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编辑部
为什么要改革?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实际上并不简单。中国的改革是从破解一系列问题开始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回顾我国70年的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的历程,可以发现,改革始终以问题为导向,每次大的理论突破和改革举措出台,都与“问题倒逼”相关。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就是坚持问题导向,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就是要有将改革进行到底的魄力与勇气。
“改革发展搞得成功不成功,最终的判断标准是人民是不是共同享受到了改革发展成果。”成都在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中,始终以问题为导向、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新发展理念,现在,一大批可复制可推广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成都经验”在全省、全国复制推广。
重点投资项目全程代办新机制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长期以来,投资项目特别是重点项目的建设闭合周期长、涉审流程繁、涉及问题杂、牵涉部门多,行政审批事项千头万绪;项目建设的推进部门相对分离,项目的涉审事项分散在各部门的行政审批窗口中,缺乏一个紧凑的办理流程;在政务中心大厅,企业报审报建一旦遇到疑惑和问题找不到专业(或专侍)的机构给予解决。
成都经验
建立重点投资项目全程代办工作机制,实行专人全程代办服务。在市政务中心设立成都市重点项目服务室,将发改委、投促局等6个单位的项目推进职能整合,专职为市重点项目和重大招商引资项目提供行政审批事项的代办、协调和跟踪等项目推进服务。
初步成效
设立成都市重点项目VIP服务室,研究出台工作细则,对列入国家、省、市重点项目年度计划安排的项目和重大招商引资项目,重点项目服务室为项目业主免费提供市级政府职能部门的行政审批手续代办服务。
知识产权类型化案件快审机制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方面,知识产权审判“案多人少”的矛盾进一步加剧,近年来知识产权案件骤增;另一方面,诉讼主体普遍存在诉请随意、举证能力较弱、抗辩失准等诉讼能力低、诉讼参与不足的问题。
成都经验
依托知识产权民事、刑事、行政案件审判“三合一”机制,提炼裁判要素,形成通俗易懂的“诉讼要素表”;归纳常见的无效抗辩事由,形成“有效抗辩释明表”;将两表交由当事人阅读,并在法官助理的指导下填写;庭审中针对两表反馈的争议焦点进行集中、快速审理。
初步成效
在案件数量上升44%的情况下,人均结案数量从300余件增长至1069.5件,有效满足了创新主体对提高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效率的需求。2018年,成都市委出台《关于加强知识产权审判领域改革创新若干问题的实施意见》,知识产权类案件平均审理时间同比缩短11.72天,为权利人挽回损失1800余万元。
以事前产权激励为核心的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彻底解决职务发明人有动力转化、没有权力转化,单位(事业单位性质的高校院所)有权力转化却没有动力转化的问题,以产权赋予职务发明人转化成果的权力,以产权激励职务发明人科技成果转化的动力。
成都经验
成都市先后出台意见,明确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具体办法措施:由单位与职务发明人共同申请新的职务科技成果专利权,允许职务科技成果知识产权由职务发明人与单位共同所有。将国有知识产权评估作价入股后形成的国有股权奖励前置,简化为国有知识产权奖励,通过落实知识产权奖励实现了职务发明创造由单位和职务发明人共同所有。
初步成效
西南交通大学在全国率先开展的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得到全国高度关注。截至目前,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经验已拓展到四川省20所高校院所,在蓉“2+6”“双一流”建设高校全部出台相关改革政策措施。已完成400项职务科技成果分割确权,近1000项科技成果在蓉转移转化,作价入股创办企业60余家。
集群企业住所托管的集群注册模式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为充分降低小微企业创业成本,提高社会大众创新创业的积极性,进一步放宽成都市企业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对于无需特定经营场所从事经营以及创业初期暂不具备经营场所条件的企业,支持其与托管机构签订协议,通过托管机构提供住所托管服务的方式办理企业登记。
成都经验
制定企业集群注册登记管理办法,取消了集群企业区域限制,全市各个行政区域都可开展集群企业登记;取消了托管机构经营场所面积的限制,只要具备集群企业住所托管的条件,都可以开展住所托管服务;放宽了适用对象的限制,只要是无需特定经营场所企业,或者暂不具备经营场所条件的小微企业、初创企业等,都可以进行住所托管,申请集群企业注册登记,从而实现了无办公场所也可投资设立公司。
初步成效
截至2018年底,全市共办理集群登记33214户,办理托管企业704户,企业集群注册登记改革紅利得到充分释放。
面向中小企业的一站式投融资信息服务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创新创业重要主体,因其轻资产和较高市场风险,普遍面临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发展瓶颈。
成都经验
成都高新区打造盈创动力科技金融服务平台,运用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参与中小型企业投融资一站式服务,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共赢发展。成都高新区通过构建物理载体和信息载体,搭建债权融资服务、股权融资服务、增值服务三大服务体系,打破企业和投融资机构信息不对称的壁垒,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全链条、全过程“一站式”投融资服务,实现了对资本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快速精确匹配,加速推动科技与金融结合。
初步成效
截至2018年12月底,累计为6700余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债权融资超过481亿元,为420余家企业提供股权融资近76亿元,为32000余家企业提供投融资增值服务, 助推80余家企业改制上市。2017年9月,被国务院纳入第一批在全国复制推广的改革举措。
创建产业园区市场主导型管理体制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产业园区长期以来是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的主战场。但是在“新常态”下,政府大包大揽传统建园模式却难以为继,势必要求园区以市场化运作为导向,探索出一条园区建设发展新模式。
成都经验
