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泥类粘性物料在料斗内发生蓬料现象的治理

2019-05-30 11:27时建
山东工业技术 2019年13期

摘 要:分析“糖滤泥再循环煅烧利用”生产线中糖滤泥在储料斗内蓬料的原因,通过加装振动篦子和斗壁内铺设聚四氟乙烯板进行非标设备的改造,使蓬料现象得到了有效治理。

关键词:粘性物料;蓬料;振动篦子;聚四氟乙烯板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9.13.046

0 引言

糖滤泥是糖厂在制糖过程中产生的以CaCO3为主要成分的废弃物,每生产1 吨糖要排出约1 吨滤泥。糖滤泥作为制糖工业大宗副产品之一,长期以来被直接用于肥田或废弃。这些滤泥的堆放,除占用大量的土地外,还因其含有多种有机物和糖类物质,极易发霉、发臭,滋生苍蝇,污染空气,影响卫生。

我公司针对糖滤泥的物料成分,自主研发了“糖滤泥煅烧生产活性石灰再循环利用”的整套生产工艺及装备。利用这些废弃物生产活性石灰,一是废物利用,二是解决了废弃物的排放问题,给国家节约了大量的资金。

1 生产线运行中,糖滤泥在卸料输送过程出现的问题

在“糖滤泥煅烧生产活性石灰再循环利用”项目的研发设计中,我们事先对糖滤泥的物理性质做了调研,考虑到其具有的特性,在糖滤泥储料斗内设置了电动搅拌装置,由电动机来带动焊有叶片的转轴进行运转,通过预借助搅拌装置的拨料叶片进行卸料。

设备安装完毕后,进行糖滤泥的投料试运行工作。糖滤泥由铲车倾倒入料斗内,开始时有少部分物料卸入料斗下部的计量系统中,随后物料便停止下行,卸料过程中断。通过观察,可以看到有大量的物料堆积在了料斗壁上,而中心部位的物料在搅拌装置的作用下其内在的水分被挤压出来,物料已被搅拌成糊状,严重堵塞了下料口。

由于物料产生黏糊状态,公司研究决定先将储料斗内的搅拌装置去掉,再做卸料试验。由于物料没有经搅拌,糊状现象没有发生,料斗的卸料过程较之前的情况有了很大好转,但试验结果依旧不是很理想,物料在料斗内没有完全卸空,出现严重的蓬料现象,卸料过程同样被迫中断。蓬料高度1000mm左右,解决蓬料现象成了关键性问题!

2 蓬料现象的原因分析

(1)糖滤泥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压榨机和压缩空气进行脱水后,含水率仍然很高,可达30%,并且糖滤泥中含有有机质,导致了其具有很强的粘性,流动性能极差,意味着极易在料斗壁上粘附。

(2)原设计的储料斗的斗壁与水平夹角成60°,坡度较缓,料斗内壁表面的焊渣、焊瘤处理不彻底,也存在着挂料的因素。

(3)生产中由铲车向料斗内装料,一铲斗的物料有几吨之重。当物料由铲车倒入料斗内时,物料在料斗内瞬间堆积,重力加之巨大的冲击力使物料在料斗的下部产生挤压,粉料密度加大,不疏松,形成蓬料现象。

3 解决的措施

解決蓬料问题,就要使物料在料斗内成松散,流化的状态,一般情况下是可以在仓壁上加设风动流化床,通过电磁阀来控制压缩空气的喷吹借助压缩空气的气压使得物料成松散状态。但由于糖滤泥含水率高,比重大,靠压缩空气喷吹进行流化的效果差。

研究采取其他可行性的措施,解决方案是:(1)在料斗上部增设振动篦板,糖泥由铲车铲到篦板上,然后开启振动装置,使物料通过蓖板间隙缓慢落入料斗,避免大量物料短时间内进入,产生堆积蓬料。(2)改变料斗壁板的倾斜角度,将原角度增加到70°,并在料斗的内壁上粘附2mm厚的聚四氟乙烯板。 聚四氟乙烯板具有耐高低温、耐腐蚀、高绝缘、高润滑、不粘附、无毒害等优良特点,其具有不粘附的特性可以很好解决斗壁粘料的情况。方案通过后,进行方案的具体实施:

制作新的料斗,斗壁板与水平夹角为70°。料斗焊接完成后,在料斗斗壁面上每相隔300mm钻一个直径5mm的孔,钻孔完毕后,打磨处理料斗内侧表面的焊渣、铁锈及毛刺。用壁纸刀将钠化好的聚四氟乙烯板按照图纸尺寸进行裁剪,将环氧树脂胶涂刷在料斗内壁上,然后把裁剪后的聚四氟乙烯板粘附在内壁上,待牢固后用直径5mm的锚钉钉入事先钻好的孔内,再用拉铆枪进行锚固。

制作振动篦子,采用直径25mm的圆钢作为篦条,篦条间的间隙定为30mm。激振源采用振动电机,功率为1.5kW。

将衬有聚四氟乙烯板的钢料斗安放在原料斗内,调整好位置。两料斗间的空隙用物料填实,将振动篦子安装在钢料斗上部,进行电源接线,设备要接地要牢固可靠。

一切工作完成后,开始用铲车上料,工作人员间断性开启振动电机,使物料缓慢进入料斗内,由于没有强大的冲击力,物料之间没有发生挤压,成蓬松状态。开启料斗下部的计量系统,物料顺利进入计量皮带秤上,斗内物料卸空,斗壁上没有出现粘料现象,同时蓬料问题也得到了彻底解决。

参考文献:

[1]范扶栋.粉料秤蓬料、跑料现象的治理[J].兰州:电工技术,2013.

作者简介:时建(1983-),男,山东泰安人,本科,中级工程师,研究方向:粉体材料、需热材料的生产工艺及其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