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莉
摘 要:核桃黑斑病,已成为危害核桃的主要病害,近年来,随着海螺沟核桃特色产业的发展,核桃黑斑病也成为危害该区域核桃种植最严重的病害之一,给当地农民在经济上造成一定的损失。本文通过对我国核桃黑斑病进行相关概述,初步制定海螺沟核桃黑斑病防治方案,并提出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
关键词:黑桃黑斑病;海螺沟;防治方案
中图分类号:S6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190430046
1 核桃黑斑病
核桃黑斑病是由病原细菌的黄单胞干细胞(Xanthomonas juglandis(Pierce)Dowson)引起的病害,又叫果实性黑斑病、黑腐病,俗称“核桃黑”。菌体短杆状,大小1.3~3.0μm×0.3~0.5μm,端生1根鞭毛,有荚膜,不产生芽孢,革兰氏染色反应阴性,溶解明胶,在肉汁葡萄糖琼脂斜面培养基上生长旺盛,菌落微微突起,光滑具一定光泽,呈不透明状,颜色呈淡黄色,触碰有黏性。最适宜菌落生长的温度为28~32℃,致死温度为53~55℃,酸堿度生长最适宜范围为pH6~8。
1.1 病害分布范围
核桃黑斑病分布于世界各地,我国主要分布于河北、辽宁、山东、山西、河南、浙江、江苏、甘肃和云贵川等地。
核桃黑斑病主要危害胡桃属,株害率达到63%~94%,果实受害率31%~69%,更有严重的达90%以上,核仁减重42%~53%,叶受害率78%~92%。据调查,2008年海螺沟核桃受害株率82.6%,果实受害率35.6%,叶片受害率18%~44%,枝条受害率6%~11%。
1.2 病害形态特征
核桃黑斑病既危害核桃果实,又危害叶片和嫩枝。病菌的危害对象最主要是核桃果实,其次是叶片,再是嫩梢和枝条。果实被感病开始,果实表面先出现小的褐色软斑。此后软斑不断扩大,下陷,发黑,外围呈现水渍状晕圈。果实开始由外向内逐渐腐烂。幼果发病时,由于内果皮未完全硬化,导致整果变黑,早期便脱落。未脱落的果实长到中等大时,内果皮已经硬化,病菌只能浸染外果皮,导致果仁生长受到影响,即使成熟果仁也会呈现干瘪不饱满状。叶片刚感病时,起初在叶脉处出现褐色小斑点,逐渐变成多角形或近圆形,颜色也由褐色变为黑褐色,外围有水渍状晕,散布很多病斑。多个病斑连成不规则形大斑。后期病斑可形成穿孔,重病叶皱缩畸形。叶柄受害症状表现与膨大期后果实受害相似,初为稍隆起的褐色至黑褐色小点,后病斑中部凹陷,病斑多时常相互连片。嫩枝受害,初期病斑淡褐色,稍隆起,外围常有水渍状晕,扩大后形成长形或不规则形病斑,褐色至黑褐色,稍凹陷;严重时病斑扩展围枝一周,导致病斑以上枝叶枯死。
2 核桃黑斑病发病原因
2.1 苗圃地发病原因
种子或穗条带菌;苗木生产轮作周期短。不懂轮作技术的育苗户不断连作生产或仅间隔1a时间便继续种植核桃苗;生长期造伤多。由于人为多次不规范修剪、抹芽、摘心等技术,造成暴露在外的伤口较多,造成病害侵染。
2.2 核桃园发病原因
7—9月份降雨量最为集中,这段时期是黑斑病被诱发的主要环境因素。海螺沟2018年全年降雨量785.6mm,其中7—9月降雨量452.6mm(比较集中,占全年降雨量的57.6%);树体郁闭,通风透光不良;核桃果实多,树体承载过重,造成树势低,抵抗力差;防治方法:病害防治应对症下药,针对性的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不可盲目乱用方法。
3 核桃黑斑病发病规律
病原主要用于病枝、病果、病芽、虫体的越冬,通过风、雨、虫、病花粉和人工活动等的传播,通过气孔传播。在细胞内,主要是对抗组织的薄壁组织,偶尔是维管束,细胞结构被酶的作用破坏,甚至死亡。
本年发病的严重程度,取决于初次侵染数量多少。能携带细菌和感病花粉到健康树上使之发病的昆虫有蜜蜂、蚜虫、核桃举支蛾、木蠹蛾、蚂蚁等。从核桃感病树上捕捉昆虫,从昆虫体上分离培养病原菌,接种后发病,证明昆虫体带菌。
温湿度对核桃黑斑病的发生有着很大的影响,细菌容易侵染叶片的温度为4~30℃,在5~27℃下容易侵染果实。病菌在果实的潜育期为5~34d,在叶片的潜育期为8~18d,大田条件一般只需15d。比如在四川绵阳地区,5月份平均气温为18℃,叶片开始发病,6—7月份气温逐渐升高,降雨多是发病高峰期,可多次侵染,常引起大量落叶,落果。在海螺沟区域,5月份平均气温15℃,6—8月份降雨较多,经常大雾不散,核桃黑斑病多发,而冬季干旱少雨发病较轻。
4 核桃黑斑病传播途径
