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治疗重症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效果观察

2019-05-29 01:54刘改新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9年3期
关键词:灌流肝肾脂肪肝

刘改新

(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妇幼保健院妇产科 社旗473300)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cute Fatty Liver of Pregnancy,AFLP)是较为少见的妊娠35 周左右孕妇的妊娠期并发症,虽其发病原因及发生机制尚未明确,但病情凶险,孕产妇及围产儿致死率高[1]。据王静等[2]学者调查报道,国外AFLP 发病率在1/16 000~1/17 000,国内AFLP 发病率在1/100 万左右,孕产妇致死率约为18.0%,围产儿致死率约为23.0%。故AFLP 虽发病率较低,但病情进展快,易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致死率极高。因此,临床上应及时发现并终止妊娠,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患者预后。血浆置换广泛应用于危重症患者救治过程中,可有效清除体内毒素分子,维持水、电解质稳定及酸碱平衡。故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重症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患者为例,旨在观察采取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疗法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 年1 月~2018 年10 月收治的40 例重症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0 例。对照组年龄22~35 岁,平均(28.64±2.71)岁;孕周35~39 周,平均(37.02±0.57)周;初产妇12例,经产妇8 例。观察组年龄21~36 岁,平均(28.71±2.86)岁;孕周34~39 周,平均(37.15±0.64)周;初产妇14 例,经产妇6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入组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妊娠期急性脂肪肝》中相关学诊断标准[3];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晓参与本研究,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感知异常、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障碍;患者凝血机制异常持续进展,需输注大量血浆、红细胞;患者肝肾功能障碍程度加重,伴水、电解质紊乱;患者心、肺功能持续性降低;患者体液持续紊乱,伴大量腹水、水肿、少尿或无尿、体液超负荷等[4]。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内、外科疾病、产科疾病者;有毒物、药物、放射线接触史者;既往有精神障碍,认知异常,无法参与研究者。

1.3 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先予促肝细胞生成素、抗感染、利尿、补充能量、白蛋白等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两组分别再予不同治疗。

1.3.1 对照组 予血浆灌流治疗,保持血流速度120~160 ml/min,灌流量3 000~4 500 ml/次,持续治疗24 h。

1.3.2 观察组 予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治疗。首先进行血浆置换,采取Diapact 血浆置换机制(德国贝朗公司生产),贝朗Haemoselect L0.5 模式血浆分离置换器,建立股静脉单针双腔导管留置术,血流速度80~90 ml/min,血浆速度25~28 ml/min,置换血浆量在2 000 ml,根据置换血浆量每1 000 ml 补充10%葡萄糖酸钙20 ml,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确定患者血浆置换次数。若患者接受一次血浆置换后,临床症状、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生化指标尚未改善,在24 h 后重复采取一次血浆置换。治疗期间,需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积极观察有无出血、感染、肝肾综合征等症状,及时处理异常症状,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及肝肾功能。血浆置换结束后,予进行血浆灌流治疗,方法同对照组。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肝肾功能、凝血及血常规相关指标。肝肾功能指标包括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指标;凝血及血常规相关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与白细胞计数。

1.5 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肝肾功能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肝肾功能各指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各指标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肝肾功能各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肝肾功能情况比较

表1 治疗前后两组肝肾功能情况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n 时间 TBIL(μmol/L) ALT(U/L) BUN(mmol/L) Sc(rμmol/L)对照组20治疗前337.27±85.43341.46±42.8126.39±4.28361.05±95.28观察组341.12±76.39347.31±38.1226.76±3.97361.26±94.86对照组20治疗后272.44±36.27*283.04±21.37*16.28±2.69*128.46±9.37*观察组169.56±25.40*#174.59±18.96*#12.74±1.86*#109.97±8.43*#

2.2 治疗前后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FIB 指标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PT 指标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表2 治疗前后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n 时间 FIB(g/L) PT(s)对照组20治疗前1.20±0.1332.39±6.52观察组1.17±0.2632.51±6.18对照组20治疗后1.86±0.44*23.78±2.07*#观察组3.09±0.37*#16.52±2.70*

2.3 治疗前后两组血常规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常规指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白细胞计数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血小板计数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两组血常规指标比较(109/L,

表3 治疗前后两组血常规指标比较(109/L,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n 时间 白细胞计数 血小板计数对照组20治疗前15.82±2.15148.74±28.93观察组16.05±1.85145.94±25.59对照组20治疗后9.31±1.14*160.32±18.56*观察组7.15±0.79*#175.76±16.30*#

3 讨论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临床表现为黄疸、肝肾功能损害、凝血酶原功能异常、肝性脑病、肝脏脂肪变性。妊娠期急性脂肪肝于1934 年首次报道,目前,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发病原因及发生机制尚未明确,有研究认为[5],是因胎儿脂肪酸代谢异常所致,胎儿线粒体脂肪酸氧化功能异常,使体内泌尿系统肉毒碱、酰毒碱等毒性产物急剧增加,随之进入母体循环系统,肝脏摄取大量毒性物质,无法彻底清除体内毒素,并在肝脏内大量堆积,导致肝细胞功能损伤、肝酶异常等。

因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发病率低,国内外尚无针对性治疗方案,也无大规模临床治疗方案的实验研究。妊娠期急性脂肪患者体内不仅包括脂肪酸,也存在较多毒物。因患者体内肝细胞功能持续损害,肝脏合成代谢功能障碍,使大量毒性代谢产物蓄积,致肝脏功能损害,应及时纠正凝血功能障碍,改善肝肾功能[6]。血浆灌流在清除毒性物质、改善肝肾功能方面具有显著作用,但灌流过程中,血浆分离器和吸附器可非特异性损耗和吸附少部分的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等,不利于患者凝血功能的改善。在进行血浆灌流之前联合进行血浆置换,可清除体内毒素、中小分子及大分子毒性物质,及时补充凝血因子及各种生物活性物质,抑制血小板聚集,并促使超氧化物歧化酶生成,缓解体内氧化应激反应,抑制细胞凋亡,减轻肝细胞损伤程度,促使肝细胞功能恢复[7]。本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TBIL、ALT、BUN、Scr 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凝血指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本研究结果提示,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肝肾功能和凝血功能,维持内环境稳定。综上所述,重症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患者给予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肝肾功能及血液动力学,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猜你喜欢
灌流肝肾脂肪肝
瘦人也会得脂肪肝
脂肪肝 不简单
王迎春:非肥胖脂肪肝
从肝肾论治儿童近视的理论探讨
微流控芯片细胞灌流培养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脂肪肝治疗误区须谨防
治疗尿毒症新型血液灌流吸附剂体外实验研究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银屑病疗效观察
超声诊断小儿胃肠道淋巴瘤合并肝肾转移1例
超声引导下老年肝肾囊肿抽吸固化治疗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