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按摩护理在中风偏瘫患者康复治疗中应用价值分析

2019-05-31 07:49李少琴杨旭峰
中医外治杂志 2019年2期
关键词:偏瘫中风神经功能

李少琴,杨旭峰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中心医院 中医康复科,广东 深圳 518101)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生活方式及水平发生显著变化。近年来,临床数据显示脑血管疾病患者人数及病死率显著增加,中风后偏瘫是脑血管疾病患者最常见不良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其生理健康,同时也给家庭带来沉重负担。针对中风后偏瘫患者的治疗及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有研究显示,穴位按摩护理能够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本文为探讨穴位按摩护理在中风偏瘫患者康复治疗中应用价值,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加用穴位按摩护理,对比分析穴位按摩护理在中风后偏瘫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抽取2016年6月~2017年11月本院收治的94例中风后偏瘫患者进行研究,依据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7)与研究组(n=47)。研究组中,男27例,女20例;年龄45岁~74岁,平均(56.25±6.41)岁;其中脑出血18例,脑梗死29例;病程最短4 d,最长5个月,平均(39.50±8.30)d;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0.88±6.39)分。对照组中,男30例,女17例;年龄46岁~72岁,平均(57.31±5.52)岁;其中脑出血16例,脑梗死31例;病程最短5 d,最长4个月,平均(37.65±8.90)d;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1.25±6.23)分。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此次研究。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治疗期间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施加穴位按摩护理,7 d为1个治疗周期,两组患者均接受4个治疗周期。

常规护理具体内容:①基础护理:患者因伴有不同程度肢体功能障碍,存在生活自理困难或完全无法自理情况,护理人员应确保患者病房干净整洁、温湿度适宜,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同时每隔2 h帮助患者翻身,注意观察受压侧皮肤有无出现压疮。保持患肢功能位,增加床护栏,做好安全护理。另外做好患者大小便护理,保持床单清洁干净。②心理护理:中风后偏瘫患者常因肢体活动障碍等情况出现不同程度应激性反常心理状态,另外,脑部功能受损也会导致较严重的情感以及心理障碍等情况,影响其治疗依从性。护理人员应该了解患者情绪变化及心理需求并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使其明确积极治疗在改善病情方面的重要性,鼓励并帮助其树立康复信心,积极配合临床康复治疗。③饮食指导:以低脂、低盐、低胆固醇为原则,多进食新鲜蔬菜、水果等食物,忌食刺激、辛辣食物,戒烟戒酒。④肢体功能训练:主要分被动训练与主动训练,循序渐进地对患肢进行功能训练,具体为:a.初期由护理人员协助患者进行被动训练,即每隔2 h帮助患者翻身并交替变换平卧位、健侧卧位、患侧卧位,以先近端后远端、由小到大无疼痛感的活动强度开始训练,每个关节运动3次,每次持续时间为15 min。主动运动:待患肢肌力有所恢复后,指导患者仰卧时适当做伸手、抬腿、关节屈伸旋转运动,在患者条件允许情况下,指导患者自行翻身训练、床上坐位平衡训练、站立平衡训练,适当配合提物、拉绳、手抓握、扣纽扣等训练,每日1次,持续时间20 min~40 min。

穴位按摩:患者仰卧于硬板床上,护理人员以揉、按等简单按摩手法对患肢相关穴位按摩,上肢穴位取肩井穴、曲池穴、外关穴、合谷穴等,并辅以肩、肘、腕关节被动运动,下肢穴位取环跳穴、风市穴、足三里穴、阳陵泉穴等,按摩后对髋、膝关节进行被动运动。按摩力度以患者耐受为主,每日2次~3次,每穴按揉5 min。

3 疗效分析

3.1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疗效评估:以肌力恢复情况为标准进行评估,肌力V级为治愈,肌力Ⅲ级~Ⅳ级为有效,肌力0级~Ⅱ级为无效,总有效率为治愈率与有效率之和[2]。利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NIHSS)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分值越低说明患者神经功能越好[3]。

3.2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经SPSS 19.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n(%)”表示,组间比较以χ2检验。若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3.3 治疗结果

3.3.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62 %,远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4.47 %),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果比较 例(%)

3.3.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15.52±4.54)显著比对照组(18.73±5.67)更低,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比较分)

4 讨 论

临床有研究显示,约有70 %~75 %脑卒中患者伴有不同程度运动功能缺损[4],对其日常工作与生活造成较严重不利影响。但因中风偏瘫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具有一定程度的再生与重塑特点,因而,及早地对中风偏瘫患者进行积极地治疗与康复护理,能促进中枢神经细胞再生,使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得到明显的改善,有利于促进中风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5]。而早期对中风偏瘫患者行肢体康复锻炼通过反复强化训练能一定程度促使脑侧支循环重建,重塑脑细胞,增加患者运动感觉,建立神经回路与正常运动程序,重塑神经系统功能[6]。

中医学认为,中风主要机制为气滞血瘀导致的经脉失养,中医穴位按摩、针灸等方式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通经活络、补气养血功效,可有效预防肌肉萎缩,促使中枢神经系统重塑。我国常见的穴位按摩手法有揉、按等,通过对患者固定的穴位进行揉按,刺激温和,能够有效预防中风偏瘫患者肌肉萎缩,通经活络。现代医学认为,通过对患肢进行穴位按摩能较好地改善患者血液循环,通过体表皮肤刺激增强神经功能活动,达到缓解或预防肌肉萎缩,促使缺损的神经功能重塑修复[7]。另外配合肢体功能锻炼,能有效避免肌肉萎缩、关节挛缩等并发症发生,改善其肢体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经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62 %,远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4.47 %),且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15.52±4.54)显著比对照组(18.73±5.67)更低,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穴位按摩护理在中风偏瘫患者治疗中能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态,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这与陈敏报道的结果基本相吻合[8]。

综上所述,对中风偏瘫患者进行穴位按摩,能够有效改善其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促进肢体功能康复。

猜你喜欢
偏瘫中风神经功能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红黄绿”三色套餐查中风
漫画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