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 雷
(黑龙江省牡丹江心血管病医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研究将选取本院部分病例,行心脏CT检查及MRI检查,对检查结果观察对比,具体做如下报道。
收集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间60例肥厚性心肌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研究,经超声心动检查确诊为HCM[1],并具有一项以上冠心病危险因素,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无CT、CMR检查禁忌症,排除了合并肝肾功能不全、精神或意识障碍病例。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48~77岁,平均年龄(62.5±2.5)岁。
心脏CT:采用双源CT扫描仪(西门子公司,德国),依据患者体质指数(BMI)对管电压及管电流设置,120 kV用于BMI≥28(kg/m2)的患者;100 kV用于BMI<27(kg/m2)的患者。扫描参数如下:330 s的转速,83 ms的时间分辨率,4.5 ml/s的对比剂流速,总量100 mL。扫描后冠状动脉评估,通过对最佳舒适期重建,重建心动周期0~90%,重建10期图像,每间隔10%间距,以评估心功能;MRI检查:用1.5T磁共振扫描仪(西门子公司,德国),沿着左心室从心底到心尖短轴、左心室长轴与丝腔心层面,行快速稳态自由进动屏息电影序列扫描。将适量对比剂注入后,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舒张期心肌延迟强化图像,8 mm层厚,256×156的图像矩阵,25°的翻转角。
研究中数据资料全部用SPSS 20.0软件包统计处理,检验水准为α=0.05。
(1)60例患者检查后,与冠状动脉造影对照,CT评估冠状动脉狭窄上敏感度为95.7%%(22/23),特异度94.6%(35/37),阳性预测率为96.3%(26/27),阴性预测率为100%(33/33)。
(2)CT在左心室心功能评估上及对室壁厚度测量上有与MRI比较存在一致性,但CT结果略低估以上指标。详见表1。
表1 CT与MRI心功能及左心室室壁厚度评估的比较(±s)
表1 CT与MRI心功能及左心室室壁厚度评估的比较(±s)
项目 CT MRI P左心室最大厚度/mm 20.1±2.0 22.5±5.2 <0.05 EF/% 62.3±8.2 65.6±10.5 <0.05 SV/ml 58.7±11.5 65.2±10.7 <0.05 ESV/mL 49.8 46.2 <0.05
肥厚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患者因类型不同,往往预后较好,但是近年来肥厚性心肌病合并冠心病日趋多见,进一步增加了疾病风险,降低了预后效果[2]。由此,加强对肥厚性心肌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诊断显得至关重要。依据2011年HCM诊断及指标指南,具有行冠状动脉造影或CT检查排除冠心病的指征,对于HCM伴胸痛及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患者来说[3-4]。此次研究结果显示,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了22例患者有一支或以上的冠状动脉狭窄,CT可准确检出这些患者。并且CT与MRI有较好的相关性,在检测心室心功能及心室舒张末期室壁厚度上,但CT略低估以上指标。
综上所述,心脏CT在检查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中,敏感度及特异度较高,可心功能、室壁厚度等方面信息,值得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