设警务厅”⑤《山东省公署二十七、二十八年工作报告》,民国时期文献保护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民国文献类编》政治卷187,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5年版,第109页。,下辖鲁东、鲁西、鲁南、鲁北四道,马良为伪省长。至1940年,随着日伪统治范围的扩大,伪山东省公署将4道改设为10道。
伪山东省公署1940年政府工作报告列出1938年至1940年伪政权“推进”县份情况,1938年共推进44县,其中一等县12个、二等县23个、三等县9个;1939年共推进95县,其中一等县20个、二等县44个、三等县31个;1940年共推进103县,其中一等县21个、二等县47个、三等县35个。⑥《山东省公署二十九年工作报告》,山东省档案馆藏,J102—01—0200—001。有一点值得注意,伪山东省公署所谓“推进”县份,是根据各县呈报成立县公署之日计算的,伪山东省公署将各县分为一二三等,即是根据占领范围大小来划分,一等县占领范围较大,伪政权建设比较完善,二三等依次递减。伪政权所谓“推进”的县份其中很多仅是占领县城或主要交通线,广大的农村仍被共产党、国民党或其他地方势力据守。
日伪为巩固统治,充实政权,在其占领区域内比较注重训练伪职人员。1938年10月4日,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内政部总长王揖唐就任后,召集部员训话,强调整顿吏治首要便是维持治安,“第二层工作就是训练行政官佐,计划以期慎选才能。”①《政府公报》(1939年1月)第五十号,(伪)临时政府行政委员会公报处编:《北平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公报》第三册,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年版,第168页。
早在1938年7月26日,伪山东省公署省政会议第79次会议即通过《山东省行政人员训练所组织细则》,“当经设所考取学员,按县知事、县秘书、县财政、建设科长,分班于二十八年一月开始授课。”②《山东省公署二十七、二十八年工作报告》,民国时期文献保护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民国文献类编》政治卷187,第219页。山东省行政人员训练所于1938年10月正式成立,宗旨为“以东方固有道德为中心思想,养成新官吏,并办理现任官吏之再教育。”③(伪)山东省公署:《山东省概况》(1940年12月),民国时期文献保护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民国文献类编》历史地理卷951,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5年版,第310页。所址位于济南城内大布政司街北首,原为清山东布政使司衙门。山东行政人员训练班“直属省公署,省长、教育厅长分任正副所长,另由教育长负责处理所务,内分县长、秘书、科长各班,并因事实需要,附办各种讲习班及训练班。”④《济南市观光指南》,民国时期文献保护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民国文献类编》历史地理卷951,第398—399页。伪山东省公署宣称,“山东自事变以后,旧日官吏相率逃亡,地方负责无人,县政莫由假手,且新陈代谢时移势殊,非有急切储材之谋,无举供求相应之效,于是设立行政人员训练所,招考学员分班训练,凡所教授科目均以切合县政实用为前提,一洗从前考试制之但求资格,课吏馆之徒饰虚名,是各学员今日得之于学科,明日即能验诸于政事,矫空疏为实用,变高远为近功,盖以应时之需要耳。”⑤唐仰杜:《山东省行政人员训练所一览》(1940年1月)“序”,山东省图书馆历史文献部藏。
伪山东省行政人员训练所设有县知事班、秘书班、教育科长班、财政科长班、建设科长班,并针对地方建设和时势需求附设相关人员讲习班,如土地陈报班、宣传班、日文秘书班。本文论述的建设班主要包含建设人员讲习班和建设科长班。建设人员讲习班又含有不同的系,如工程系、合作系等,每个系都有其组织办法、招生简章、课程分配、经费来源等一套系统的章程。在此以工程系为例说明其章程和经费等情况。
