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成本控制浅析

2019-06-02 07:19:58
中国盐业 2019年24期
关键词:预算编制成本管理

一、成本控制相关理论

成本控制的过程是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进行计算、调节和监督的过程,也是一个发现薄弱环节,挖掘内部潜力,寻找一切可能降低成本途径的过程。科学地实施成本控制,可以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转变经营机制,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在当代,盈利是企业运营成功的主要标志,而且是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有些企业用扩大市场份额来实现盈利目的,而有些企业则通过加强自身建设,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来实现盈利目的,但无论采取哪些手段,加强成本控制都是企业实现盈利最大化的最主要的途径。因此,加强成本控制对企业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二、企业管理中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些企业在成本控制的管理意识、管理手段等方面存在较多问题,以下主要针对一些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企业存在内部成本管理意识薄弱、管理方法老套、管理观念、陈旧

由于企业领导层和工作人员对企业成本管理意识薄弱、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老套、陈旧,大部分企业仍然采用传统成本管理观念,通过降低成本来完成企业成本管理任务,并将眼前利益看得很重要,当前应用的管理方法、理念无法满足新时代发展对于成本控制的新要求,导致企业成本管理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占优势,长远来说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资产的持续增值。

2.企业预算编制不规范

企业在预算编制工作中,对于预算编制的方法、程序、依据等内容没有进行详细规定,内部不同部门对于预算如何编制的口径也不一致,所以造成企业内部不同部门的预算编制存在问题。比如有的部门没有按照规定口径进行编制;有的部门虽然按照编制说明进行,但整体来说内容比较简略,未详细列明材料明细;也有的部门对于预算应该明确的责任、计划等说明不清晰,缺乏成本控制的理念;还有些部门将预算编制较高,严重脱离实际,以方便本部门各项费用支出。以上各种原因导致编制的预算不适用于企业,不利于企业成本控制。

3.业绩考核制度有待改进

大部分企业仍然采用传统企业绩效考核制度,根据出勤率、岗位决定员工本月工资,没有全面、系统地考量每个员工的实际工作量、工作难度、工作效率,而是简单地以岗位等因素进行薪酬分配,未将企业工作人员的工作目标、个人利益与企业效益挂钩,导致工作人员没有上进心,企业发出的工资无法达到利益最大化,造成了成本增加。

4.企业缺乏成本控制的有效技术手段

企业成本控制需要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但同时科技的发展带来信息的流动加快,对企业来说也是一种挑战。企业在成本控制过程中不注重信息的流动,忽视发展过程中外部环境对企业成本控制的影响,只注重本企业内部的一些信息流动情况,与其他相关企业的交流相对较少。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发展就面临着危机,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终将会被时代所淘汰。同时,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于提升企业成本控制的新方法和新技术不够重视,仍然采取以往传统的成本控制方法,忽视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在企业成本控制中的重要作用,影响了企业生产经营的发展速度。

5.企业缺少专业的成本控制人才

在企业的发展中,从事成本控制管理的人员需要熟练掌握成本控制的专业理论知识及工具应用方法,符合成本控制这一岗位的工作要求,在日常的工作中可以熟练、有效地处理成本控制过种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而在部分企业中,一般并没有专业的成本控制工作人员,业务人员专业理论知识不全面,不符合财务成本控制人员的岗位要求。而且企业缺乏对于成本控制人才的专业培训,导致从事成本管理人员个人技能提升缓慢。

三、如何加强企业的成本控制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有竞争就有淘汰,企业如果不想被淘汰,就必须要不断地调整发展模式,适应市场的需要,生产出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并同时做好企业的管理,其中成本控制作为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以下从几个方面提出了如何加强企业的成本控制。

