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图书产品制作竞争、作者资源竞争、选题竞争、渠道竞争越来越激烈,竞争的专业化也逐渐加深。从传统出版来看,不论是市场、政策、作者、渠道、内容与营销,都已经进入全方位的竞争时代,差距越来越明显,也越来越大。那么,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做好精品图书?如何做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兼顾的精品?如何把握当下读者的阅读?如何自我提升?本文将就此展开论述。
关键词:精品出版 供给侧 创新力 职业技能培训
一、当前形势下出版业发展的主要情况
(一)要旗帜鲜明地讲政治
出版工作涉及意识形态、文化安全和理想信念,必须讲政治。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宣传思想和文化出版工作提出更高要求,更加突出讲政治、讲大局、讲意识形态,更加强调讲导向、讲社会效益、讲精品。
(二)供给侧改革增强
供给侧改革是当前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也是出版改革的重大主题和方向。供给侧把过去的规模数量转为向质量要效益,逐渐淘汰质量低劣的产品,淘汰粗放型发展模式,将精品出版上升到全行业的改革层面,加强做精品出版的改革重心。
(三)市场竞争更激烈
从一般图书来看,图书产品制作竞争、作者资源竞争、选题竞争、渠道竞争越来越激烈,竞争的专业化也逐渐加深。出版行业进入全方位的竞争时代,差距越来越明显,也越来越大。
二、精品出版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
(一)导向管理压力增大。近几年出版业每年都会出现一批涉及政治立场、价值取向错误的导向问题,导向管理面临的新问题不断出现,管理压力增大。出版管理者既要更新自身的知识系统,又要将经验传递给执行编辑,实现传帮带的良好效应。
(二)质量问题仍然突出。有的出版单位弱化了质量管理,有的出版单位为了抢占市场,不断加快出书节奏,质量问题严重影响了精品出版。再加上編辑的能力有限,对一些陌生行业和领域的知识未能及时补充,审稿能力欠缺。对稿件中潜藏的问题,容易被忽略的地方,编辑往往把握不到位。
(三)有高原,少高峰。从出版总量来看,这几年我国每年出版图书40多万种,也出版了不少好书,有一批“高原”之作,但客观上讲,真正反映时代精神的“高峰”之作还很少。
(四)传统出版业受到市场的严重冲击。互联网行业给文化行业注入了更多的新鲜活力,很多新媒体企业介入内容策划和制作。此外,民营公司也逐渐进行产业升级,抢夺作者资源,炒作IP,更将触角伸向了重点出版项目。出版社既要面对同行业竞争,还需要与注入了资本的民营公司竞争。
三、全方位冲击精品出版,推动精品出版长效发展的几点对策
(一)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
出版行业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出版观。
(二)深化出版供给侧改革,提升精品出版能力
一是抓选题源头,精心布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出版业也如此。要想做精品出版,必须先抓选题源头,精心布局选题方向、层次、质量,抓编辑开发选题的能力。抓选题,核心是抓作者。首先,抓重点文化、学术、科研机构的作者,与他们建立并深化合作关系;其次,要抓名家、大家。抓大家、名家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是编辑可以以抓大家、名家为目标,即使抓不住,也能刺激和推动自我追求。再次,一定要抓中坚力量作者。中坚力量作者是支撑出版单位选题的主体,要形成自己稳固、专业的作者队伍。最后,抓潜力新作者。大家、名家都是从新作者培养起来的,善于发现和培养有潜力的作者,才是编辑职业生涯的责任所在。
(三)提高创新力,为好的内容做增值
出版社应当加强思路碰撞,多开展头脑风暴,群策群力,多站在用户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做用户需要的好选题,引导和引领用户的阅读方向。要加大开发创新模式,多层次开发各种资源。同时,还需要与IP结合起来,纵观市场,有声书、电子书、听书等知识付费越来越火爆,出版社有先天优势,有海量的内容,应当及时跟上市场的趋势,提高创新力,为好的内容做增值,做加持,多重开发,以更多的载体形式、传播方式向读者传播 。
(四)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以工匠的精神,坚定不移地做好精品出版
一部优秀的精品出版物,必定经过无数个寒窗岁月的积累,经过磨砺、沉淀,才能到达读者的手中。出版社应当坚持精品战略,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精品出版工程。与此同时,要加强市场意识,将精品出版物传播到更多的读者手中,加强和各大媒体合作,包括与新媒体、社群、大V等深度合作,抓各种合作形式的推广,加强与各种渠道的沟通,充分利用各级各类渠道,扩大精品出版的影响力,提升传播力。
此外,编辑更应当加强职业技能培训,要抓好出版管理法规、编辑工作规范等方面的专项培训,积极参加总局和各行业的培训,也要重视组织和参加社内培训,不断提高专业化技术水平,打造高质量的人才队伍。
(作者简介:许日春,女,硕士研究生,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少儿文学部经理,中级,研究方向:编辑出版)(责任编辑 刘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