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教育何以助力社区建设

2019-05-30 07:28
老年教育(老年大学) 2019年5期
关键词:志愿居民老年人

社区老年教育近年来在我国方兴未艾,作为突破传统老年教育发展瓶颈的重要思路,社区老年教育不仅在扩大老年教育供给数量,提高老年教育服务便利性,增加老年人教育参与度等方面有着难以估计的潜力;更在提高居民社区认同感、提升社区事务参与热情、增加邻里沟通、增强文化氛围等方面产生了不容小觑的影响,本文结合对山东省潍坊市、青岛市、烟台市等地典型社区的实地调研,尝试探索社区老年教育对社区治理建设的积极影响,并为今后的社区老年教育发展提供建议。

老年教育的社区化发展

“社区老年教育”是指在社区开展的,服务社区范围内外老年人的,以各种形式开展内容多样的学习,旨在满足其生活、精神文化、人际关系、自我价值等需求,保障其受教育权利,提高其生存、发展、社会参与、自我实现与超越能力,与社区养老体系相结合的教育活动。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面临着巨大的人口老龄化压力,老年人越发成为社会中举足轻重的群体,深远地影响着我国的社会结构。能否妥善应对人口老龄化、切实关注老年人口利益诉求、有效利用老年人力资源,将影响我国社会发展走向。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国内的主要矛盾发生了相应变化,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成为焦点。在老年教育领域,最为突出的表现是老年教育严重的供求矛盾与普及不足。当前我国的老年教育形式主要是政府主导的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地级市以及部分县区创办的“老年大学”,服务范围和服务层次较为有限。“老年大学一座难求”屡见不鲜;相较于部分直辖市、地级市的火爆,一些县级市及乡镇老年学校却比较冷清,老年教育观念亟须普及。社区老年教育成为提高老年教育供给数量、扩大老年教育普及广度,提高老年教育便利性的重要区域。

老年教育助力社区建设的剖析

社区老年教育并非简单的“老年教育社区化”,而是将老年教育真正纳入社区生活,成为社区老年居民乃至社区全体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带来的积极影响不仅表现于扩大老年教育的供给数量或为老年人带来家门口的便利教育,更深层次的影响在于与“社区”结合产生的正外部性效应,对于社区治理、社区建设的社会资本供给以及对社区认同、社区网络关系建设的促进。

认识社区老年教育在我国社区治理中的重要意义,首先应该从我国社区的现实状况出发。“社区(community)”是社会学领域的核心概念之一,最早由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于1887年正式提出。并在20世纪30年代通过燕京大学学生(以费孝通为代表)翻译引入中国,翻译重点在突出其与“社会(society)”的区别,强调更多的区域性成分。随后被“中国社会学派”完善,具备了“人民、地域、生活方式与文化”三个要素。

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区”概念开始进入我国政府的行政话语体系。伴随着政府机构改革,单位制逐渐解体,城市居民的“单位人”关系也发生了相应变化,“社区人”成为新的社会产物。当前的“社区”概念更多意义上是行政体系中最基础的单元,具有较强的人为划归因素,相较以往的单位关系,当今社区居民大多是不相往来的陌生人。相比于西方话语体系中的“社区”,我国的社区更为强调地域划分与行政管理,而非文化、社群关系、归属感等因素,具体表现为居民社区归属感低,居民委员会认同感不足以及社区事务参与意愿不强等现象。

社区老年教育不仅为社区居民提供了教育资源,更为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交流平台。调动了社区老年居民的积极参与,发挥老年居民高闲暇、高热情、高阅历的优势,将老年居民作为提升社区人际网络建设,带动社区认同感提升的突破口,增强了社区凝聚力。老年教育助力社区建设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老年志愿活动的孵化器

在山东省的调研考察中,笔者发现,发展老年教育的社区大都形成了自己的老年志愿活动团队,给社区做出了多样贡献。这些志愿团队主要起源于社区老年教育培养起的关系纽带与社区认同。

潍坊市奎文区相关工作负责人表示:“通过社区不断办学,能组建一些志愿服务队伍。现在那些办学比较成功的社区,居民享受到的社区福利增多,就更愿意融入社区、参与社区、奉献社会。”J社区的老年大学校长认为,“参与社区老年教育的学员,能够快速地、更好地融入社区,(我们)当前瑜伽班、声乐班里70%的老年学员都是铁杆的社区志愿者,(他们)和奔走于各个社区的其他公益组织不同,社区通过老年教育,把一个个具有共同兴趣爱好的老年人组织化、规范化,目前已经发展到互助服务进家庭的阶段,为失独家庭、空巢家庭上门献爱心。”潍城区R社区的老年大学校长认为社区老年人自愿为社区公益服务是社区老年教育的延伸……社区老年学员的志愿精神与志愿能力,在老年大学里有很好的传承,前面的积极志愿者带动后面的学员,充分调动了社区老年人的参与热情,更使老人们感到了社区生活的意义。

