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延兴
(宁化县总医院耳鼻喉科,宁化,365400)
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为耳鼻喉科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且治疗后容易复发,且部分患者还伴随睡眠呼吸障碍,因而给患者日常生活及工作均造成了较大影响。因诱发此病的因素较多,病因复杂,采用传统药物治疗,较难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1]。有研究指出[2],采用传统药物治疗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绝大部分患者均会复发(98.5%),即便单纯开展鼻息肉切除术治疗,其复发率也接近80%。所以,在当前临床中,多采用手术治疗此病。睡眠呼吸障碍是一组与睡眠相关、以异常呼吸为主要表现的一系列疾病,表现为睡眠时呼吸的节律及幅度发生异常。患者不仅生命质量和工作效率明显受到影响,并且易并发心脑血管及代谢性疾病,受到医学界和社会的普遍重视。本文针对本院收治的此病患者,以分组方式探讨采用不同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以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宁化县总医院收治的慢性鼻炎-鼻窦炎、鼻息肉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例,对照组中男8例,女7例,年龄18~75岁,平均年龄(43.9±10.9)岁,病程6个月至9年,平均病程(6.4±1.5)年;临床分型:Ⅰ型3例,Ⅱ型8例,Ⅲ型4例。观察组中男7例,女8例,年龄18~76岁,平均年龄(45.4±10.7)岁,病程6个月至10年,平均病程(6.6±1.3)年;临床分型:Ⅰ型4例,Ⅱ型7例,Ⅲ型4例,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经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
1.2 诊断标准 1)与世界卫生组织(WHO)所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相符[3];2)均有流黏脓涕、鼻塞、自觉面部闷胀感或嗅觉减退等症状。
1.3 排除标准 1)合并严重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者;2)另排除心理疾病、意识障碍者;3)血液性疾病者。
1.4 治疗方法
1.4.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包括药物(包括抗生素、鼻用激素、黏液促排剂、生理盐水冲洗等常规治疗)、微波等非手术治疗。
1.4.2 观察组 均给予Messerklinger手术治疗。观察组在开始手术前1周,均先给予丙酸氟替卡松鼻喷剂(辅舒良,英国葛兰素史克,注册证号H20091100)喷鼻治疗;在手术开始前3 d,采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1次/d,同时负压洗鼻,肌肉注射止血剂,1次/d。患者手术之前,均开展系统化的鼻内镜检查及鼻窦冠状位+轴位CT检查,对手术可行性进行评估,并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价睡眠质量。依据患者病变范围、分型及病情实况,合理选择手术麻醉方式,针对Ⅰ型患者,根据病情需要,开展局部侵润麻醉及鼻腔黏膜表面麻醉;而对于Ⅱ~Ⅲ型患者,则给予全身麻醉。全部患者均行Messerklinger手术治疗。手术48 h后,将填塞物取出,用盐酸羟甲唑啉喷鼻1~2次/d,对鼻腔中的肿胀黏膜急性收敛,于第3~5 d时,利用生理盐水对鼻腔分泌物、血痂进行冲洗;待1周后,采用辅舒良进行喷鼻处理。
患者出院1个月内每周联系其来院复查1次,对患者症状、体征变化进行密切观察,予鼻内镜下换药,对分泌物、积血进行清理。最后对术腔进行清理。待第2个月时,改为每2周来院复查1次,2个月后则调整成每2~3个月随访1次。
1.5 观察指标 分别于患者手术第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时,运用视觉模拟量表[4],评估2组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如鼻分泌物、鼻塞;各项总分均为10分,轻度:0~3分,中度:3~7分,重度:7~10分。
