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车实验与破窗效应

2019-05-28 09:26蒋光宇
阅读与作文(高中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破坏者杂乱那辆车

蒋光宇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进行了一项“偷车实验”。他找来两辆汽车,把其中的一辆完好的停在中产阶级社区;把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社区,并将其车牌摘掉,顶棚打开。结果,停在杂乱社区的那辆车,当天就被偷了,而放在中產阶级社区的那辆车,一个星期也无人理睬,安然无恙。后来,他用锤子把放在中产阶级社区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呢,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就被偷了。

美国政治学家詹姆士和犯罪学家乔治借鉴了“偷车实验”的成果,写出了一篇题为《破窗效应》的论文。“破窗效应”认为,如果对不良现象放任不管、置之不理,久而久之,就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肆无忌惮地犯罪。比如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被清洗掉,墙上很快就会布满乱七八糟的东西。比如一条人行道,如果有些许纸屑且没人清理,行人会毫无顾忌地顺手乱扔垃圾。比如一幢有少许破窗的建筑,如果那些破窗不被修理好,破坏者就会损坏更多的窗户;如果发现建筑内无人居住,破坏者甚至会在其中纵火。这种现象,就是犯罪心理学中的“破窗效应”。

从“偷车实验”和“破窗理论”,我们得到这样一个共识:任何一种不良现象的存在,都在传递着一种不良信息,都会导致不良现象的不断扩展。因此,必须对那些看起来是偶然的、个别的、轻微的过错,保持高度警觉。如果对这种不良现象不闻不问、熟视无睹、反应迟钝、纠正不力、听之任之,就会纵容更多的人“去破坏更多的窗户”,就极有可能演变成“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灾难。

(摘自《做人与处世》)

猜你喜欢
破坏者杂乱那辆车
低调
他的疑虑(外一首)
追上
敲窗的鸟
Clear Your Mental Space
“破坏者”王巍
夏日发型
机器人“破坏者”
关于安全
200公里一升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