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淑林:一路风景一路歌

2019-05-28 02:10姜波邓文圣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9年5期
关键词:作文老师孩子

姜波 邓文圣

爱家人更爱他人的“爱心使者”

初次见到孙淑林,是在他的公益活动室,三间简陋的平房,醒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镶嵌在正面迎宾墙上,东侧“我们一起成长”的版面上记载着他十年来的大型公益活动的部分剪影,西侧“荣誉代表过去未来属于自己”版面贴满了厚厚的荣誉证书。几个靠墙的书橱上摆满了书,这里是他推广阅读的地方,也是供孩子们课余活动的第二课堂。尽管他剃着平头,还是能看出两鬓斑白,两腮略微有点络腮胡,一双浓眉大眼,给人一种深邃思想者的感觉……

因为知道他获得过“最美孝婿”“文明家庭”等,似乎与教育没有直接关系的荣誉,所以我们的交流从怎样做人开始。他说,“作为人,首先要懂得孝顺,懂得感恩,父母把我们拉扯大不容易,他们为儿女付出了很多很多,当他们年迈的时候,我不能用任何理由推卸责任,作为男人,成家之后,你又增加了一份赡养另一半父母的义务,百善孝为先,这是做人的底线。”

对于“最美孝婿”“文明家庭”,他说,“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我骨子里有着农民的善良、质朴和坚韧。我是个乐天派,自从我结婚后,一直和岳母住在一起,从没有红过脸,房东的墙外的垃圾场被我整理成了小菜园,夏天的夜晚,小胡同里总是充满着悠悠艾香,岳母住院,晚上陪床是我的责任,没有感觉到任何的不方便,一个女婿半个儿嘛!邻里遇到困难,搭把手是正常的,对于别人的夸奖,岳母感到很自豪。现在双方的老人只有我的母亲健在,考虑到实际情况,征得母亲的同意,她来到了我的这个公益活动室住;我这个活动室又增加了一名‘老义工,老人也乐在其中。晚上跟周边的老人在缕缕艾香中聊聊家常、谈谈过去,其乐融融。”朴实的言语,流露出他们的家庭的温暖、邻里的和谐,让人好生羡慕。

对家人的爱,那是应尽的义务,对他人的爱方能看出一个人的修养。

2014年12月,他带着孩子们与诸城某组织的爱心人士一起去桃林镇管家沟走访困难家庭,而今,他又带领着团队义工把爱播种到了边远山区的孩子们,2017年8月,他把爱心团队资助了四年的贫困山区的特殊孩子接到了活动室,不仅免费指导,还要免费供应孩子们吃住。2017年他们团队又资助了三个农村贫困家庭的孩子,其中两个今年考入高中,他又及时地将信息反映到了高中校长那里,孔子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他身上得到了完美体现。

小愛成就自我,大爱成就事业,正因为如此,在他身边聚集着一大批爱心人士。“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他用自身行动给孩子们做了榜样。让我们来看看学生是怎样评价的他。

习惯怪教学风格怪的“怪老师”

孙淑林指导学生发表了许多习作,而他往往就成了作品中的主人翁。

学生眼中,他是一个怪老师,怪到不修边幅;怪到学生给他起绰号,竟然获得他的表扬;怪到学生能做的,他不会越位替代;怪到死盯学生不会写作这一“弱点”不放松,“逼迫”孩子实话实说;怪到治理学生的方法会让学生既恨又爱;怪到他没有双休日,没有寒暑假。

王慧君在《我的老师叫“东北”》中这样描写:

他顶着一头鸟巢似的短发,微微发胖的身材且还有点矮,再加上黝黑的皮肤和凶巴巴的眼神,很难让我相信他是我们的语文老师,我觉得他呀,倒是更像《水浒传》里的“黑旋风”李逵。有时候上七点的早读课,我们偶尔会发现他的裤脚还有泥土……

因为曾经在东北生活了几年,所以人送绰号“小东北”。被我们知道后,更是五花八门地乱叫一通。有人叫“东北大哥”,有人叫“东北老师”,更有甚者,竟然叫“东北大爷”!而老师知道后,不但没有向我们“开火”,反倒夸我们聪明,说我们会使用“借代”这种修辞格!对于这种夸学生叫自己外号的老师,我还真是头一次见呐!

