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晓月 赵建琦
培育造就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是破解“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的根本途径。陕西省宝鸡市陇县是一个山区农业大县,属国家级贫困县,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大力实施“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的重大战略。从2014年起至今,全县共培育认定高、中、初级新型职业农民553人,一大批高素质青年农民活跃在农业生产经营的各个领域,促进了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加速了脱贫攻坚步伐,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截至目前,新型职业农民创办省级现代农业园区2个,市级农业园区3个,县级农业园区8个,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74家、家庭农场16家,涌现出省级劳动模范1名,市级劳动模范1名,市级人大代表1名,县级人大代表5名、政协委员3名。
一、健全机构,强化组织体系。
成立了以县政府主管农业的副县长为组长,农业、财政、人社、扶贫、教育、果业、畜牧、国土、税务等16个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陇县新型职业农培育工作领导小组。全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由县政府牵头,县农业局组织,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具体实施,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精准施策,提高培育的针对性。
围绕陇县百亿生态乳都、全域旅游建设以及核桃、中蜂、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分专业建班,分类施策,按照“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总体要求建立了公共基础课、专业技能课、能力拓展课、实训操作课四大课程模块,分模块开展培育工作。同时做到“三个精准”:一是培育对象精准。多部门通力协作,采取进村调研、逐户核实、面对面交流沟通等多种形式,精挑细选,优中选优,真正把创业积极性高、科技意识强、产业基础好的生产经营大户纳入到培育中来,全县确定培育对象2173人,并已全部录入数据库。二是培育需求精准。做好培育前的需求调查,了解农民的真正需求,征得三分之二以上参训学员的需求后,根据需求设计培育课程、内容、形式和进度。三是培育教师精准。坚持不图虚名、只图实效的原则,把学员满意、理论功底强、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纳入了师资库,共选聘省、市、县及农业院校中、高级以上专家38名,土专家6名。
三、拓展思路,创新培育形式。
一是突出新内容。在综合素质方面,突出职业素养、团队合作、绿色发展等内容;在生产技能方面,突出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新装备的应用,标准化生产,质量安全,信息化手段应用,新产业新业态等内容;在經营管理方面,突出创业创新、品牌化建设、市场营销、融资渠道、金融保险等内容。二是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取“一点两线、全程分段”的模式,即以农业生产发展为出发点,按照生产技能和经营能力两条主线,在不少于一个生产周期内,分阶段组织集中培训、实训实习、参观考察和生产实践,就地就近开展培育。三是依托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和云上智农App,充分利用大数据等现代化信息手段,为学员提供灵活便捷、智能高效的在线教育;同时依托QQ、微信平台,将教师、学员以及工作人员的联系方式印成通讯录发给学员,供学员和教师交流;每月定期将中央农广校《农广天地》栏目表,发送给学员,供学员选择收看。
四、组建服务团,强化跟踪服务。
陇县成立了以县农业局局长为团长、基层9个事业单位正职领导为成员的新型职业农民服务团,下设六个分团,即解决困难服务团、项目申报服务团、办理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服务团、对接市场服务团、电子商务服务团、脱贫攻坚服务团,主要为职业农民在发展过程中提供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支持,帮助他们做大做强,确保后期持续发力。
五、资源共享,加大政策扶持。
为了切实扶持创业,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业效益,县政府制定出台了全县职业农民扶持政策,在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建立了职业农民信息平台,对培育认定的职业农民,建立个人信息档案,并对职业农民信息实行资源共享。对职业农民实行产业政策扶持,所有行业优惠政策,项目申报、项目资金优先向职业农民倾斜,近两年共落实各类扶持资金300多万元。
(作者单位: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农业局、陕西省陇县农业宣传信息培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