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闫加峰
改革开放后,不论是农村农业发展技术还是生产机器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多高新科技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对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劳动强度,解放劳动力起到了积极作用,推动了现代化农业的快速发展。
而在愈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也只有不断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紧跟发展步伐,才能避免被日新月异的市场所淘汰。在现代化农业发展过程中,农机化促进了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农机化服务业以其独特优势聚集更加先进的生产要素,带动其他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社或者服务组织的发展。
在日前举办的国务院例行吹风会上,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指出:目前我国农机专业户已经超过500万,农机合作社等作业服务组织差不多有20万个,每年的作业服务面积累计超过2.67亿公顷,已经成为农业发展非常重要的支撑。
此外,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副巡视员提出,目前我国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呈现出服务主体多元化、服务模式多样化、服务手段专业化、服务内容综合化、服务机制市场化、服务对象稳固化、农资农机服务一体化、社社联合、社企联合、村社联合等新趋势、新特征。
随着农业机械全面全程机械化进程的加快,农机化服务组织也逐渐从单一环节的作业服务向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作业服务转变,从粮食产业向其他产业延伸,服务范围不论从深度还是广度上都进一步扩大,农机服务组织正逐渐成为粮食产业全程机械化的主要承担者和特色主导产业全程机械化的主力军。
确切地说,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不断落实,使得产业兴旺成为发展重点,而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对于实现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具有重要意义。这对推进我国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提高大宗农作物机械国产化水平,发展高端农机装备制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下,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时期,生产方式逐渐进入机械化发展新阶段,规模化和机械化是必经之路,社会化服务分业分工是必然选择。一方面工业化进程加快,农业劳动力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农村空心化问题凸显,对于机械的需求势必更加迫切;另一方面,“一亩三分田”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对于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局限性也愈加突出,社会化服务应运而生、蓬勃发展。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对“机器换人”、机械化服务的需求进一步提高。对于加快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来说,农民需求迫切、装备能力基础扎实、服务模式也在不断探索进步、利好政策不断提出,今后或将迎来农机社会化服务的黄金发展期。
诚然,在看到农机社会化服务取得成绩、面临机遇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目前,我国农机社会化服务尚还处于探索阶段,在资金技术、政策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等各方面都还比较薄弱,不利于整体农机化发展。
而农机发展过程中的不平衡和不充分问题显然也制约了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发展,高端适用农机装备有效供给不足,缺门断档和中低端产品过剩的问题并存,机具可靠性与适用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以及农机与农技如何更有效融合等问题亟待解决。
农机新机具使用、新技术应用需求多样化,而很多地方获取这些信息的渠道却是缺失的,信息更新及时性差。同时,农机化服务机构管理缺乏统一标准,科学化、专业化程度低。
加大农机更新投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是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基础。紧抓发展机遇,不断创新,加大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制造等高新科技在农业机械领域的应用;加大对农业机械化在资金、技术、人才等各方面的投入,促进农业机械全面全程发展。
此外,为促进农机化服务提档升级,张桃林主要提出了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进服务机制进一步创新、推动服务业态创新、加快“互联网+农机作业”应用等四项措施,要求培育壮大农机专业户、农机合作社和农机作业公司等各种形式的新型农机服务化主体,提升农机服务效率,扩展农机服务领域,推进农机服务向农业生产全过程、全产业和农村生态、农民生活服务领域延伸,优化创新链、扩大服务链、拓展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与此同时,推进农机农艺融合、机械化信息化融合、农机服务模式与农业规模经营融合也是农机社会化服务进一步发展的重点;加强农业机械信息化网络建设以及农村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及其他高素质人才、扩大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在农机社会化服务中的有效应用、建立以及完善相关政策及保障措施也愈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