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晓艳 张培 沈燕 徐静 王慧群 王春艳
(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蚌埠,233000)
重症监护病房的特点是患者的病情危重且变化多端,对护理要求比普通病患更高。重症监护室(ICU)属于医院的重要科室,收治的都是重症患者,很容易出现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睡眠质量,加重患者病情,影响患者预后。因此,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显得极为重要。文章探讨了对ICU清醒患者进行护理是应用前瞻性护理干预方式,对于患者不良情绪与睡眠指数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清醒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前者所用护理模式为常规护理,后者基于常规干预基础上联合前瞻性护理干预。观察组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21~69岁,平均年龄(42.9±3.8)岁。患者中心力衰竭50例,心肌梗死100例,车祸伤120例,重症胰腺炎20例,其他疾病10例。对照组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22~70岁,平均年龄(43.1±3.6)岁,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1)所用护理模式为常规护理:责任护理人员针对患者病情评估结果及时与家属交流,交流的内容主要为:讲解病情状况,告知治疗对策、注意事项等,获得家属的理解,使其积极配合护理工作;2)通过家属的协助:提供给患者有效的安抚,使患者情绪保持稳定,进而提高依从性,顺利开展护理工作;3)帮助患者选择最舒适体位:平躺于床上,适当垫高头部,以维持呼吸畅通;4)为患者打造舒适宜人的休养环境,定期开窗通风,安排专人打扫卫生,室内温度控制在22 ℃~24 ℃,湿度保持在50%~60%,并对探视进行适当限制,以免打扰到患者休息;5)通过叩背的方式帮助患者快速排痰,并将此方法教会给家属;6)排痰时协助患者保持侧卧或低头向前倾斜,以促进排痰。
1.2.2 观察组 1)基于常规干预基础上联合前瞻性护理干预:a.心理干预和支持:患者入院以后,护理人员应运用科学的评估法评估患者不良心理情绪,并主动与患者建立起优良的护患关系,从而通过和患者及家属的交谈了解到患者生活的习惯、心理特征和情绪状态;b.再根据导致患者不良心理情绪的因素为其拟定针对性、科学化的心理护理方案;c.认真倾听患者及家属的倾诉,并适时引导,鼓励患者将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消极情绪等抒发出来;d.护理人员可视情况采取同伴教育,让治疗效果较佳的患者分享自身经验和感受,使患者能够正视自己的疾病,并重新树立起治疗的自信心;2)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对患者实施个性化的健康教育,给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疾病发生原因、治疗方法以及应注意的事项等,增强患者对自身疾病的了解,消除患者对疾病的紧张和恐惧感,提升患者对临床治疗和护理工作的依从性;3)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沟通,及时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对患者的紧张、焦虑和抑郁等负性情绪及时给予有效疏导,给患者介绍临床治疗成功的案例,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能够保持良好心态。尊重患者隐私,给予患者尊重和关爱,鼓励家属多给予患者关心和鼓励,使患者能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增强患者配合度;4)运动指导: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病情恢复情况,适当给予其运动指导,以加速康复的时间。比如:对于Ⅱ-Ⅲ级患者,护理人员可给予患者步行指导,步行的距离在500~100 m左右,步行的时间约20 min;步行过程中,可根据患者耐受程度增加步行的速度;对于心功能Ⅳ级者,可指导患者进行床上运动。运动过程中,若发现患者心慌、气促等症状时,应马上结束,待患者康复后再视情况而决定运动的量和度。
1.3 观察指标 1)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分,评分越低表示心理状态越好;2)参照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对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评分(以下简称PSQI评分);3)采用SF-36对治疗后2组患者生活的质量进行评分,共包括:躯体功能、活力、社会功能、情绪角色、总体健康、精力6个维度,各维度满分100分,评分越高,患者生活的质量就越好。
2.1 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SAS、SDS评分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SAS、SDS评分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各项PSQI评分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PSQ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比较2组SF-36各维度评分 治疗后,观察组SF-36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各项PSQI评分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3 比较2组SF-36各维度评分分)
ICU作为医院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场所,收治的患者往往病情较重,患者由于受疾病影响很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等负性情绪,对患者病情恢复造成不利影响[1]。ICU所使用的抢救仪器经常会发生各种报警声会对患者的睡眠质量造成较大影响,进而加重清醒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影响临床疗效。因此,加强对ICU患者的护理干预显得极为重要。前瞻性护理模式是一种现代化护理模式,强调对患者实施预防性护理干预,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消极情感和睡眠障碍等情况对其实施有针对性的预防性护理,及时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睡眠质量[2]。前瞻性护理模式干预通过对ICU患者加强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可有效改善患者消极状态,使患者能够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临床工作[3]。通过给患者详细讲解疾病相关知识,积极了解患者睡眠状况,并通过有效干预措施改善患者睡眠障碍,能够有效缩短患者入睡时间,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加速患者恢复。前瞻性护理模式干预更容易被患者所接受和认可,有助于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4]。本次研究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PSQ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ICU清醒患者进行护理是应用前瞻性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与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