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晶
摘 要:本试验通过对谷子叶片喷施4种不同叶面富硒肥,来初步确定洛阳地区生产富硒谷子适宜的硒肥品种,保证谷子硒含量在有效和安全范围内达到富硒含量标准,从而指导农户生产食用安全的富硒谷子,进而提高农民经济效益。试验结果表明: 十诺牌富硒肥、丰友牌富硒专用叶面肥,绿维康牌有机富硒肥和农合牌螯合硒肥4个品牌的硒肥喷施叶片均能提高谷子籽粒的硒含量和谷子产量,并且达到富硒谷子的硒含量范围;其中,十诺牌富硒肥因其喷施简便成本低,作为洛阳富硒谷子生产的推荐硒肥。
关键词:硒肥;谷子;产量;硒含量
中图分类号:S-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190515007
硒是人体必需的15种微量元素之一[1],以硒代半胱氨酸的形式构成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位点而发挥其作用,其营养保健作用包括抗氧化、抗肿瘤、抗衰老、抗辐射、抗病毒、保护视力以及提高人体免疫力等[2],被科学家称为人体微量元素中的“防癌之王”。人体缺硒可引起某些重要器官的功能失调,导致许多疾病的发生,如克山病、大骨节病、肝硬化、地方性癌等[3],然而硒在人体内无法合成,所以要满足人体对硒的需求,食补是最安全的摄入方式[4]。有研究表明,我国从东北三省起斜穿至云贵高原,占中国国土面积72%的地区存在一条低硒地带,其中30%为严重缺硒地区,粮食等天然食物中的硒含量较低[5]。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成人硒摄入量为50~250μg/d,而据调查我国居民日常膳食硒摄入量平均值为43.3μg/d,甚至有些地区居民硒的摄入量不足推荐量的1/2[6-8]。因此,富硒农产品开发日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对水稻、花生、小麦和谷子等的研究均表明,适量的硒对农作物生长和产量有促进作用[9-12]。农作物的硒肥施用方式主要分为土壤基肥和叶面喷施,不同的施肥方法对作物的硒元素吸收影响不同。黄太庆等[13]对花生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硒肥施用方式,花生籽粒对外源硒的利用率有显著差异,其中以含硒叶面肥叶面喷施方式的外源硒利用率最高,以含硒有机肥基施方式的最低。开建荣等[14]通过采用基施硒肥和叶面喷施硒肥2种方式对稻米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叶面喷施硒肥处理组的稻谷中硒富集量大于基施硒肥组。陈雪等[15]对水稻的研究表明,在外源硒施用量一致的情况下,2个水稻品种均在叶面喷硒后,籽粒获得的硒含量高于土壤施用硒处理,其主要原因是叶面喷施的硒能在较短时间内被叶片吸收并运转至籽粒,减少了土壤固定,提高了硒在植物中的利用效率。
洛阳地处豫西丘陵地区,大体地貌为“五山四岭一分川”,丘陵旱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70%以上,年降雨量540mm,且分布不均,土壤水分蒸发量大,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灾害频发,且发生的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素有“十年九旱”之称。谷子是传统的耐旱耐瘠作物,在洛阳市旱作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谷子去壳后为小米,小米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价值。洛阳大部分地区属于贫硒土壤,土壤中全硒含量小于0.4mg/kg。因此,洛阳地区开发富硒谷子,对增强人类健康、打造高效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选取4种硒肥,采用叶面喷施方式对谷子进行硒强化,比较4种硒肥对谷子产量和硒含量的影响变化,从而为富硒谷子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品种为抗除草剂谷子豫谷33。
供试硒肥共4种,分别是十诺牌富硒肥(洛阳禾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富硒专用叶面肥(洛阳丰友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绿维康牌有机富硒肥(杨凌奥邦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农合牌螯合硒肥(內蒙古博硒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提供)。
1.2 试验设计
试验于2018年在孟津县白鹤乡沟口村(孟津鑫美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试验设5个处理,每个小区面积133m2,分别为T0对照未喷施硒肥,T1喷施十诺牌富硒肥,T2喷施丰友牌富硒专用叶面肥,T3喷施绿维康牌有机富硒肥,T4喷施农合牌螯合硒肥。4种富硒肥按照说明书进行喷施,其中十诺牌富硒肥只于抽穗后喷施1次,其他3种硒肥与第1次硒肥喷施间隔10d,进行第2次喷施。喷施时间选择晴天无雨的日子,在上午10:00以前,或者下午16:00后进行喷施,试验地前茬作物为小麦,谷子于6月14—15日播种,播种量9kg/hm2,20-10-10复合肥375kg/hm2。6月27喷施拿扑净防治禾本科杂草, 7月11日喷施噻吩磺隆防治阔叶杂草。9月22日收获。
1.3 样品化验
谷子收获期,每个处理选取3个样点,每个样点1m2,每个样点单打单收,取其平均值作为单位面积产量。取1000g小米,送至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河南广电计量检测有限公司并出具检测报告。
2 结果与分析
