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平
在教育中,应以孩子的自我教育为真正的教育轴心,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天赋,给他们展示自己才華的舞台,唤起每一个生命的自觉成长,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让每一个孩子最终成就“最好的自己”。
一、重设组织制度,还学生自我管理
在我的教育工作中,班级管理中,我会把班级的管理权还给学生,学生是班级管理的主人,要学会自我管理;增设班级岗位,把主动参与班级日常工作的权力还给学生;丰富班内评价,把评价的权力与责任还给学生。如:在班级中实行“岗位实践”。按需设立“班级岗位”,实行“竞聘上岗”,建立“岗位实践评比”……我会尊重每一个孩子,把班级管理的权力给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在班级中找到自己的价值、意义,发挥自己的不同才能。
我会给学生提供各种锻炼的平台、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地成长。学生都渴望在真实的环境中,通过有价值有意义的实践活动,找寻到自己个性发展的空间。如:在班级中,我会根据每一个学生的特点、能力、个性等,设立“图书管理员”“安全巡逻员”“早读管理员”等,学生担任了一定的岗位,就具有了一定的权力,也肩负了一份责任,在活动中学生的很多能力得到锻炼,很多的潜能得到激发。小小“图书管理员”让图书角干净整洁,图书摆放有序,图书角成为班级的一道小小风景;“早读管理员”让早读成为每一个学生的一种习惯……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主角,承担一份责任,感受一种被需要感,从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发现自身的价值,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这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会终身受益的。我相信这时候,每一个稚嫩足迹的迈出,都需要学生充分的发现自己、认识自己、及至在自己的领域中创造无限的可能,这是学生自我成长的强大动力。
二、重建班级活动,还学生自主生活
在我的教育工作中,更多地会从学生的自主需求、自我发展出发开展系列活动。在活动中,给学生创造更多的锻炼、成长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中发现自己,挖掘自身的潜质,呈现最好的自己。如:针对学生对家乡丝绸围巾有浓厚的兴趣,于是,我会围绕“爱家乡”的主题,开展一系列的丝绸文化活动:“妈妈的丝绸围巾”学生自主回家向妈妈了解丝绸围巾的种类、款式、围法等知识;“我的丝绸小创意”,围巾在孩子们手里,在孩子们的合作中,充满魔力创意无限;“模特大赛”孩子勇敢自信、挑战自我,激情飞扬、活力四射……这一系列的活动,为每一个学生创建搭设展示自己的平台,让他们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家长也被感染了,积极参与其中,相信此时此刻对学生的“爱家乡”教育就在潜移默化中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学生感受阅读像呼吸那么自然;“才艺秀”让每个学生抬起头来走路;“小组任务型晨会”让每一个学生彼此成为伙伴,学会合作,共同成长……活动本身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种德育影响、教育,是一种道德学习。这个过程源于我相信每一个学生内部潜在的、不可怀疑的力量是世界前进的动力。在教育中,让学生们主动参与活动,学会自主生活,尊重学生的天性,唤起每一个生命的成长,让其天性充分自由地发挥,使他们现在感到快乐和幸福,也使他们将来获得快乐和幸福。我相信没有痕迹的教育、适合孩子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
三、重构班级文化,还学生自觉发展
班级文化,对每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在我的教育工作中,班级里的每个孩子都是班级的主人,班级文化由学生自己来建设。如:教室里,看到有人不关灯、喝水有拥挤现象等,于是学生亲手制作“温馨提示”,张贴于墙上,提醒每一个学生引起注意,养成习惯;教室后面的绒布板报里是学生们的展示舞台;一个“小小表扬箱”,发现、赏识、鼓励每一个有点滴进步的学生,温暖大家心……让教室的每一个地方会说话,每一个地方都可以成为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我会让学生们一起制订“班级公约”,在这个过程中,公约内容来自学生对自我的深刻认识,来自自身成长的需要,从而形成全班学生的约定——班级公约,以此为依据规范、引导学生们的一言一行,引导学生们由“他律”逐渐走向“自律”,养成“自己管住自己,自己教育自己”的良好习惯,同时也促使学生在学习和思想发展过程中不断以此为参照,自我纠正,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实现自我教育,唤起每一个学生的自我成长;全班一起设计班徽,形成班级特色……我想,这些对于学生来说都是“教育”。在班级文化的建构中,让它们成为学生的需要,实行适合学生的教育,实现学生的自觉发展。
教育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门艺术,而教育艺术的全部复杂性,是要善于感觉到一个人身上那种纯属个性的东西。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接受适合自己的教育,让每一个学生做最好的自己。
(责任编辑:文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