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注射液在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研究

2019-05-29 01:54徐爱华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9年3期
关键词:肌酐尿蛋白白蛋白

徐爱华

(河南省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肾内科 焦作454000)

糖尿病是一种因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和)其生物作用受损所导致的代谢性疾病,以高血糖为特征,随之病程延长、血糖水平控制不佳,会对患者眼、血管、肾脏等脏器造成损害,引发一系列并发症,糖尿病肾病便是其中一种[1]。糖尿病患者在发生肾脏损害后,尿白蛋白排泄率在应激或运动后会有所上升,随病情进展可导致肾功能衰竭[2]。尿白蛋白含量增加是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标志,因此在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控制好尿蛋白尿含量是关键。为探寻更好的治疗药物,我科在近几年尝试采用黄芪注射液对糖尿病肾病者进行治疗,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 年3 月~2017 年3月收治的100 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50 例。实验组男32 例,女18 例;年龄45~73 岁,平均年龄(57.8±5.1)岁;糖尿病病程5~21 年,平均病程(9.4±2.0)年。参照组男33 例,女17 例;年龄46~75岁,平均年龄(58.1±5.0)岁;糖尿病病程5~20 年,平均病程(9.2±2.1)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并批准,所有患者及家属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均符合《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诊断标准》(2014 版)诊断标准;空腹血糖>7.0 mmol/L,餐后2 h 血糖>11.1 mmol/L;24 h 尿白蛋白含量>300 mg,且持续上升时间≥90 d[3]。(2)排除标准:伴有急/慢性肾小球肾炎疾病者;高血压性肾损害者;伴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伴肝脏疾病者;有精神疾病史或沟通障碍者;近期使用过肾毒性药物者。

1.3 治疗方法 参照组采用常规疗法:二甲双胍片(国药准字H20023370),0.5 g/次,口服,2 次/d;贝那普利片(国药准字H20030514),10 mg/次,口服,1次/d。实验组患者在参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黄芪注射液(国药准字Z20003189)30 ml+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 中,静脉滴注,1 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治疗期间注意合理饮食,控制血糖与血压。

1.4 观察指标与疗效标准 (1)比较两组治疗前后24 h 尿蛋白及尿微量白蛋白含量。(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尿素氮、血肌酐水平。(3)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疗效评定标准[4]:患者临床症状消失,肾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尿微量白蛋白含量下降>75%,24 h 尿蛋白定量<300 mg/L,空腹血糖水平<7.2 mmol/L,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肾功能显著改善,尿微量白蛋白含量下降50%~75%,24 h 尿蛋白定量<900 mg/L,空腹血糖水平<8.3 mmol/L,为有效;未达到上述标准,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4)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24 h 尿蛋白及尿微量白蛋白含量比较治疗前,两组24 h 尿蛋白及尿微量白蛋白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24 h尿蛋白及尿微量白蛋白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24 h 尿蛋白及尿微量白蛋白含量比较(x±s)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3 两组空腹血糖、尿素氮、血肌酐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空腹血糖、尿素氮、血肌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尿素氮、血肌酐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3 两组空腹血糖、尿素氮、血肌酐水平比较(

表3 两组空腹血糖、尿素氮、血肌酐水平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参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n 治疗空前腹 血糖(mmol治/L)疗后 治疗前尿 素氮(mmol/治L)疗后 治疗前血 肌酐(μmol/L治)疗后实验组509.57±1.056.30±0.41*#6.23±0.714.12±0.58*#74.02±6.8563.33±5.56*#参照组509.60±0.917.12±0.38* 6.28±0.755.75±0.61* 73.95±6.6969.04±6.40*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在用药治疗期间,实验组出现头晕2 例,干咳2 例,头痛1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5/50);参照组出现头晕2 例,干咳2 例,头痛1 例,乏力1 例,出汗1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00%(7/50)。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79,P=0.538)。

3 讨论

糖尿病肾病是一种严重的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在病程10~20 年的糖尿病患者中,约有50%的患者会出现肾功能损害[5]。目前对于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尚无明确定论,通常认为与糖代谢紊乱、脂质代谢紊乱、肾脏血流动力学异常、氧自由基产生以及遗传因素等密切相关[6]。现阶段临床主要采用降糖、降压、降尿蛋白、血液透析以及控制饮食等综合疗法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治疗,但疗效并不十分理想。为提高疗效,我科尝试为患者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治疗,取得显著效果。黄芪注射液的有效成分为黄芪,具有补气固表、利水退肿、托毒排脓之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7],黄芪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有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抗菌等多重功效。另外,黄芪中含有硒元素,能够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清除氧自由基,改善肾小球滤过膜的屏障功能,减少尿蛋白;同时有助于增加肌蛋白含量,纠正肾小球代谢紊乱;还能使一氧化氮生成量减少,纠正肾脏的高灌注、高滤过状态,并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扩张肾血管而改善肾脏循环,发挥抗肾小球硬化与肾间质纤维化作用。

本研究结果发现,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24 h 尿蛋白及尿微量白蛋白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24 h 尿蛋白及尿微量白蛋白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组间差异显著(P<0.05)。这一结果与苏虹霞等[8]的研究成果基本一致。尿微量白蛋白是反映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金指标,因长期高血糖会引发肾小球功能障碍,滤过功能受到损伤,尿蛋白排出量大大增加,可以预示肾脏病变的发生与发展。说明黄芪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效果理想。本研究还发现,治疗前,两组空腹血糖、尿素氮、血肌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尿素氮、血肌酐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组间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黄芪注射液能提高糖尿病肾病患者的降糖效果,改善肾功能,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高。综上所述,黄芪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肌酐尿蛋白白蛋白
一种病房用24小时尿蛋白培养收集器的说明
喜舒复白蛋白肽饮品助力大健康
缺血修饰白蛋白对微血管心绞痛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肌红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
肌酐升高就是慢性肾衰吗
肌酐升高有何临床意义?
不同时段内尿蛋白量的变化及其对子痫前期的诊断意义
肌酐-胱抑素C公式在糖尿病肾病超滤过检出中的作用
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尿蛋白肌酐对高血压性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
白蛋白不可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