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术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2019-05-29 01:54陈飞贺露露王闪杜太平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9年3期
关键词:肝癌切口腹腔镜

陈飞 贺露露 王闪 杜太平

(1 河南省新乡市传染病医院 新乡453000;2 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 新乡453000)

肝癌是临床常见恶性肿瘤,目前,治疗主要采用开腹肝切除手术,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但该术式具有创伤大、术后疼痛强烈、康复时间久等缺陷[1]。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逐步发展,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术已在临床外科普遍应用[2]。相较于传统开腹肝切除术而言,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术创伤小,远近期疗效较好,但对肝癌患者免疫细胞功能的影响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选取72 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术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 年1 月~2017 年12 月我院和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2 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 例。观察组男19 例,女17 例;年龄36~65 岁,平均年龄(50.48±6.45)岁;肿瘤直径2.2~2.8 cm,平 均 肿 瘤 直 径(2.51±0.12)cm;Child-Pugh 分级:A 级25 例,B 级11 例。对照组男16 例,女20 例;年龄35~64 岁,平均年龄(49.65±5.12)岁;肿瘤直径2.2~2.8cm,平均肿瘤直径(2.50±0.11)cm;Child-Pugh 分级:A 级26 例,B 级10 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和Child-Pugh 分级等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和新乡市中心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纳入标准 确诊为原发性肝癌的患者;术前7 d 白细胞数正常,体温不超过37.5 ℃者;术前肝功能Child-Pugh 分级为A 级或B 级者;知晓本研究并签署同意书者。

1.3 排除标准 近期经过免疫治疗、放化疗或输血者;有严重代谢疾病或心、肺、肾功能不全者;有上腹部手术史者;有手术禁忌证者。

1.4 手术方法

1.4.1 对照组 行传统开腹肝切除术。操作如下:全麻,取仰卧位,于右上腹肋缘下作皮肤切口,逐层切开,切除病变组织,电凝止血,放置引流管,关闭腹腔。

1.4.2 观察组 行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术。操作如下:全麻,取仰卧位,于脐环上缘纵行切口(约1 cm);经切口置入超声刀和腹腔镜,在距肝脏病灶约2 cm 部位用超声刀切断肝实质,电凝止血,引流;将已切除的肝实质放入标本袋内,快速从延长表皮切口内取出。解剖第一肝门,若左外叶切除,则向左肝外分支游离门静脉,先钛夹夹闭,再切断;若切除左半肝,则游离门静脉左支与肝左动脉,钛夹夹闭尾状叶支,离断。解剖第二肝门,左外叶切除者,切断肝胃韧带,解剖肝静脉韧带,钛夹夹闭近左肝静脉,离断;左半肝切除者,暴露肝左静脉,钛夹夹闭,离断。电凝止血,生理盐水冲洗创面,检查是否有活动性出血,出血者可用纱布覆盖止血,放置腹腔引流管,取出已切除组织。

1.5 观察指标 (1)两组的手术指标。(2)两组的近期疗效。(3)两组手术前后的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应用酶标仪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血清白介素-6(IL-6)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对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8+、CD4+和CD3+进行计数。

1.6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24.0 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细胞免疫功能比较 术后1 d,两组的TNF-α 和IL-6 均高于术前,CD8+、CD4+和CD3+水平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观察组的TNF-α、IL-6、CD8+、CD4+和CD3+水平与术前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TNF-α 和IL-6 水平较术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D8+、CD4+和CD3+水平较术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细胞免疫功能比较

表1 两组细胞免疫功能比较

注:与同时间点对照组相比较,*P<0.05;与术前比较,#P>0.05。

组别 n 时间 TNF-α(ng/L) IL-6(ng/L) CD8+(%) CD4+(%) CD3+(%)观察组36术前32.47±7.888.20±3.8228.24±4.0237.08±3.6157.86±4.10术后1 d60.99±18.6429.87±12.1424.69±3.5229.76±3.2153.58±3.81术后3 d33.12±7.14*#8.69±4.30*#27.28±4.75*#36.37±2.85*#57.92±3.98*#F 62.16889.9487.12555.94714.180 P 0.0000.0000.0010.0000.000对照组36术前33.10±8.128.28±3.9428.28±4.1036.98±3.8557.96±4.21术后1 d59.87±17.6830.12±11.4724.86±3.4830.01±3.2953.10±3.82术后3 d71.47±19.8644.62±17.5423.79±3.5228.96±3.0950.41±4.01 F 54.10879.47714.37958.30632.677 P 0.0000.0000.0000.0000.000

2.2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组别 n 术中失血量(ml) 手术时间(min) 切口长度(cm)P观对t察照组组3366 2360 05..60 2250..1440 47±±6191.67.524 1120 95..00 2764..4203 74±±8612..4454 4210.54.20..8490±100±4 1.82.142

2.3 两组近期疗效比较 观察组术后镇痛药用量少于对照组,术后住院、开始进食和引流管放置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近期疗效比较

表3 两组近期疗效比较

组别 n 开时始间(进d食) 放引置流(管d) 用镇量(痛m药g)术时后间(住d院)对Pt观察照组组3366 1420..0.340.5970±±502 00..6599 3760....4630 2150±±60 23..2218 1110 105.0.4.250.9210±44±9.3846.57 6190.6..030.1510±870±1.67.857

3 讨论

肝切除是治疗肝癌的主要方法,相较于传统开腹肝切除术而言,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术在临床治疗中具有显著的优势,该术式在腹腔镜直视下联合超声刀操作,能充分切除病变组织,同时可有效减少相关组织的损伤[3~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术手术创伤小,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手术过程中在脐环上缘纵行约1 cm 小切口作为手术器械入口,具有微创性,术中应用超声刀,切割精准,操作灵活,可减少组织损伤。术后近期疗效方面,观察组术后镇痛药用量少于对照组,术后住院、开始进食和引流管放置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术术后疼痛轻微,康复快,预后良好。

CD8+、CD4+和CD3+是细胞免疫功能指标,能准确地反映出人体的免疫应答水平。相关研究表明,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术不易彻底切除肝脏癌细胞,术后是否复发和转移取决于患者自身的细胞免疫功能,若术后细胞免疫功能处于正常水平,则可能清除或抑制残余癌细胞;若术后细胞免疫功能水平异常,则可能失去细胞免疫监控,造成残留癌细胞复发或转移[5~6]。此外,肝切除术会增强机体应激反应,激发免疫保护机制,手术创伤大会加重免疫抑制反应,减少免疫因子释放,造成免疫应答迟缓和抗原识别力低下[7]。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TNF-α、IL-6、CD8+、CD4+和CD3+水平与术前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TNF-α 和IL-6 水平较术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D8+、CD4+和CD3+水平较术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术对肝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轻微,进一步体现了该术式微创性的优势。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术切口小,人体黏膜屏障、皮肤和肌肉组织保留完整,可有效减少外源性病原体的侵入,同时机体应激反应轻微,术后恢复快,可减轻对免疫功能的抑制。综上所述,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术,创伤小,术后康复快,且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小。

猜你喜欢
肝癌切口腹腔镜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LCMT1在肝癌中的表达和预后的意义
“小切口”立法:地方人大立法新风向
旋切器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
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预防及处理
自制小切口拉钩在腹腔镜手术戳孔切口缝合中的应用
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控制与处理
小切口和标准后胸切口开胸治疗食道癌随机对照研究
microRNA在肝癌发生发展及诊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