伪山东省公署建设厅较为注重工程人才的训练,据山东伪政权的工作报告称,“查政治复兴,建设伊始,各县需用工程人员,刻不容缓,建设厅拟具议案,拟在行政人员训练所附设建设人员讲习班工程系一班,以应急需。”⑥《山东省公署二十七、二十八年工作报告》,民国时期文献保护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民国文献类编》政治卷187,第306页。1939年5月,伪山东省公署建设厅厅长庄维屏向省公署提议在伪山东省行政人员训练所附设建设人员讲习班工程系,“拟于合作人员讲习完竣后继续招考工程一班,以应急需。”⑦《建设厅提议附设建设人员讲习班工程系案》(1939年5月),山东省档案馆藏,J102—02—0019—012。
议案中包含暂行组织办法、招考简章、开办经常各费预算等。建设人员讲习班工程系的宗旨为“造就本省县地方工程专门人员,辅助推进地方建设行政之实施。”第一期招生为40人,训练期限暂定为3个月。课程以专科修习为主,并附以必修科目。学员应用书籍、仪器用品、膳宿、服装费均由训练所供给,毕业后按成绩排名分发各县以工程人员任用,其月薪在50元以上。投考资格为“初中以上学校毕业或同等学校毕业”“曾在本省经办工程人员训练班毕业”“曾在本省各县充任工程师或工程技术员服务三年以上确有成绩”,三者有其一即可。投考限制为“曾受惩戒处分者、思想不纯正者、品行不端或有不良嗜好者”,以上三者不得报考。入所考试项目分为笔试、口试和体格检验,笔试科目有“国文、数学(算术、代数、几何)、建设常识测验(理化、史地)”。①《建设厅提议附设建设人员讲习班工程系案》(1939年5月),山东省档案馆藏,J102—02—0019—012。
1939年5月23日,伪省政会议通过山东省行政人员训练所附设建设讲习班工程系简章。建设人员讲习班工程系教员除由行政人员训练所配备部分外,还会聘请一些专业人才担任,如1939年7月,山东省行政人员教练所即聘任何余干为建设人员讲习班工程系公牍教授。②《行政人员训练所对何余干的聘书》(1939年7月),山东省档案馆藏,J105—05—0320—002。还有部分教员为日本籍。
至于经费问题,第一期工程系在创设之初,经常费和临时费预算总共为6629.6元,由“二十八年度省总预备费项下动支。”③《山东省公署第五十一次省政会议记录》(1939年7月14日),《山东省公报》第2期,1939年7月20日,第41页。至1939年8月,“建设厅提议准行政人员训练所函送,追加工程系经常费预算书,计增四百二十七元二角。”④《山东省公署第六十一次省政会议记录》(1939年8月11日),《山东省公报》第9期,1939年8月31日,第49页。
1939年7月18日,工程系开班授课。课程分配上,分为行政人员训练所的必修科目:中国思想概要、日本情势、日语、公牍、精神讲话、军事常识、军事训练等,工程系专科修习数学、平面测量学、桥梁学、河工学、建筑构造学、材料学、用器画、施工学等课程,另外还有测量实习。课程每周44小时,每日平均7小时分配课程,星期日外加测量实习2小时。其中精神讲话、军事训练和军事常识均是每周2小时,日语每周3小时。专科各课程时间每周2—4小时不等。⑤参见《山东省行政人员训练所第二期建设班工程系课程分配表》(1940年11月),山东省档案馆藏,J102—24—0012—002。在课程设置上,可看出伪政权的奴化教育色彩。精神讲话“多由伪省属高官负责讲解,主要是本着‘革政先革心’的精神,对受训人员进行精神灌输,使之明白了日伪当局的大政方针和日伪精诚合作的重要性、必要性。”⑥郭贵儒:《河北沦陷区伪政权研究》,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156—157页。精神讲话主要对学员进行“中日亲善”“大东亚共荣圈”等思想的讲解和灌输。
第一期工程系后以“课程重要,学期迫促”,“提请延长两个月,并添授凿井课程,计准加经临各费,三千三百余元。”⑦《山东省公署二十七、二十八年工作报告》,民国时期文献保护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民国文献类编》政治卷187,第196页。工程系学员毕业后,分配至伪济南市公署见习,期满后派往各县任用。