2.1 叶片喷施不同硒肥对谷子籽粒硒含量的影响
从图1中可以看出,4种富硒肥喷施叶片后谷子籽粒的硒含量均比未喷施硒肥的对照明显提高,经检测对照硒含量仅为0.0043 mg/kg,T1和T2处理谷子籽粒硒含量均达到0.3mg/kg,T3处理谷子籽粒的硒含量达到0.28mg/kg,T4处理谷子籽粒的硒含量达到0.27mg/kg。
2.2 叶片喷施不同硒肥对谷子产量的影响
从图2中可以看出,叶片喷施4种硒肥后均能不同程度提高谷子的产量,与T0处理的产量5022kg/hm2相比,T1处理产量达到5476.5kg/hm2,增加了454.5kg/hm2,其次是T4处理5434.5kg/hm2,然后是T3处理5307kg/hm2和T2处理5212.5kg/hm2。
3 讨论与结论
高贞攀等[16]对谷子研究表明,叶面喷施亚硒酸钠可以有效提高谷子籽粒中硒含量和品质。张鹏飞[17]研究表明叶面喷施硒可以提高籽粒硒含量和改善谷子品质。穆婷婷等[18]研究表明适量的外源硒对谷子生理特性提升、营养品质改善和产量提高具有促进作用,也有利于富硒功能食品谷子的生产。本试验中,经检测该试验区土壤中全硒含量0.19mg/kg,小于0.4mg/kg,属于贫硒土壤,而经过叶面喷施十诺牌富硒肥、丰友牌富硒专用叶面肥,绿维康牌有机富硒肥和农合牌螯合硒肥4个品牌的硒肥均能提高谷子籽粒的硒含量和谷子产量,并且达到富硒谷子的硒含量范围(标准参考GB/T22499—2008),从而提高谷子经济效益。最佳喷施时期为抽穗期,因为抽穗后是谷子生长中籽粒形成的关键生育期,谷子蒸腾代谢与光合作用旺盛,也是硒肥喷施的最佳时期,所以此时喷施硒可以更好提高成熟后籽粒的硒含量。本试验首先推荐使用十诺牌富硒肥进行富硒谷子生产,因为与本试验中其他3种富硒肥相比,仅喷施1次即能达到富硒标准,可有效减少田间喷施成本(4种富硒肥每667m2成本相差不多)。具体喷施时期为抽穗后每667m2用药200mL,每200mL原液兑水30kg,均匀喷施于叶面,选择下午或者阴天喷施,如喷施后4h遇雨应重喷。本试验中,仅对市面上的4种硒肥对谷子的产量和硒含量进行了初步研究,对农艺性状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同时由于不同谷子品种间可能存在硒富集能力的差异性,对于不同硒肥对不同品种谷子硒含量的影响,也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王磊,杜菲,孙卉,张春义.人体硒代谢与硒营养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进展,2015,5(4):285-290.
[2] 王小英,薛志和,强雨竹,付志忠,井苗.施用硒肥对陕北地区谷子品质的影响[J].陕西农业科学,2018,64(1):32-34.
[3] 李海蓉,杨林生,谭见安,等.我国地理环境硒缺乏与健康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进展,2017,7(5):381-386.
[4] 彭涛,于金林,成东梅,等.不同喷施硒时期和次数对小麦产量及硒含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17):104-105,108.
[5] 刘猛,赵宇,刘斐,等.中国富硒谷子产业现状及发展方向[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15,36(4):419-424.
[6] 杜小凤,万鹰昕,王禹涵,等.富硒蔬菜及富硒机理研究进展[J].北方园艺,2015(20):186-188.
[7] 王景怀,施辰子.富硒農产品开发及含硒量标准的探讨[J].天津农林科技,2005(3):15-17.
[8] 张志元,游勇,郭清泉,等.关于农产品含硒标准的初步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2,51(3):640-642.
[9] 潘晓红,郑甲威,史文卫,等.不同硒肥施入量对黑花生的产量和硒含量的影响[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1,46(5):56-58.
[10] 刘庆,田侠,史衍玺.施硒对小麦籽粒富集、转化及蛋白质与矿物质元素含量的影响[J].作物学报,2016,42(5):778-783.
[11] 吴得峰.喷施硒肥对水稻产量及硒含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8,46(24):108-110.
[12] 刘秀桃,薛海龙,李萍花,等.硒肥对谷子产量构成因子及其籽粒含硒量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3(12):13-15.
[13] 黄太庆,江泽普,梁潘霞,等.富硒花生品种筛选及外源调控花生富硒生产技术研究[J].土壤,2018,50(6):1198-1202.
[14] 开建荣,吴东升,王彩艳,等.施硒方式对稻谷、糙米和精米硒累积效应的影响[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7(9):29-33.
[15] 陈雪,沈方科,梁欢婷,等.外源施硒措施对水稻产量品质及植株硒分布的影响[J].南方农业学报,2017,48(1):46-50.
[16] 高贞攀,郭平毅,原向阳,宁娜,郭美俊,高虹,王斌强,冯雷,董淑琦,温银元.叶面喷施亚硒酸钠对谷子籽粒含硒量及品质的影响[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 157-161.
[17] 张鹏飞.谷子硒肥肥效试验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10: 50.
[18] 穆婷婷,杜慧玲,张福耀,景小兰,郭琦,李志华,刘璋,田岗.外源硒对谷子生理特性、硒含量及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17,50(1):5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