1.6 疗效判定标准 依据《慢性鼻-鼻窦炎诊断指南》(2008年)[5],制定本研究疗效判定标准。评分标准:1)息肉:没有息肉为0分,息肉局限在中鼻道,即1分;息肉超出中鼻道,即2分;2)水肿。没有为0分,轻度为1分,严重为2分;3)鼻漏:没有为0分,清亮为1分,黏稠并且脓性鼻漏为2分;4)瘢痕:若没有,即0分,轻度为1分,重度为2分;5)结痂:0表示没有,1代表轻度,2代表严重,每侧均为0~10分,总分为0~20分。治愈:0分,好转:1~4分,无效:5~10分。(治愈+好转)/总例数×100%=总有效率。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定2组睡眠障碍,此量表由9道题组成,前4题为填空题,后5题为选择题,总分为0~21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
2.1 2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7.55%,对照组67.3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患者睡眠质量、鼻分泌物及鼻塞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第1、3、6个月时的睡眠障碍、鼻分泌物、鼻塞情况得分相比对照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2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比较
表2 2组患者睡眠质量、鼻分泌物及鼻塞评分情况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慢性鼻窦炎经常会合并有不同程度的鼻息肉情况,且以成年人最为多见,此病多以黏脓性鼻涕增多、鼻塞、嗅觉障碍、头面部闷胀感为主要症状表现,此外还有部分患者伴随睡眠呼吸障碍症状,当单纯采用药物治疗时,效果并不理想[6]。
针对鼻内镜而言,其不仅能提供优质照明,而且镜头也比较细小,连接显像系统后图像能够放大,因而可以比较清晰的对病变部位进行细致观察,可以在直视情况下进行手术操作[7];除此之外,还能达到比较深或较隐蔽的病变部位,因而使整个手术操作变得更加精细,而且还具有最小的损伤,可以将鼻腔生理功能最大程度保留下来,且术后有着较低的复发率。还需要指出的是,鼻内窥镜除了能够用于鼻中隔偏曲、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等疾病治疗外,还能用于鼻部良、恶性肿瘤的诊治,因而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针对鼻窦炎手术来讲,其主要目的就是使鼻腔的原有通气得以恢复,并恢复其引流功能,实现鼻窦中炎性反应组织的清除,对鼻腔黏膜的肿胀情况加以改善。需强调的是,鼻窦炎鼻息肉手术的治疗效果的好坏,除了与手术处理质量相关之外,还与随访检查及术后处理质量有密切关联,鼻内窥镜手术能够为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提供切实保障,乃是治疗成功与否的前提所在。鼻窦炎手术多依据CT检查结果,且与全面鼻内镜检查结果相结合来开展,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处理好鼻中隔偏曲、鼻甲偏曲、鼻甲肥大等解剖结构异常,在将钩突切除过程中,需做到不可切除太深,避免出现眶纸板损伤的情况。在完成手术后,做好随访工作,对于提高患者治愈率意义重大,本研究2组患者均开展了长时间的跟踪观察,观察组术后2~3周时,鼻腔黏膜存在肿胀情况,且分泌物增多,外加血痂块阻塞,非常容易出现鼻窦内分泌物潴留,所以,在完成手术后,需要做好换药工作,对术腔进行及时清理,确保鼻窦内始终有通畅的引流;在完成手术3~4周时,可观察到部分患者鼻息肉复发,也有研究指出[8],此乃术后残留。
诸多研究指出[9],采用鼻内窥镜对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进行治疗,其总有效率维持在60~75%,而由本次研究可知,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较上述研究明显偏高,究其原因,可能与本研究选取病例数少有关。对2组患者进行随访,最终结果得知,鼻内窥镜的近期效果好于非手术方法治疗,远期效果也好于非手术方法治疗。究其原因,可能与鼻内窥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对鼻腔的生理功能不会造成较大影响,同时恢复了鼻腔、鼻窦的通气、引流功能有关。此外,有报道指出[10],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能够改善患者鼻塞情况,减少鼻分泌物,改善睡眠质量。本次研究专门对此进行了研究,最终结果得知,观察组术后1、3、6个月时的睡眠障碍、鼻分泌物及鼻塞得分均低于对照组,此结果与上述报道结论相一致。由此表明,鼻内镜手术有改善睡眠质量的作用。
综上所述,将鼻内镜手术用于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治疗中,不仅能提高其治疗效果,还能改善其睡眠质量,因而有着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