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结合药物疗法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28例

2019-05-31 07:48菁,王
中医外治杂志 2019年2期
关键词:心脾艾灸总分

卢 菁,王 非

(1.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 武汉 430000;2.湖北省武汉市中医医院,湖北 武汉 430000)

随着现代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压力也随之增加,常常会导致失眠。失眠症作为一种现代的常见病,在中医学中属于“不寐”范畴,主要表现为睡眠不足,睡眠深度过浅而引发的入睡不易、无法消除疲劳、体力及精力恢复受限等,久不得治进一步引发身体困乏,精神萎靡,反应迟钝,注意力涣散,会对生活造成严重影响[1]。

一直以来对不寐的病因病机便多有研究,古有汉代的张仲景在其所著《伤寒论·辨少阴病脉症并治》中便曾提到:“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表明少阴病热化伤阴,阴伤而血损,血损而不藏神故而不寐,可通过汤药进行治疗。此外,《沈式尊生书·不寐》一篇中有云曰:“心胆俱怯,触事易惊,梦多不详,虚烦不眠。”阐明不寐的症状表征[2]。现有当代的孙光荣教授[3]认为,不寐的起因源于阳不入阴,心肾不交;同时,现代医者王雷芳[4]也认为不寐多由肝胆不和、热蓄于内而生。可见,学者对不寐病因病机的主张多为阴阳失调、阳不入阴而导致的神志不安[5,6]。所以针对不寐的针灸治疗的主要有两个原则需要考虑[7]:第一,通过针灸调节阴阳气血腑脏,补虚泄实,以调和阴阳;第二,由于不寐多发会严重造成躯体及精神的双重影响,故应当考虑在针灸基础上养脑安神。

现阶段针采用针灸对不寐的治疗方案包含头针、腹针、艾灸、温针灸等,且都有显著的效果,并且通过治疗能有效降低复发率。笔者于临床工作中不断总结,发现温针灸结合药物治疗的疗效优于仅药物治疗的疗效,并于2016年12月~2017年12月采用温针灸结合药物疗法治疗不寐28例,并将其与单独药物治疗28例进行比较,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56名患者均为武汉市中医医院的门诊或住院部病例,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发生器按1∶1比例随机分为两组。28例温针灸结合药物进行治疗作为治疗组,其中男13例,女15例;年龄35岁~70岁,平均(52.39±8.69)岁;病程半年~12 a,平均(5.04±3.23)a;平均PSQI总得分为(11.82±1.54)分。28例药物治疗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6例,女12例;年龄38岁~67岁,平均(51.64±7.21)岁;病程1 a~15 a,平均(5.09±3.63)a;平均PSQI总得分为(12.25±1.21)分。两组别间性别、年龄、病程以及PSQI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基线特征可比性分析表

1.2 不寐诊断依据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8]中对于失眠的诊断进行评定。具备失眠症的典型症状,即日睡眠不足4 h,且入睡不易,睡眠深度不足,醒时身疲体倦;失眠发生频率为至少每周3次,且持续时长至少达到半个月以上;失眠已经明显妨碍患者社会功能,造成患者困扰。上述症状非躯体性疾病,亦非精神疾患所引起。

1.2.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以《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9]为依据,中医辨证分型属于心脾两虚型不寐,具备的临床表现为:睡眠困难,心悸多梦,梦醒辗转不得眠,同时伴有身疲体倦,头昏目眩,舌质淡且苔薄,脉细且无力。

1.3 纳入标准

①同时符合上述西医诊断标准以及中医证候诊断标准;②符合PSQI>7分的要求;③年龄要求为18岁~70岁之间;④患者具备良好的依从性,不具备其他影响睡眠的精神障碍有关疾病,且最近2周未服用过安眠药物。

1.4 排除标准

①中医辨证分型不属于心脾两虚不寐的患者;②由疼痛、手术等因素引起的不寐患者;③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④对精神类药物依赖者;⑤患有其他能影响睡眠的精神障碍类疾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采用人参养荣汤进行治疗。人参养荣汤组成:人参、当归、熟地、桂心、白术、茯苓、陈皮、白芍、远志各10 g,黄芪15 g,五味子、甘草各6 g,大枣1枚,生姜5片。随症加减口服,1 d 1剂,每隔6 d休息1 d,12 d为1疗程,共计服用2个疗程。