此后,伪山东省行政人员训练所又办了几期工程系,除招考人数、讲习期限等有所变动外,基本按第一期办法执行,各期的经临费则不尽相同。
1941年1月6日,伪山东省公署财政厅厅长李秉镕与建设厅厅长庄维屏一起向省政会议提案,“为训练工程技术人员,拟于行政人员训练所招考第二期工程系。”“行政人员训练所函送第二期工程系招考简章、课程标准及经临各费预算,经本建设厅逐一详核,复函送参事室审核准复,所有简章等件尚无不合。”拟议“行政人员训练所招考第二期工程系学员五十人,原为造就工程人材,推进本省建设事业起见,所需经临各费共计二万九千九百七十六元五角,此项经费拟由建设厅临时费三十年度工程人员训练费项下分别动支,可否准予照办,理合附具招考简章、课程标准、预算等件,会衔提请。”1月17日,省政会议第206次会议暂时未通过该项提案。2月10日,提案经过修正,李秉镕与庄维屏再次提交,“训练期间原定于十二个月,所需经临各费原列三万五千二百四十四元五角,拟将训练期间改为十个月,经临各费减为二万九千九百七十六元五角,此项经费拟由建设厅临时费三十年度工程人员训练费项下分别动支,可否准予照办,理合附具招考简章、课程标准、预算等件,会衔提请公决。”2月12日,省政会议第211次会议最终通过此项提案。2月18日,伪山东省省长唐仰杜训令伪省财政厅、建设厅与行政人员训练所“遵照办理,早日开班授课,益将招考及授课日期具报备查为要。”①《关于第二期建设班所需经费的来往文件》(1940年11月—1941年5月),山东省档案馆藏,J102—01—0232—002。
1942年4月28日,伪山东省第310次省政会议议决通过,行政人员训练所招考第三期建设班工程系学员50人,共需经临各费34270元,由1942年建设厅临时费工程人员训练费下动支。第一期工程系经常费和临时费最初预算总共为6629.6元,第二期经常费和临时费预算总和为29976.5元。②《山东省行政人员训练所附设建设班第二期工程系经常费预算书》(1941),山东省档案馆藏,J102—24—0012—004;《山东省行政人员训练所附设建设班第二期工程系临时费预算书》(1941),山东省档案馆藏,J102—24—0012—005。
因第二、三期比第一期招考人数多,训练期限长,经临各费自然多于第一期。第二、三期经费远多于第一期,并且第三期经费也多于第二期,应与沦陷时期山东的经济发展与物价也有关联。日伪在山东沦陷区实行经济统制政策,“但是由于日本对于占领区只能做到点和线的控制,统制政策受到解放区和占领区民众的抵制,统制成效大打折扣;日本金融机构只能靠滥发联银券度日,运行效能日趋低落,结果引发日占区严重的通货膨胀,最终导致金融统制体系濒于崩溃。”日伪的“商业贸易统制导致原有正常的市场流通体系解体,同时也造成民用物资缺乏、物价上涨和市场混乱。”③庄维民、刘大可:《日本工商资本与近代山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517、625—626页。1939年,济南市商会在致北平市商会的公函中称:“事变之后,所最感缺乏之日用品如粮食、杂货、国药、木材、油类、煤炭、绸布、茶叶等无一不感到缺乏……以上各货断绝来源……物价普遍上涨,如块煤战前每吨15.50元,战后每吨为20.80元;末煤战前每吨10元,战后为14.90元(均为统制价格,黑市还高)。”④中国民主建国会济南市委员会、济南市工商业联合会编:《济南工商史料》第1辑,1987年,第124—125页。物价上涨,行政人员训练所在制定经费预算时自会考虑在内,经费支出也会根据市场物价变动而做出相应调整,如1940年1月伪秘书处、民政、财政、建设、教育、警务厅联合提议“为行政人员训练所等校学员生警膳费不敷应用,可否自本年一月份起一律增至十元”,伪省政会议讨论后决定“学生膳费均按二十八年原额每月月增二元。”⑤《山东省公署第一百一十四次省政会议记录》(1940年1月30日),《山东省公报》第22期,1940年2月10日,第45—46页。1942年9月,伪民政、财政、建设三厅长向山东省政会议提请增加行政人员训练所等学员的膳费,“查现值物价高涨,学员膳费每月每名十五元不敷开支,尚属实情,经会同研讨结果,拟自八月份起各该所学员膳费每名每月各增二元。”⑥《为行政人员训练所等学员膳费增加及开支等给省政会的呈》(1942年9月30日),山东省档案馆藏,J102—16—0024—003。11月,伪山东省公署训令行政人员训练所等,“查各教练所、各学校学员膳费,因粮价高涨,预算定额不敷开支,自三十一年十一月份起,各按实有学员每名每月增加七元。”⑦《山东省公署训令》(1942年12月31日),《山东省公报》第127期,1943年1月10日,第19页。至此,伪山东省行政人员训练所的学员每月膳费已达24元,而1940年1月还不足10元,从中也可看出物价上涨的幅度。