病原细菌在枝梢或芽内越冬。第2年春天,分泌出细菌液随着风雨传播,附着树体上,从气孔、皮孔、蜜腺及伤口处侵入,引起叶、果或嫩枝染病。在4~30℃条件下,树体表皮湿润,病菌侵入叶片和果实。潜育期5~34d,在田间多为10~15d。核桃在花期和嫩叶展叶期最易染病,夏季多雨发病重。核桃举肢蛾是主要传播昆虫。
5 防治措施
选育抗病优良的核桃品种,如秦优1号、2号,强特勒、晋龙2号等。更换品种作为该病害防治的主要途径。新育幼林地应选育抗病的优良品种,作繁殖的种源,保持树势健壮生长,提高抗病能力。
苗期应着重加强病害防治,精细化管理,尽量减少病菌侵害,特别是新开发的区域,禁止使用病苗定植,将病苗分拣出来,以免病害进一步扩展蔓延。
加强田间栽培管理,保持核桃树体健壮生长,提高树体抗病力。核桃苗圃地母苗量尽量保持在4000~5000株之间;成龄核桃园每667m2产量控制在150kg左右,树高、冠幅控制在3.5m左右,主干高度1m以上,每667m2枝量控制在50000左右。注意刨挖树盘,做好蓄水保墒,保持树体健壮生长,提高抗病能力。
合理轮作。苗圃地或核桃园的更新时间要间隔3~4a。
清除雜草,消灭成堆病虫残体,及时收集残体深埋或烧毁。
避免在湿度过大时进行田间操作。
核桃采收后,配合修剪技术,清除掉感病的病梢,并及时清理拾感病的落果,集中烧毁或埋坑处理,以减少或消灭病源。
及时防治绿盲蝽、核桃举肢蛾、斑衣蜡蝉等容易造成黑斑病传播的害虫,采果时尽量避免损害枝条,露出伤口。
核桃树在发芽期时,喷施1次波美3~5度石硫合剂,消灭留巢越冬病菌,尽量减少病源,用此试剂还可兼治介壳虫等其他病虫害。
在核桃展叶期前,喷施铜大师1200~1600倍液,用来保护树体,具有一定的效果。
科学用药。药剂防控时间以萌发后10d效果最好,在5—6月发病期,用速补(20%叶枯唑)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20%龙克菌(噻菌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20%噻唑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20%噻森铜悬浮剂300~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防治、或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喷雾、可喷2~3次,或配施靓果安150~300倍+沃丰素600倍+大蒜油1000倍+有机硅喷雾2次,每次间隔10d左右,效果较好。
6 结论
近年来,随着海螺沟核桃树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核桃黑斑病已在本区域内严重发生。然而海螺沟对核桃黑斑病的科研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尤其在病原体研究、侵染过程、传播方式、发病条件(规律)、预测预报等关键领域还缺少细致深入的研究;在病害防治方面,农户在核桃主产区也没有针对本地的差异,制定适合本地的、系统的、综合的、行之有效的科学防治方法。另外在药剂防治方面,减少铜制剂的使用、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防止侵染等领域也有大量工作需要科研人员面对。因此,对海螺沟核桃细菌性黑斑病的预测预报、用药时机和用药品种等还需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提出合理有效的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1] 惠军涛,杨峰,杨桦.核桃黑斑病综合防治措施[J].西北园艺(果树),2016(05):36-37.
[2] 王瀚,王让军,赵淑玲,卓平清,田凤鸣.四种毒植物对核桃黑斑病伴生病原菌的抑菌活性研究[J].北方园艺,2016(20):114-116.
[3] 侯宇,惠军涛,张培利,柳瑞余.核桃黑斑病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方法[J].农技服务,2011(01):40.
[4] 吾麦尔江·阿布拉.核桃黑斑病发生与防治[J].农村科技,2011(11):25.
[5] 冯伟利.核桃黑斑病危害症状及防治技术[J].山西林业,2010(01):36.
[6] 施慧君.核桃黑斑病防治措施[J].云南林业,2009(0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