2.2 治疗组

①取穴:百会,安眠(双侧),三阴交(双侧),照海(双侧),申脉(双侧),足三里(双侧),神门(双侧),并根据症状加减穴位。②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局部皮肤消毒,取毫针采用慢速捻转进针法针刺所选穴位,将毫针留在适当深度,待针下得气后,对足三里、三阴交、照海和申脉施以温针灸。施灸前,为防皮肤烫伤取遮盖物对相应局部进行遮挡,取折好的1.5 cm长艾条于所要进行温针灸的穴位的针柄上点燃,每次留针灸30 min为宜。每天采用上述方法治疗1次,同时服用人参养荣汤1剂,疗程参见对照组。

3 疗效分析

3.1 观测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通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进行评定:从7个部分对患者进行测评,每一部分得分为0分~3分,根据得分高低反映睡眠质量的好坏,分值越高,睡眠质量越差,通过这种方法达到量化不寐程度的目的,进而全面反应患者不寐情况及其对社会生活功能的影响。同时根据我国修订版标准,取PSQI总分大于等于7分作为存在睡眠问题的依据,患者总得分愈高,则表示相应的不寐程度愈严重。

3.2 统计学方法

3.3 治疗结果(见表2)

治疗前后两组PSQI各因子及总分比较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PSQI各因子及其总分比较

经过治疗后,得到以下结论:①两组治疗前后各PSQI因子和PSQI总分经配对t检验,均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各PSQI因子以及PSQI总分独立t检验,具有显著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温针灸结合人参养荣汤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临床疗效优于仅服用人参养荣汤的治疗疗效。

4 讨 论

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追求更好的物质水平的需求无形之中带给人们巨大的生活压力,加上各种环境、药物、精神因素的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不寐俨然成为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疾病之一。不寐的辨证分型,包括心胆气虚型、心脾两虚型以及肝火扰心型等多种证型,通过医院接诊患者情况来看,不寐患者多见于心脾两虚型,这是由于心主藏神,神不安则夜不能寐,脾为血气之本,血气充盈,则心有所主,故心脾功能相互支撑,相互影响,如若思虑过甚,损耗心血,脾失健运,进而致血虚而不养心。

针灸由于其方法多样、副作用较小且临床疗效得到认可,常用于不寐症状的治疗,以达到协调阴阳、疏经活络的目的,阴阳协调则心能藏神,脾能统血,故而改善睡眠。而温针灸作为其中治疗不寐方法中的一种,能够结合艾灸的温热、药效和毫针效果的作用,充分发挥针刺及艾灸的共同作用。艾灸燃烧后所具备的药性通过穴位及呼吸进入身体,起到镇心安神、调理血气的功效,同时艾灸燃烧所产生的温热效果对不寐症状的治疗也大有裨益,可见艾灸具备调理血气、温阳补气的功效,使得针灸对心脾两虚型不寐的治疗疗效增强。

百会位于巅顶,于督脉之上,针刺百会能镇心安神;神门为手少阴心经的原穴,取穴辅以温针灸意为达到宁心宁神的目的;三阴交位于足太阴、足少阴和足厥阴三穴的交汇,取其养血补肝益肾之疗效;足三里是胃经合穴,取该穴为以调理胃腑;照海为八脉交汇穴,主治失眠和惊恐不宁,配神门、三阴交得治虚火旺之不寐症;申脉位于人体足部,主改善阳气,配合调和阴阳。

临床研究表明,温针灸配合药物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症可有效提高其临床疗效,同时温针灸能用以调节阴阳,改善身体机能。

猜你喜欢
心脾艾灸总分
国内艾灸应用现况调查报告
艾灸保健知多少
预防艾灸上火,可舌下含服玄参片
子午流注治疗仪择时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效果研究
腹针结合头颈部按摩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研究
过桃花村
婆婆迷上了艾灸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茶香沁心脾 茶方养五脏——乐氏同仁茶饮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