建设人员讲习班受训的主体是学员,有必要对学员进行量化统计与分析。目前笔者搜集的有关建设人员讲习班的学员信息,主要包含第一期和第二期建设人员讲习班工程系毕业学员,其中第一期42人⑧《山东省行政人员训练所附设建设人员讲习班学员成绩清册》,山东省档案馆藏,J102—01—0231—002。,第二期48人⑨《关于第二期建设班所需经费的来往文件》(1940年11月—1941年5月),山东省档案馆藏,J102—01—0232—002。,建设人员讲习班合作系毕业学员共83人,其中第一期33人⑩《行政人员训练所附设建设人员讲习班学员一览表》,山东省档案馆藏,J102—01—0231—005。,第二期50人①《山东省行政人员训练所附设建设人员讲习班学员成绩清册》,山东省档案馆藏,J102—01—0231—002。,1939年建设科长班学员30人②《行政人员花名册》(1939年),山东省档案馆藏,J102—01—0231—001。。各班学员在年龄、籍贯、受教育程度等方面有诸多相似之处。
学员自身的入所受训动机有多种多样。建设班学员毕业后在伪政权中从事的一般为较低级的建设相关职业,最高为县公署建设科长级别。对于此类学员而言,受训更多的是为了生存。山东省行政人员训练所教务处留有的1939年建设科长班花名册,共包含30人,内容有姓名、学历、经历、服务经历、计划、论著、生活情形、建设人员之使命八项,都是学员对自己的描述,其中难免存在个人主观色彩,但通过分析也可说明一些问题。在“生活情形”一目中,其中有29人对自己的生活情形进行了描述,每人所描述的关键词句大致可分为三类:一为“家小康、少有负担、赖房租与存款利息”,此类仅3人,比例为10.3%。;二为勉强维持,共有9人,占比31%。三为家庭和个人生活负担较重,共17人,占比58.6%。③参见《行政人员花名册》(1939年),山东省档案馆藏,J102—01—0231—001。其实,除了第一类的3人外,其他26人均对家庭和个人生计有不同程度的负担。而这些人接受训练、考试合格后即能被分配至伪政府对应厅科,得到一份俸给。比如,1939年8月17日,伪山东省建设厅给山东省行政人员训练所的便函,称“接准贵处大函,秘书处来函,以奉省长谕,为章丘、齐河等县县公署职员有应行更换添派等,着于行政人员训练所毕业学员中派充等因,并附送各县更换人员表一纸,过厅经就建设科长毕业学员中选派阎作圣等十一员补充各该县建设科长及技术员等缺额,并于更换人员表内分别注明。”④《关于各县建设科更换人员的便函、通知及名单》(1939年8月17日),山东省档案馆藏,J102—01—0232—007。此11人分配职位后,俸给大多在60—80元之间。此份俸给对于职员个人及其家庭是一份较高的收入。1939年8月2日,烟台市的面粉价格各品牌大多为5.95元每袋。⑤《金融物价一览》,《鲁东日报》1939年8月2日,第4版。此班学员俸给以70元计,每月工资可买近12袋面粉。对他们中的多数人来说,进入伪政权是其谋求生计的一种手段,生存是他们为日伪占领者服务的动机,这也恰巧说明了沦陷区民众在选择上的复杂性。
学员年龄结构上,第一期工程系年龄结构与招生简章一致,都是20—30岁之间的年轻人;第二期工程系毕业学员1人为19岁,其余学员年龄在20—27岁之间;第一期合作系学员1人35岁,2人34岁,其余均是20—30岁之间;第二期合作系学员年龄有1人为42岁,1人为32岁,其余在20—30岁之间。
籍贯方面,第一期工程系受训学员籍贯除1人外都是山东本地人,本地人比例达97.6%;第二期合作系学员除3人外也均是山东本地人,比例为94%;第一期合作系学员1人为河南光州,1人为河北霸县,其余均为山东本地人,本地人比例为93.9;第二期工程系毕业学员江苏英县、江苏靖江、河北南宫、河北河间、河北大城各1人,其余为山东本地人,本地人比例为89.6%。这些受训的山东本地人又有一半左右来自济南及其近郊县。日伪以当地人士填充伪政权,以鲁治鲁,方便快捷,能够较快地恢复社会秩序与生产建设,还可有效地笼络部分人心,减轻当地民众的抵抗情绪。
