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松桃土布元素现代旅游商品设计应用研究

2019-05-30 17:01覃信百欢张思华
参花(上) 2019年5期

覃信百欢 张思华

摘要:本文将以贵州省松桃地区的传统土布为研究对象,在对松桃土布的面料质地、色彩、图案、文化内涵进行分析后,结合当前松桃地区旅游商品市场现状,探讨松桃土布元素现代设计的可能性,为传统松桃土布寻找现代发展之路。

关键词:松桃土布 旅游商品 元素应用

传统手工艺现代机械化生产的现状,保留传统精髓并将其与现代产品结合是当前的趋势。松桃苗族自治县境内的苗族世代相传土布纺织技艺制成的松桃土布兼具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适合与现代产品结合。

一、松桃土布元素分析

(一)面料质地

天然棉花是松桃土布的原材料,人们对棉花进行处理、纺织而成的布匹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纯色土布,适用于刺绣底布,有一定的光泽度,拉伸性能好;一种是格子土布,需要先对有些棉线进行染色处理,样式较多。

(二)色彩

色彩是苗族妇女制作土布时第一个考虑的因素,纯色土布主要是黑色,当彩色的丝线点缀在黑色的土布上时,更加能突出刺绣的色彩。格子土布以白色与其他颜色交替出现为主,整体淡色雅致,更加能够衬托出银饰或者刺绣等装饰品。

(三)纹样

几何纹是松桃土布的主要纹样。以五根棉线为一个单元,有顺序地排列白线和彩色线,在织布时,依照布线的规律,以相同的布线为纬线进行穿插,制成的布匹纹样就会呈现方格状。整个布匹纹样均衡,疏密相同,呈现一种有序的几何美感。

(四)文化内涵

手工制作的松桃土布再现了男耕女织的田园式生活,在传统习俗中,土布还是展现苗族女性心灵手巧的窗口。自己织就的松桃土布象征着苗族人民的勤劳,同时也是对历史的一个回顾。

二、松桃旅游商品设计

近年来,松桃政府大力发展旅游业,目前松桃旅游商品市场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结合当地手工艺,开发更多具有松桃特色的旅游商品是当前市场的需求。

(一)旅游商品的种类

目前在松桃旅游商品销售市场上主要有本地和外来两种产品。其中,本地产品以社饭、牛干巴、松桃苗绣为主;布艺类的产品形式则以钱包、手机袋、包等为主。

(二)存在的问题

1.种类不足。目前松桃地区本地旅游纪念品以自然资源为主,种类不丰富,利用人文资源进行开发的产品不多。

2.包装不合理。很多旅游商品仍然以老包装为主。

3.品牌意识不强。政府从2013年以来,扶持了部分本地品牌,例如松桃雅意土布,也逐渐被宣传出去,但宣传力度不够,外地游客依然很少知道此类品牌。

4.缺乏地域文化特色。对于外地游客而言,黔东南苗族和松桃苗族的不同他们无法正确区分,也无法识别不同地区的同类型旅游商品。市场中混杂的外来旅游商品混淆了旅游者对本地文化的认知。

三、松桃土布元素在旅游商品中的应用

将传统手工艺元素与旅游商品结合,有利于促进旅游商品品质的提高。作为一种软性材料,松桃土布适宜于进行造型,可以利用它具有地域文化代表性的色彩、纹样,结合其他旅游商品共同开发。

(一)松桃土布元素在包装上的应用

包装设计可以作为松桃土布元素应用的一个方向。

(二)松桃土布旅游商品的开发

1.布艺旅游商品的开发。布藝制品因其柔软性受到了很多人的欢迎,可以利用苗族神话故事开发松桃土布布艺产品,例如民族人偶,还可以结合织花带等技艺,再次处理原本土布中的传统纹样,开发相应的土布首饰。

2.土布日用旅游商品的开发。可以制作松桃土布钱包、手机袋等小型日用品,布料本身的伸缩柔软特性使得携带方便,而土布蕴含的文化内涵则提高了这些产品的文化档次。

3.土布服饰商品的开发。传统松桃土布主要是制作服饰,但是苗族的盛装服饰极其隆重需要改良。改良苗服以现代服装为基础,利用松桃土布在衣襟、纽扣、袖口处进行点缀,形成现代和传统的碰撞。

开发新型旅游商品,保持松桃土布元素精髓,推进松桃旅游商品市场的发展,既开拓了松桃旅游商品的发展空间,又促进了松桃土布的延续发展。作为民族文化载体的松桃土布元素与旅游商品结合,再次进入消费者的视野,达到传播民族文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莫珍珍.江南民间手工土布在现代布艺品中的创新应用[J].大众文艺,2015(16).

[2]任敏.南通民间土布艺术的历史与文化内涵[J].服装学报,2016(04).

[3]潘伟伟.江南土布的时尚创意研究[J].中国艺术,2017(06).

[4]沈加芹.传统元素在现代家居布艺设计中的美学构成[J].艺术评论,2012(04).

[5]易中华.民族文化在包装设计中的传承[J].包装工程,2006(08).

★基金项目:本文系贵州省2014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培育项目“贵州松桃苗族土布旅游商品开发”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410665020)。

(作者简介:覃信百欢,女,铜仁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研究方向:艺术设计;张思华,女,硕士研究生,铜仁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少数民族民间传统手工艺传承)(责任编辑 张云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