社区老年居民的志愿服务更多表现为邻里的互助与关心,相比于解决其他居民的生活困境,老人们带来的社区人情与人际往来更为珍贵,对于提升社区居民认同感、归属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社区文化活动的生力军

一人参加社区老年教育,往往能够带动整个家庭的学习风气,进而带动整个社区文化氛围的提升。老年教育不仅仅是个人的成长,更对家风乃至社区风气的建设起到了良好的推进作用。

青岛市西海岸新区老年大学的办学人员表示:“整个新区的老年人是文化活动的主力军,活跃于全区的摄影大赛、书画大赛、舞蹈大赛等,艺术水平也相当高。他们当中的很多人也会到社区去当老师,还有很多出去自己办学。”老年人文艺团体还参加多种级别的文艺演出与比赛,带动了整个社区的文化活动热潮,改善了社区文化环境,推动了社区文化建设。

(3)社区治理的主人翁

社区居民自治制度是我国基层民主的重要体现,然而在实践中,居民的主人翁意识仍待加强,对于“居委会”的认识还多停留于政府领导的下属机构,对于社区事务漠不关心。原因在于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脱离社区集体,社区网络关系薄弱。

社区老年教育使广大老年学员充分认识到参与社区治理是服务社会的具体体现,增强了对于社区生活的关注度,激发起参与社区事务的责任感。老年居民是日常社区生活的主体,以之作为突破口,充分利用老年居民的闲暇优势,社区老年教育得以促进社区整体的参与热情,老年学员带动居民自觉参与社区治理。

(4)社区居民素质提升的助推器

社区老年教育在为社区老年居民提供兴趣爱好培训的同时,也成为老年居民文化素质提高的重要途径。

笔者在调研中发现,老年教育开展较好的社区,老年人的素质都有明显提高,社区不仅避免了如“广场舞扰民”等问题,更在日常生活中为老年居民提供了固定的学习、娱乐场所与平日里接触不到的娱乐方式(如钢琴、民族舞、交际舞等)。通过社区老年教育中的思想教育与志愿活动参与,许多老年人的价值观、道德观得到了更新,提升了自我素质,弘扬了社会正气。

社区老年教育进一步发展的构想

社区老年教育作为我国老年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尚处于起步阶段,仍然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笔者通过山东省的调查研究产生以下思考建议:

(1)完善发展规划,分类指导。相关政府部门要根据不同社区的具体情况开展社区老年教育发展工作,对于有能力、有资源开设社区老年教育点的社区,要积极支持,培育试点;对于资源不足,条件匮乏的社区,要为其补充相关资源,采取政策支持。对于已经开设了社区教育点的社区,要加强指导,定期检查,保证老年教育课程的扎实进行。

(2)加强社区老年教育的现代化建设。推动社区老年教育宣传、课程、成果展示网络化,采用多种宣传手段,使更多老年人认识与了解老年教育;充分利用现有远程教育资源,推动网络课程发展,让缺少师资社区的老年人也能够享受到高质量的课程服务,缓解老年教育供给中的数量短板与质量差别问题。

(3)与社区文化、志愿活动相结合,推动社区和谐发展。将社区老年教育真正融入社区系统,使之与社区自身治理相结合,建设社区老年志愿团体,促使老年人积极参加社区公益活动,为社区治理贡献自己的力量。组织开展社区文化活动,积极建设社区文艺团体,让老年人有一个能够展示自己的舞台,老有所乐,强化社区归属感、认同感。

(4)推动标准体系建设,促进先进经验向普遍实践转化。当前不同地区社区老年教育标准各异,从中央到地方缺乏统一的建设标准体系,对于具体规模、课程质量等内容缺乏相应的指导意见。对此,可以先行开展典型社区的老年教育试点,发挥带动作用,总结成功经验模式,逐步将先进经验转化为共性实践。

猜你喜欢
志愿居民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以志愿,致青春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石器时代的居民
拥有《鹿鸣》书与卡,填报志愿成行家
志愿中国
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