1.增强成本意识,提高全体职工节能降耗的积极性

企业的成本控制,无论是部门经营管理成本,还是生产环节上的产品成本,其主体还是在于工作人员的控制,所以工作人员在成本控制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增强工作人员以及各部门人员的成本管理意识,在生产环节、业务环节、经营管理环节,时时刻刻注重成本,以成本控制为前提,则对企业的成本控制产生着最直接的作用。与此同时,可以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制定成本控制的指标,以此为标准,以保证产品质量为前提,实行激励机制,对于周期内能够完成成本控制指标的,给予一定的奖励,反之没有奖励,这样不仅能从根本上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同时也是督促其参与到成本控制工作中来,实现全员参与,共同为成本控制工作所努力,最终实现企业的健康发展。

2.规范企业预算编制方法与程序

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全面预算管理已经成为现代化企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管理模式。它通过业务、资金、信息、人才的整合,明确适度的分权授权,战略驱动的业绩评价等,来实现企业的资源合理配置并真实地反映出企业的实际需要,进而对作业协同、战略贯彻、经营现状与价值增长等方面的最终决策提供支持。

从预算编制方法的选择来看,随着预算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预算编制的方法也不断发展,形成了包括固定预算、弹性预算、滚动预算、零基预算和概率预算的一个系列。企业编制预算,一般应按照“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程序进行。规范企业预算编制方法与程序,通过对执行过程的监控,将实际完成情况与预算目标不断对照和分析,从而及时指导经营活动的改善和调整,以帮助管理者更加有效地管理企业和最大程度地实现战略目标。

3.改进并完善业绩考核

企业内部需要建立奖惩的相关机制,建立完善高效的成本考核制度,并能够较好的职工的根本利益。对于企业的成本控制来说,需要进行制造成本,间接成本的规范与控制以及人工成本的控制。人工成本实现有效控制,就要不断提升企业各岗位人员的业务能力、个人综合素质,同时按专业特长、个人能力等合理安排工作岗位,将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挂勾,个人利益与企业的业绩考核挂勾,不断激发和调动每一个员工的积极性,实现每个员工在本岗位的效能最大化。

4.提高企业成本控制的技术手段

企业成本控制也需要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现代科技的发展加快了各种信息的流动,对企业来说也是一种挑战。企业在成本控制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外部环境,包括原材料价格、市场以及同行业其他企业等方面的动态,在各方面开展对标工作,找差距、抓落实,及时发现并认识自身存在的不足,通过借鉴和学习等方式将优秀的、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手段应用到自身企业的成本控制中,不断创新本企业成本控制管理的方式和技术手段。

另外,企业可以建立完善高效的成本信息管理系统,充分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对企业各种材料入库、出库、费用情况进行全盘管理,财务人员按期采集数据并进行成本分析,随时掌握各种物料的消耗量、费用的支出情况,方便成本过程控制管理。

5.加强专业成本控制人才配置

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所以企业中对于人才的培养和人员的配置要作为重要考虑内容。企业中人员的配置也要讲究其成本控制,只有配置合格的人员,才能发挥岗位的职能。尤其负责成本管理的财务人员更为要求严格,一方面对其学历、专业、职业资格、技能等级、职业道德等方面要严格把关,另一方面也要对其过往的工作经历进行摸底考察。通过定期组织培训和考核等方式,不断督促各专业人才积极学习,努力提升其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四、结语

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健康发展,企业的成本控制就是最为关键要考虑的问题。切实有效的对企业的成本进行控制和管理,从产量、质量和成本上都有绝对的优势,更能保障企业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获得效益最大化,实现企业的最终战略目标。

猜你喜欢
预算编制成本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今日农业(2022年15期)2022-09-20 06:56:20
2021年最新酒驾成本清单
河南电力(2021年5期)2021-05-29 02:10:00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电影(2018年12期)2018-12-23 02:18:48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工程预算编制及其控制
消费导刊(2018年8期)2018-05-25 13:20:27
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与执行管理
消费导刊(2017年24期)2018-01-31 01:29:29
预算编制和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中国商论(2016年34期)2017-01-15 14:24:13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杂文月刊(2016年1期)2016-02-11 10:35:51
对公共部门预算编制中讨价还价行为的解释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现代企业(2015年8期)2015-02-28 18:54:47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