在学历方面,受训学员大多接受过初级中学及以上教育,其中有部分学员还接受过南京国民政府相关训练机构的培训,尤其是1939年建设科长班中有20人接受过相关训练,比例达66.7%。其他几班没有如此高的比例,但也有部分学员受过训练。这说明,受训人员的录取与招考简章所列投考资格一致,受训人员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
至于学员在受训前个人经历,以上5班统计中列出个人经历的学员,第一期工程系18人,占42.9%;第二期工程系13人,占27.1%;第一期合作系27人,占81.8%;第二期合作系36人,占72%;1939年县建设科长班只有1人未列出之前的经历。这些学员之中,除伪建设科长班,其之前的经历中从事过教员(包含教育主任、校长)的学员最多。第一期工程系为5人,占列出经历学员的27.8%;第二期工程系4人,占30.8%;第一期合作系2人,占7.4%;第二期合作系16人,占44.4%。第一期合作系创办之时,合作指导员急缺,优先录用有过在合作或者建设方面经历的学员。教员投考伪建设人员讲习班,只要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就容易考中。另外,学员毕业后进入政府部门,待遇要比教员好一些。
还有部分学员之前的经历是在政府部门任职,大多从事的是较底层的职业,如办事员、科员、合作指导员、打字员、站务员、助理员、技术员、雇员、管理员等,部分人担任过建设厅下属部门职员,具备一定建设领域的知识和实践能力。如第一期合作系,有17人在建设厅下属部门或者相关部分从事过工作,占列出经历学员总数的63%。伪建设科长则几乎全部从事过建设相关职业。
学员在受训过程中,还可以申请转系。如1941年9月23日,第二期工程系学员刘廷珂和林式铭写信给好友请求帮助转系,“弟等在公路测量组以数学深奥,力极感不足,恐日久下沿未尝不在及格之列,如果则挽不及矣,不如趁此时转到合作组……望吾兄向科长转递一番,费神拳致,此衷是荷。”①《关于提议行政训练所招考第二期工程系经临各费案给山东政务会议的提案》,山东省档案馆藏,J102—22—0009—004。二人是否转系成功不得而知,但也可一定程度上说明受训学员对受训重视,担心不及格,因为毕业考试成绩直接影响其毕业去向。
学员训练期满,需要参加考试,考试合格颁发毕业证书,然后参加实习,实习期满合格分配至各地任用。各班考试时需请对应伪政府部门派员监督,如“本所附设财政及建设人员讲习班学员自入所授课以来将历两月,依照规定讲习时间即届满期,亟应举行考试以观成绩,兹拟于本月十五日至十八日举行毕业考试,拟请贵厅派员监试,以昭妥慎。”②《为派员监督考试给建设厅的便函》(1939年5月9日),山东省档案馆藏,J102—24—0012—003。
受训学员的毕业去向问题,在此以建设人员讲习班第二期合作系毕业学员任用办法为例进行说明。毕业学员50名,按照成绩分两批任用。考试成绩第一、第二名留伪建设厅任用,“第三名以下按考试名次前后分发各道县充任合作办事员。”除兖济道外,其余9道各派1名,月薪45元。模范县除已有合作指导员的10县,其余10县各派1名,月薪40元。阳信、沾化2县因之前呈请委派合作指导员,亦各派1名,月薪40元。其余由伪建设厅“介绍于棉产改进会任用,或分派禹城、平原、曲阜、泗水、邹县、高密、昌乐等七县,月薪同前。”③《建设讲习班第二期合作系毕业学员任用办法》,山东省档案馆藏,J102—01—0231—003。从任用办法中可看出,毕业考试成绩在受训伪职人员就业分配上起到关键作用,而且学员的毕业去向以日伪政权统治较好的模范地区优先。
受训学员除根据伪山东省公署命令及毕业考试成绩分配外,另外还有一些是各县公署因职员缺乏而呈请上级公署派遣职员。如1940年11月7日,临邑县知事张光沐给建设厅厅长庄维屏的函,称:“敝县地方僻陋风气晚开,对于诸般建设较之先进各县实有望尘莫及之感,而建设技术人材缺乏实为重大,原因益为图谋建设之进展,特遣敝县建设科长……面晗训示,并照钧座代为物色宿于学识经验之建设技术人员,介绍来县,以便采用,实为盼。”12月30日,庄维屏给伪山东省行政人员训练所便函称“据临邑县知事张光沐呈请妥派该县建设科技术员以利建设等情,前来相应函请贵所遴选建设科长班毕业学员,开单见士以便委派为荷。”④《关于临邑选派技术员给行政人员训练所及临邑知事给厅长的便函》(1940年12月30日),山东省档案馆藏,J102—01—0232—008。再如,山东省行政人员训练所“案准郓城公署公函,以本所第二期合作系毕业学员孟广智业经该县派充合作指导员,请免分发他县服务,等由准此。查该学员孟广智系经贵厅派为滋阳县合作办事员,准函前因。”⑤《关于学员孟广智人事安排的来往便函》(1940年12月26日),山东省档案馆藏,J102—01—0231—007。孟广智在受训前即曾任郓城县公署教育科视学员⑥《山东省行政人员训练所附设建设人员讲习班学员成绩清册》,山东省档案馆藏,J102—01—0231—002。,受训毕业后又被郓城县公署呈请派回。
