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何定明
日前,从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在京召开的“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农田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研发”重点专项管理专家委员会2019年度会议上获悉,到2018年底,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农田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研发”专项(以下简称“面源专项”)紧密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和总体目标,构建了一批重要防控理论体系和方法原理,研发出一批关键性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集成落地了一批创新修复模式,并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部分成果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据了解,“面源专项”在基础理论、关键技术、重要产品及设备、修复模式与集成等方面都取得了阶段性突破,形成了一批阶段性成果,其中标志性成果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揭示和丰富了氮磷淋溶损失和径流损失阻控机理,研发了北方玉米小麦农田、南方稻田、设施农田氮磷流失阻控系列技术、产品和装备。揭示了农田重金属源解析和污染特征,5种重金属迁移转化规律和安全阈值。研发出系列重金属污染阻隔、钝化技术和材料;筛选出一批高富集植物和低积累作物品种;构建了重金属污染农田的风险管控体系;形成重金属污染农田安全生产技术体系,并大规模应用。研发了系列农田氮磷和重金属污染快速检测仪器和标准物质。筛选了一批低温发酵起爆菌和高温发酵菌,研制了系列农业废弃物好氧发酵和厌氧发酵智能一体化设备,并产业化、工程化应用。制定了42种农田有毒有害化学和生物污染物优先控制名单,建立了农田有毒有害化学和生物污染微生物复合修复技术体系。
同时,“面源专项”积极开展区域环境污染防控示范,在全国27个省(市、区)建立了107个示范点,示范技术174项、产品44个,进入了9个国家级示范区和9个省级示范区,涉及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重金属污染防治、农业废弃物污染防控与安全利用、农田有毒有害化学和生物污染防控4大领域,核心示范区面积达21.6万公顷,培训技术人员1.05万人次以上,培训农民2.72万人次以上。
“面源专项”于2016年启动,先后共实施“农田氮磷淋溶损失污染与防控机制研究”“农田和农产品重金属源解析与污染特征研究”“农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机制”“京津冀设施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防控技术示范”“长江中游双季稻区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技术示范”等35个项目。据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杨雄年介绍,几年来,在科技部、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等主管部门的携手领导下,“面源专项”始终坚持面向现代农业主战场,以解决实际科技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对标实施方案和总体目标,突出“目标导向、产业导向、问题导向”三个导向;在实际应用方面,始终秉持“专项技术研发的创新度、与产业的关联度和对产业发展的贡献度”的“三度”理念,通过全链条一体化组织实施,着力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和农村环境改善,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面源专项”工作取得了显著且喜人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