由成都融智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融智创新(郫县)产业园,实行严格招商选资制度;为入园企业提供全链条优质服务,使入园企业专注于其产品研发、生产与市场拓展,将其它的共性服务交由融智综合平台完成;通过掌握入园企业相关数据,形成园区数据库,把园区和入驻企业的利益及风险紧密捆绑,与优质中小企业共同成长,增强园区发展活力。
初步成效
截至2018年底,融智创新(郫县)产业园共引进项目39个,其中25个已建成投产,引进科技型企业近20户。园区项目全部入驻实现达产后,预计可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亿元以上,上缴各类税金1亿元以上。
财政风险补偿捆绑的专利权质押融资服务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针对专利所有权拥有企业在办理专利权质押融资贷款过程中缺乏有效担保、办理贷款难度较大等问题,探索专利权质押融资贷款模式,为中小企业使用专利贷款提供担保和保险,解决企业融资难题。
成都经验
设立规模为3.73亿元的债权融资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建立了“增信+补偿”知识产权债权融资创新机制。搭建“科创通”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形成了“政府引导、多方参与”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平台。组织银行、担保、保险、中介服务机构开展“知识产权投融资园区行”,进一步拓展融资渠道。
初步成效
开发了“科创贷”“科创投”“科创保”等知识产权金融产品。2016年8月,成都获批成为副省级城市中唯一的国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和专利保险双示范城市;2017年9月,被国务院纳入第一批在全国复制推广的改革举措。
国税地税联合办税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纳税人反映强烈的“办税两边跑、报税两边报、检查两头来”现象长期存在,纳税人难以适从,滋生抵触情绪。成都“南拓”战略实施以来,新区战略地位日益凸显,管户数呈爆发式增长,面对有限的窗口人力资源,提质增效成为必然选择。
成都经验
全面推进国税地税联合办税,省国税、地税系统立足打通信息网络、开通“金税三期”国地共享业务、共采共用涉税数据,因地制宜采取“共建、共驻、互派”三种模式实现业务互通互办,建立国地税联合办税大厅,统筹整合双方办税资源,实现“进一个门、叫一个号、到一个窗、办两家税”的目标。
初步成效
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国地税联合办税大厅实施联合办税以来,平均减少报送资料50%、节约办税时间40%。目前,国税、地税部门在新一轮机构改革中已经合并,从体制机制取得重大突破,全面实现国税地税联合办税。
知识产权“三合一”综合管理体制改革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当前,我国专利、商标、版权分属不同行政部门。部门间权责不清、职能交叉,导致知识产权保护不力,侵权案件频发;知识产权服务程序复杂、周期长,严重制约市场主体创造性;知识产权运用缺乏支撑和活力,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引领作用不强。
成都经验
成立郫都区知识产权局,行政管理由一个区政府组成部门郫都区知识产权局承担,行政执法由一个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大队承担,综合服务由一个知识产权服务中心承担,实现了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领域的行政管理、行政执法和综合服务三合一的改革目标。
初步成效
出台全国第一个覆盖知识产权全链条的资助政策——《加强知识产权全生命周期建设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政策(菁蓉十条)》,知识产权管理服务效率大幅提升,减少管理流程30%,节约办事时间20%以上。
科技创新券模式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成都市科技中小企业数量大,科技服务需求大,针对性支持政策少,民营科技中介服务组织数量不多,高校院所的服务积极性不高,科技服务业有待进一步发展,急需出台支持中小企业和科技服务机构的政策。
成都经验
开发“创新券”运营系统——成都科技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向企业发放科创券,企业在平台上向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购买服务时,用科创券抵扣一定比例的服务费用,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将收到的科创券向市科技局兑现并获得一定的服务补贴。
初步成效
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方式,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支持科技企业购买科技创新服务,企业使用“科技创新券”,自身必然投入科技研发资金,也就拉动了企业R&D投入,充分发挥了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2017年5月,被纳入在全省首批复制推广的改革经验。
依托银行间市场创新“双创”直接债务融资模式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解决创新创业企业“评级难”“发债门槛高”“抵押资产少”等造成的“融资难”“融资贵”痛点。通过发行“双创债”,首次利用银行间市场资金直接支持双创工作,拓宽了双创企业和载体建设资金来源渠道。
成都经验
以成都高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为主体,首次在人民银行下属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双创债”,注册金额10亿元,其中3亿元用于偿还双创园区建设的银行贷款,6亿元用于园区项目建设,1亿元分散用于11个创新型企業股权投资,包括生物医药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
初步成效
11家高新企业获得成都高投集团股权方式的投资,双创债首次发行的用于支持重点孵化园项目建设的募集资金6亿元,已累计分别支付生物医药孵化园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孵化园建设款项各1.99亿元和3.90亿元。
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当前,行政主管部门对企业投资项目的监管方式以事前审批为主,事中事后监管需进一步加强,同时存在行政审批(许可)事项仍有压缩空间,办理时限冗长等问题。
成都经验
开展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三步走”工作。第一步,重点突破,在立项环节实行承诺制,转变审查方式,简化管理事项,优化服务方式。第二步,先行先试,新津双流启动全流程承诺制试点,精简许可事项,优化管理流程,转变工作方式。第三步,全面推行,在全市66个产业园(集聚区)实行承诺制。
初步成效
项目开工前行政审批手续承诺时限由改革前的超过200天缩短为60工作日,承诺时限提速率达到70%,有效加快了企业投资项目落地实施。目前,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已在全市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