接受训练的伪职人员成为各级伪政权机构人员构成的重要来源。笔者对能搜集到的1939年山东沦陷区17个县的建设人员履历表进行了统计,可看出接受伪政权训练的建设人员所占的比重。
1939年各县公署建设科受训人员比例表 (单位:人)
上表受训的23位建设人员担任的职务主要有合作指导员、技术员、办事员、电话事务所主任及管理员,只有1人担任科长。
所统计的17县中,济阳、齐河、长清3县在1939年即被划为伪山东省公署首批5个模范县②《山东省公署二十七、二十八年工作报告》,民国时期文献保护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民国文献类编》政治卷187,第193页。。1940年,伪山东省公署又增加15个模范县,共20个。统计的17县中,至1940年有16县属于模范县③16县分别为泰安、淄川、峄县、长山、长清、滋阳、济阳、德县、博山、济宁、滕县、益都、齐河、潍县、临清、福山,参见《山东省公署二十九年工作报告》,山东省档案馆藏,J102—01—0200—001。。通过统计,可以看出接受伪山东省行政人员训练所训练的建设人员数量在各县建设人员总数中所占的比例,除淄川县外,比例均在30%以下,比例并不算高。根据受训伪职人员毕业分配办法以模范县或统治较好县份优先的原则,伪山东省公署模范县的比例如此,其他县份比例更小。但这也不能简单地说明伪山东省行政人员训练所在为伪政权提供、训练伪职人员方面无足轻重。此次所列履历表是各县1939年呈报,这就需要分析一下1939年伪山东政权概况和山东省行政人员训练所的基本情况。
1939年,伪山东省公署虽宣称已占领90余县,但其自己承认的一等县也才20个,伪政权的施政范围局限于主要城镇与交通线两侧,很多县份只是象征性地成立县公署或维持会,伪山东省公署不能对所有推进县份实行有效控制。而伪山东省行政人员训练所于1938年10月正式成立,至1939年底不过一年有余时间,时间短,共计毕业学员有县知事班、秘书班、财政科长和建设科长班270余人,①《山东省公署二十七、二十八年工作报告》,民国时期文献保护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民国文献类编》政治卷187,第219页。建设人员讲习班毕业合作系和工程系各1期,共90人左右。在此种情况下,所统计的17县建设人员中接受训练的人员总体上还有16.9%的比例。在一定时间段内,尤其是经过五次“治安强化运动”,日军占领范围扩大、伪政权统治效力增强。另外,随着伪山东省行政人员训练所训练学员数量的增加,受训伪职人员在整个伪山东政权人员构成中的比例会相应增加。
伪山东省政权也注重从行政人员训练所内选拔伪职人员,充实各级政权,“查各县知事之任用,固应以新民学院与县知事训练班毕业者,有优先任用之优先权,然以有学识无经验为憾事。”查各县佐治人员“如有缺额,当以政训所毕业学员择优补用或呈报省道两署,俾便选派,以利公务。”②《泰安道年刊》(1941年7月),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编:《民国珍稀短刊断刊:山东卷》20,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2006年版,第9525、9534页。1944年,伪山东省政府称山东省地方行政人员训练所“毕业学员已达三千七百八十二人,举凡县长、秘书及民、财、建、教、宣各项佐治人员历经分期训练,为求治标之应用,固足以应付,欲谋推进政治则似应有百年之大计,是政治人才必须予以相当时间之正式培育,始克臻于器成。”③《伪山东、河北等省地方行政人员训练所办事细则、训练计划等规则及经临费用概算书并有关文书》,华北政务委员会档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二〇〇五—2807。伪山东省行政人员训练所对于充实伪政权,促使其人员结构合理化具有一定的作用。
