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急诊救治中的临床研究

2019-05-29 01:54邓复民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9年3期
关键词:失血性限制性使用量

邓复民

(1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佛山528318;2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龙江医院 佛山528318)

因遭受到车祸、暴力事件或者强烈撞击等强烈创伤导致人体进入失血性休克状态,机体有效循环血量降低,机体代偿能力进一步下降,各个器官组织的灌注量减少,最终出现全身心损害[1~2]。面对这种情况,进行积极有效的补液治疗,尽可能恢复已经失去的血量,是针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常用治疗手段[3]。但是,临床有研究显示[4~5],积极液体复苏治疗可能会导致凝血因子减少,患者容易出现低血压性休克。因此,本研究以我院收治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为例,旨在探究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急诊救治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 年8 月~2018 年8月收治的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99 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 例和观察组51 例。对照组男28 例,女20 例;年龄21~71 岁,平均(45.85±5.66)岁。观察组男32 例,女19 例;年龄24~69 岁,平均(44.94±5.77)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入组标准 纳入标准:结合临床表现、失血量、中心静脉压、血气分析等确诊创伤性失血性休克者[6];合并严重多发伤者;患者家属均知晓参与本研究,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既往接受过重大手术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史者;合并严重颅脑损伤者;妊娠期女性。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积极开展常规休克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血管活性药物,止痛、早期使用激素等,明确诊断后给予及时控制出血等。

1.3.1 对照组 采用积极液体复苏,实现对患者早期、快速、充分的液体补充,观察患者血压,将其维持在较高值水平,确保患者平均动脉压在85~110 mm Hg。

1.3.2 观察组 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建立2 条以上静脉通路,快速静脉滴入林格氏液1 000 ml,代血浆(万汶)500 ml,输入的晶体∶胶体为2~3∶1,平均动脉压在40~60 mm Hg 后,逐渐减慢液体输入速度,同时限制晶体的输入量。其余治疗方案同对照组。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复苏液体使用量以及死亡率及治疗前后血乳酸(BLA)水平、血红蛋白(H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变化情况。(1)统计两组复苏液体使用量及死亡情况。(2)于空腹状态下,对两组患者在液体复苏前及治疗2 h 后抽取周静脉血10 ml,进行BLA、Hb、PT、APTT 的测定。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采用SPSS13.0 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复苏液体使用量以及死亡情况比较 观察组复苏液体使用量及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复苏液体使用量以及死亡情况比较

表1 两组复苏液体使用量以及死亡情况比较

组别 n 复苏液体使用量(ml) 死亡[例(%)]对照组483 002.38±158.6813(27.08)观察组511 506.35±120.654(7.84)χ2/t6.9917.824 P<0.05<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BLA、Hb、PT、APTT 变化情况比较 两组液体复苏前BLA、Hb、PT、APTT 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液体复苏后2 h,两组PT、APTT、BLA 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Hb 明显升高,且观察组PT、APTT、BLA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Hb 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BLA、Hb、PT、APTT 变化情况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BLA、Hb、PT、APTT 变化情况比较(

?

3 讨论

创伤后还可能继发各种并发症。临床上发现剧烈创伤大多数都导致失血性休克,患者在短时间内大量失血,血容量显著下降,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7]。随着临床对创伤失血性休克的认识逐渐加深,液体治疗对于休克复苏的重要性突显。

既往针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治疗,是采取大量、积极、快速的急性输入晶体液、胶体液的方式,其治疗目的就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帮助患者恢复血容量[8~9]。但是,临床上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10],患者在大量失血后又快速的液体复苏,这种情况下,血压的快速变化反而会加重组织器官的缺血程度。这与液体快速进入人体导致凝血因子被稀释有关。较快的补液会在短时间内提高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导致原本患者体内可起到凝血功能的血凝块被破坏[11]。面对这种情况,限制性液体复苏的概念被提出以及被应用到临床中,这种治疗方式是以控制液体的输入速度,实现患者血容量缓慢的上升,避免患者血压出现过快下降又过快回升的情况,更加有利于患者的恢复,降低死亡率[12]。本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复苏液体使用量与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限制性液体复苏的方式能够减轻缺血再灌注带给患者的损伤[13]。两组液体复苏前BLA、Hb、PT、APTT 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过液体复苏,两组PT、APTT、BLA 均明显下降,Hb 明显升高,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液体复苏相关指标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采取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可改善患者凝血机制,稳定患者的内环境,特别是对补液速度和使用量的控制,将平均动脉压控制在合理范围,起到止血的目的[14~15]。综上所述,针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可有效减少复苏液体使用量,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改善患者凝血功能,降低死亡率,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猜你喜欢
失血性限制性使用量
减少#1炉再热器减温水使用量
分析妇产科治疗失血性休克治疗的相关手段
“以虫吃虫”这家大棚农药使用量减少30%
因“限制性条件”而舍去的根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2020年 宽带订户月使用量将创新高
未来汽车的塑料使用量将呈倍数增长
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急性失血性休克肾血流灌注的实验研究
甘肃当归对失血性血虚小鼠外周血常规及肝、脾、胸腺指数的影响
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常见易错题例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