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的天空
苇莺在喂养一只一看就不是它亲生的杜鹃
巢寄生
某些鸟类将卵产在其他鸟的巢中,由其他鸟(义亲)代为孵化和育雏的一种特殊的繁殖行为。
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许多动物类群为了提高自己后代的成活率,逐渐形成了育幼行为(如哺乳动物会喂养幼崽直至其能独立生活)。通常育幼行为会消耗亲本极大的能量和资源,所以一般有育幼行为的动物,每次繁殖的后代数量都较少,并且会挑选合适的季节来繁殖。然而有些动物却剑走偏锋:自己的孩子,别人来带。
约有三分之一种类的杜鹃乌有巢寄生行为。秉持着“我们不养孩子,我们只是孩子的搬运工”,普通杜鹃在繁殖季节交配后,会把卯产于大苇莺(Acrocephalus arundiaceus)、树麻雀(Passer montanus)、灰喜鹊(Cyanopica cyana)等各类雀形目鸟类的巢中,由这些乌代为孵化和抚育。由于杜鹃体型一般比义亲体型大,为了保证自己后代的成活率,杜鹃一般在一个窝里只产一枚自己的卵。而当杜鹃的幼鸟破壳而出后,还会把自己“干娘”的卵推出巢外,从而独享宠爱(非常真实了)。
在有些营社会性生活的动物类群中,对后代的抚育往往也非常“社会性”,共同筑巢、合作育雏。例如在蜜蜂社会中,只有独一无二的蜂后能产卵,并且每天能产卵数百上千只。如此多的蜜蜂宝宝,靠的是工蜂来共同喂养。在一个蜂巢中,所有的工蜂都是蜂后的后代,并且都是雌性,所以其实蜜蜂可以说是“姐姐们”带大的。
蜜蜂的社会化抚养建立在蜂后的血缘关系基础上,更像是家族式抚养。而和普通杜鹃同属杜鹃科的犀鹃(Crotophaga)则会和其他无血缘关系的个体建立起生活繁殖小群体。它们会在树上建立公共的巢,而这个群体的鸟妈妈会把蛋下到同一个巢里,并进行共同孵化,共同哺育幼鸟。因此在犀鹃的世界里,妈妈从来不只一个。
蜜蜂
犀鹃
在某些动物种类中,父亲承担了更多的育雏任务。
1.帝企鹅
主要生活在南极地区的帝企鹅,是体型最大的企鹅,繁殖季节是南极最冷的六七月。每年繁殖季,帝企鹅妈妈会生下一枚500克左右的蛋,交给帝企鹅爸爸后便出去觅食了,这一走便是两个多月。此时周围的温度会低于-40℃度,帝企鹅爸爸为了保证能够孵化出企鹅宝宝,会把蛋放在自己的脚背上,并用腹部的皮肤和羽毛盖住,一动不动地站立两个月,期间不吃不喝,完全靠消耗自身脂肪来存活。等到小宝宝破壳后不久,帝企鹅妈妈觅食而归,这时已经饿得“骨瘦如柴”的帝企鹅爸爸便可以出去觅食了。
帝企鹅
2.霓虹箭毒蛙
像其他两栖动物一样,蛙类在产卵后就撒手不管,让卵自行孵化,能不能好好长大主要看运气。相较而言,霓虹箭毒蛙宝宝就比较幸运了。作为世界毒性最强的两栖物种之一,霓虹箭毒蛙爸爸对自己的孩子有着最温柔的心。箭毒蛙妈妈把卵产到箭毒蛙爸爸的领地里然后离去,箭毒蛙爸爸便负责保卫自己的卵。当小水坑里的卵孵化出蝌蚪宝宝能够自由活动后,箭毒蛙爸爸便会把蝌蚪宝宝背在身上,运送到附近的大池塘内。当然,箭毒蛙爸爸的爱仅限于自己的孩子,遇到其他箭毒蛙宝宝时,箭毒蛙爸爸会残忍地将其吃掉,从而为自己的孩子留下更多的生存空间。
霓虹箭毒蛙
3.金龙鱼
这种古老的淡水鱼类在繁殖时,鱼爸爸会把受精的卵含在嘴里孵化。两个月后鱼宝宝孵化出来了,依然会待在鱼爸爸的嘴里,觅食的时候出来,遇到危险就游回爸爸嘴里。真是“捧在手里怕丟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等到大约一个月后,鱼宝宝体型逐渐变大,便很少再躲进鱼爸爸嘴里了。
金龙鱼
广义适合度(Inclusive fitness)
指个体在后代中(不一定是自己繁殖的后代)成功传播自己的基因,或是与自身的基因相同的基因的能力。进一步扩展为以基因传播率而非个体繁殖率计算遗传收益,即自然选择的单位是基因而非个体,个体即使没有留下后代,广义适合度也不为零,因为它的基因可以通过旁系亲属遗传下去。
对动物而言,不管是自己哺育,还是交由别人来照看,都是为了提高自身的广义适合度,使自己的种族能够不断繁衍,留下更健壮的后代,才能在不断变化的自然环境中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