对山东省行政人员训练所教务处留有的1939年建设人员花名册中“建设人员之使命”④《行政人员花名册》(1939年),山东省档案馆藏,J102—01—0231—001。一项进行分析,这些伪职人员中的大多数至少在表面上是表示要认真工作的。30人中有29人对其自身的建设使命进行了描述,大致分为几类:一是有具体建设措施的,如提倡合作及凿井以复兴农村之旧生活,赴各县服务之际对于道路桥梁电话等建设事业厉加整顿等;二是没有具体措施,希望按照政府方针、上峰命令或者当地情形,并凭借所学努力去推进建设事业、恢复秩序、改善民生的;三是目标远大,希望建设“新山东、新中国、东亚新秩序的”。其中不乏泛泛之谈的,但学员至少在表面上迎合了伪政权的需求。
伪职人员的训练是山东沦陷区日伪政权加强统治、巩固治安的一种措施,与日伪实行的其他统治策略一起发生作用,在一定时期内使日伪的统治得以加强。以伪建设厅为例,1938年和1939年山东省伪政权的报告中称“遴派专门人材,充任各县公署建设科长、技术员、合作指导员,切实负责推行。截止二十八年年终,综覆一切工作,如修筑公路桥梁、疏河修堤、堵筑决口、架设电话、飞机场、兵营,修建省公署、图书馆等建设事项,又如农林、蚕棉、畜产及合作事业之指导改进,分配贷款货马,发展工商矿及劳工事业,整理湖田,提倡凿井等实业事项,俱随地方治安而孟晋,至于未来之施政计划,已经拟定对各县之建设工作,亦拟具指导要纲,通行遵照,总期已办者益求进展,未办者设法推进,虽以治安及财政关系,未能悉合预期之目的,但以职责所在,无时不努力迈进也。”⑤《山东省公署二十七、二十八年工作报告》,民国时期文献保护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民国文献类编》政治卷187,第271页。“二十九年建设大事:完成卫运河护岸工程,挑挖长清县三大河工程,修筑颜、孟庙工程,修筑国道1177公里、省道1425公里、县道6508公里……设置无线电台23处,修筑大小桥梁70座。设立济南、济宁两蓄养试验场,增设畜产管理分局4处,试验农场一处,棉花检验分局两处。”①《山东省公署二十九年工作报告》,山东省档案馆藏,J102—01—0200—001。“三十年全年省政,较之二十七、八、九三年,显有进步者,如收复县份之达一百零二,保甲制度之完成,行政人员之训练,道市县佐治人员之甄核,地方自治之推进,正杂税捐之增收,会计制度之确立,水田水利之开发,电话公路之扩充,公司学校之加赠,警察编制之充实,统制经济之厉行,有象可证,有数可纪,由计划而成事实,由草创而求精密。”②《山东省公署三十年工作报告》,山东省档案馆藏,J102—01—0201—001。伪山东省公署编印的政府工作报告,不免有夸大其词或报喜不报忧之嫌,但也能部分说明了在一定时间内日伪在山东的统治得到了加强。当然伪政权做的一切,其本质上是为日本侵略服务的。伪山东省行政人员训练所最终的结局也是随着日本侵略的失败而停办。
山东地区沦陷后,各级伪政权相继建立,伪山东省公署为了充实政权,巩固统治,恢复社会秩序,创办伪山东省行政人员训练所,专门负责训练伪职人员。建设班是伪山东省行政人员训练所众多班额中的一类,各班有系统的组织办法,招生简章,课程分配、讲授和考试方案,学员毕业任用办法,有保障的经费来源。所训练的学员被分配至伪山东公署各级政权之中,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各级伪政权的人员结构,维持了伪政权的正常运转。
行政人员训练所是日本侵略中国、以华制华的工具,根本上是为日本维持占领区秩序服务的。伪山东省公署借助行政人员训练所对伪职人员进行训练,以达到日本和伪政权的目的,使学员能做到顺应,认同日本和伪政权统治的合理性,为日伪服务。
以建设班为例,对于许多家庭生存状态不佳的学员来说,接受训练总能得到一个职位,获得一份薪津,这份薪津对于改善其自身及家庭的生活水平起到重要作用,生存成为许多学员接受日伪训练的一个重要动机。接受训练的学员在毕业后大多在伪政权中从事底层管理或专业技术工作。学员既然选择了受训,至少在表面上是选择了与日伪合作,则需表现出合作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