孙老师的教学风格也特别怪。李洁在《有故事的小东北》中这样写:

他要求我们非常严格,经常叮嘱我们提高上课效率,只要我们能做的,他从来不管,对于课文,我们必须提前预习,并且要读上四五遍,必须写出生字的拼音、词语的注释,并且强化检查,一遍遍过筛,分出段落,标出段意,找出修辞,写出作用,处理完课后练习,把不会的作出标记,考虑这篇文章为何放到这个单元?讲课前都会检查我们的预习效果。一旦发现我们敷衍了事,奖励的文章接踵而至。而且要求不断增加。

他整治懒惰的方法也特别。王栋在《我的“怪老师”》这样描写:

他还是个医生,专治“懒病”和“不听话病”,只要有同学得了这两种病,他就会立刻送上治疗“药方”:800字作文一篇,三种以上描写方式,真实刻画你当时的状态!天哪,作文对于我们来说本就头疼欲裂,而且一旦被治,就要写真情、真事,谁愿意在全班面前丢脸呢?哪里知道,这些文章经过他手,竟然在许多省级刊物刊发,老师这奇怪的惩罚,原本对作文一窍不通的我,竟然慢慢喜欢上了作文。

真人真事真活动的“生活教育”

教书育人的方法多种多样,孙老师的生活育人独成一家。

他要求学生要做真人,作文必须写真事,情感抒发必须真实,一旦发现学生的日记造假,不仅要重写一篇,而且追加一篇说明为什么造假,用三种描写,三种修辞,写出自己的真实收获。本身对作文头疼的学生自然叫苦连天,抱怨不已。但是孙老师既不反驳,也不批评,就是坚决执行。当一段时间后,学生的文章能在报刊不断发表时,孩子们明白了,也服了,变得乖乖听话了——是孙老师这把严厉的刻刀抠掉了他们身上的缺点,雕刻出了他们的自信,培养了他们敬畏意识、规则意识、担当意识……

为了使学生感受“真”,孙老师要求学生在节日期间,尤其是元宵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等节日的猜灯谜、做饭、包粽子、给长辈洗脚等活动必须有照片为证。与此同时,孙老师每天都会在家长微信群内发一些段落语言让学生抽空积累,每一个段落都是一段人生感悟,都是一次对追求梦想的激励。这些段落写得很真实,却又激励人心。曾有学生说这是“心灵鸡汤”,老师知道后没有责怪,只是平静地对全班说道:“这些语言不是鸡汤,这是中华智慧的结晶,如果说成鸡汤,这是对中华文化的一种不尊重,是一种亵渎,这些语言读起来感觉很美,富有哲理性,给人鼓舞和力量,这正是方块字的魅力所在,我们的母语是世界上最神奇、最美妙的语言……”

孙老师的教育坚持从“真”出发。实践基地里,有他和孩子们劳作的身影,流淌汗水的镜头,爽朗的笑声;走访贫困家庭的路上,有他不断的叮嘱,尊重他人,自我比较,找回自我,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常山骑行,远离尘俗的忙碌和喧嚷,感受自然的清新和安静,让孩子们了解了“道法自然”“丛林法则”“自然法则”“竞争法则”;“我们一起等红灯”,使孩子们学会遵守交通规则,懂得珍爱生命;“参观老物件”,通过农具的发展,孩子们又了解了中华农耕文化,领悟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一次颁奖,还让孩子们悟出了“努力不一定有收获,但不努力一定没有收获!”;带着孩子一起栽葱,孩子们了解到压力越大,动力就越大,栽培葱不仅是一次体验,更是一次成长。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每一次活动,都开阔了参与活动的孩子们的视野,培养出了他们的发散思维,他们收获不小,思考了不少。由“教育即生活”做到了“生活即教育”过程中唤醒了灵魂,点亮了心灯。

孙淑林老师不仅仅是在给孩子们传授知识,提高个人的修为,更是在增强孩子们对于生命的感受力。从而更好地认知自我,并且不断提升自我。采访他的学生,孩子们这样评价“与孙老师在一起,我学会了放大格局看事情,增长了知识与智慧,我们变得坚强了,也乐观了。”

(责任编辑:文宝)

猜你喜欢
作文老师孩子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