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扬琴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2019-05-30 17:01崔岩王立扬
参花(上) 2019年5期
关键词:山丹丹红艳艳扬琴

崔岩 王立扬

一、创作背景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是丁国舜和丁国立老师根据同名陕北民歌改编而成的扬琴独奏曲,作品创作于1976年。乐曲的旋律部分由丁国立老师完成,发展部分由丁国舜老师完成。1977年由丁国舜老师在河北昌黎县首演,1980年在中央台录音。作品运用扬琴独特的声音和技巧传达出了红军在长征胜利后经过陕北,看到了漫山遍野盛开着红艳艳的山丹丹花,劳动人民欢歌载舞迎接亲人的喜悦之情。山丹丹花别名红百合,多在黄土高原的暗坡上与杂草伴生,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所以写花的同时也暗喻了中国共产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伟大形象和不可动摇的地位。

二、作品分析及演奏处理

(一)自由流畅的引子(1—6小节)

引子采用了中国民族音乐所特有的散拍子的节奏。一开始的轮音要弱进,不带音头,手指放松使琴竹击弦的动作缩小,让轮音听起来既密集又放松,声音由远及近,仿佛把人们带到了黄土高原。接下来是多种形式的装饰音和琶音由慢渐快地演奏,表现人民对红军的到来有着喜悦之情。当散板最后一个音结束,经“呼吸”后,进入复调性乐句的演奏,要注意双手的配合和节奏的稳定。同时突出高音声部,有些地方还要注意竹法的合理搭配,如谱:

上声部以“拨弦”的技巧演奏,手腕松弛,随着右手的伴奏旋律全音符拨弦,动作要优美。用mp的力度拨奏,发出清脆柔和的声音。下声部分解和弦的弹奏要准确,起伏要有弹性,节奏要稳定。本段的结束句中有两个时值为半拍的琶音,弹奏时音高要准确,并带有渐慢、渐弱的段落终止感。

(三)热情欢快的快板(32—100小节)

这段借鉴了陕北信天游《女孩擔水》的曲调,演奏前带有“吸气”和“抬手”的预备动作,弹奏清楚、节奏稳定(尤其是附点音符),单音与和音在演奏力度上要有所区别和对比,这样演奏不仅使乐曲有力量,还代表着人们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单音演奏时要突出右手的旋律音,持续音要奏得轻而带有弹性;八度双音弹奏要整齐,突出重音,轮音饱满、时值准确、十六分音符的弹奏要有很强的颗粒感。

(四)激情的广板(101—119小节)

乐曲的最后一段做了四度移调,主题以长篇幅激情的八度轮音再次出现。歌唱性的旋律要求双轮音的密度和力度具有协调性,将全曲推向高潮,最后两小节八度双音的弹奏要有激情地渐慢,经“吸气”抬手后,用有力的轮音结束全曲。

三、结语

本文通过创作背景和演奏处理两部分对扬琴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演奏进行分析,表演者运用扬琴的轮音、琶音、拨弦、座音等技巧的演绎,呈现了解放区人民的喜悦心情和对党的感激之情。

参考文献:

[1]黄河,刘艮.扬琴经典作品及演奏要点解析[M].北京:北京日报出版社,2017(11).

[2]庞博.论钢琴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音乐特征[J].当代音乐,2017(20).

[3]赫媛媛.钢琴作品《山丹丹开花红艳艳》音乐分析[J].大众文艺,2013(01).

★基金项目:本文系牡丹江师范学院科研项目“民族乐器在中小学音乐社团中的应用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QN2018024);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师院校和声技法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SJGY20180526);牡丹江师范学院科研项目“多元文化语境下室内乐的构建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QN2018025),牡丹江师范学院教学改革项目“地方高师院校民族器乐技巧课程教学方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7-XJY19031)。

(作者简介:崔岩,女,牡丹江师范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音乐;王立扬,女,硕士研究生,牡丹江师范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民族音乐学)(责任编辑 刘冬杨)

猜你喜欢
山丹丹红艳艳扬琴
应用于合重奏的扬琴音域介绍
延安!我永远的山丹丹
又见山丹丹
蜀葵花开红艳艳
我与扬琴协奏曲《凤点头》的“缘”
红艳艳的中国年
延安! 我永远的山丹丹
满山葡萄红艳艳
从“洋琴”到“扬琴”——探究民族乐器扬琴的中国化演变
扬琴的传入与流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