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瑜亮
美国医学界专业杂志的报告指出,近年来随着美颜App风靡全球,人们越来越热衷于看到美化过后的自己,对自己样貌的小缺憾则会感到焦虑。而这会诱发一类被称为“体象障碍”的心理问题。与此同时,这种统一化的审美趋势,导致公众对于美的追求单一化、趋同化。
生活中有很大一群人,尤其是女孩子,当不想化妆和打扮的时候,就算只是上街买杯酸奶,或者下楼取个快递,也会特别害怕遇到熟人;如果不幸遇到,就会匆匆逃离,害怕对方认出自己来。这群人不想让别人,特别是那些见过她们“修饰”后样貌的熟人,看到自己不完美的样子,所以往往这时候他们会选择戴上帽子、口罩出门。
一时间,对外表,或者用一个更加贴合潮流的词汇──颜值的重视,到了令人恐惧的程度。充满设计感的发型、个性时髦的衣服、保养得当的皮肤、化妆完美的脸蛋、修图精准的自拍,甚至干脆用整容“一劳永逸”……即便为了美丽投入那么多,还是会因为脸上的一颗痘、一条皱纹就轻易感到懊恼,仿佛自我认同完全来自外表。
在这个视觉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的主要载体先是从文字变成图片,然后又变为视频,如今YouTube上的VLogger们靠拍视频就能月入超百万元。在互联网急速发展的今天,这个趋势愈发明显,我们已经习惯于优先接受以视觉为导向的信息。从各种各样的电影巨作、广告大片、网红视频、偶像明星出境中,人们知道了什么是所谓的好看、所谓的美,以及长得好看能给人生带来的巨大益处。颜,就是价值所在。
如今我们已无法满足于“长得可爱”“看上去性感”“瓜子脸”“五官精致”等概括性的描述短语来形容样貌,而是需要一个简单粗暴、短平快、可以量化的“颜值”指数。就像高中男生偷偷给班上女孩子的长相打分,现在人们热衷于给所有人的外表评上一个具体精准的分数。
有了这个分数之后,就会很容易看到,不同的分数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同的影响。那些颜值高的人,更容易收获喜爱,收获财富,找到好工作,脱离单身。更夸张的是,2013年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的主谋焦哈尔就因为长得太帅,而被舆论请愿说,不要对他执行死刑。韩剧《来自星星的你》中,记者采访全智贤饰演的女明星“千颂伊”,问她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她回答──“好看就行”。看似调侃搞笑的一句话,其实就是时代的特征。
相对应的,有颜值高,就有颜值低。如同班级里成绩一般者,其中一部分人选择了干脆就不以成绩高低论英雄,一些低颜值者也有破罐子破摔的心态,完全不在意自己的外貌。当然,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在提高颜值上投入大量的金钱和精力,而不让自己像那首风靡一时的网络歌曲《还不是因為你长得不好看》中唱的那样,因为低颜值而诸事不顺、一事无成。
通过颜值的分数高低重新分配资源的过程,其实是一种权利展示。高颜值的人为自己获得的不合理的资源,进行正名化。长此以往,这种“高颜值=会取得成功”的观念,就深入人心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观念在实际生活中存在一定合理性。古往今来,多的是因为长得好看,而独得万千宠爱的人。
在当代社会,颜值更是变化为一种资本,转化为一种可以变现的资源。样貌好看,比例优越,更容易获得跨阶级婚恋的机会。明星或者模特,光靠脸蛋身材就可以获得巨额的财富。同时,高颜值的人也更容易积累社会人脉,更容易得到他人帮助。
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趋势,就是人们非常热衷于给颜值细分项目,立下标准,例如下巴、嘴唇、鼻子要三点一线,鼻子要高要挺,睫毛要长且自然,腰得盈盈一握没赘肉,马甲线腹肌也不能少,腿要纤细匀称,男生需要有倒三角,女生需要前凸后翘的S型身材等,不胜枚举。
但是如果用这样的标准去要求所有人,岂不是人人都会陷入莫名的焦虑,总是想着哪里还可以再好一点?仿佛身上的鼻子、眼睛、嘴巴、耳朵不是自己的器官,而是语数英物化的各项科目,要门门100分。
这样的负担,给人带来的压力是巨大的。压力会导致很多后果,比如那些沉迷于整容的人,那些自暴自弃的人,都因为这样一种主流价值观的压迫而做出应激反应。
人们会感受到颜值强权给自己带来的压力,正是因为自己为此花费大量精力和金钱,是出于被迫,而不是主观意愿。人们被这样片面的主流观念推着走,执着于想成为别人眼中的美,所以才会觉得焦虑,疲于追赶。
那是否当我们不再追逐这些,而是自发地完全凭一己好恶,去看待自己、定义自己的美的时候,就不会如此焦虑了呢?
而这时,问题就转变为──美是不是有一种固定的标准?
到底是遵循主流,还是相信自我?在古代,曾出现过各种各样彼此迥异的审美标准,比如以胖为美,以小脚为美,以肤色惨白为美,以细腰为美。如此看来,似乎好看和美没有一种恒定的标准。在今天,对于妆容、发型、风格、衣着,潮流杂志似乎每年也都有新的解读,形成新的趋势。
不可否认,人们对于美的定义一直在变,美的标准也一直在变。关于美的讨论,几乎就是人类的文明史,它是人类最古老的哲学问题之一。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大西庇阿斯》,是以苏格拉底和西庇阿斯对话的形式,集中探讨了美的本质问题。书中,苏格拉底问西庇阿斯“什么是美”,西庇阿斯列举出来的都是具体的人或者事物,而苏格拉底告诉西庇阿斯,他还是没搞清楚什么才是美的本质。
什么是能区别于其他,成为美的事物呢?这其中,苏格拉底和西庇阿斯有多种观点,比如“整洁是美”“健康是美”,但每一个都无法说服对方。所以,最终以“美是难的”这样一个悬而未决的答案结尾,以此告诉世人:对于美的定义是模糊而艰难的。而这一难题,也一直持续到了今天。
正因为这样,人们才如此容易被一些告诉我们什么是美的声音带着走。而人常常就只能被动地接受当下对美的定义,却很少能想明白自己对美的定义。
颜值是很重要,我们无法否认颜值高的益处,但颜值不是一切。长得好看与否,不应成为我们决定是否尊重一个人的因素,也不应成为我们追寻内心真我的阻碍。每个人都值得尊重,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有趣个体。
可能在很长时间里,颜值焦虑都会陪伴着我们。我们也会在很长时间内注视着镜中的自己,想着,哪里还不够好看。但我们仍要不断学习以开放的心态去发现美、看待美,接纳自己,尊重他人。
(摘自《东西南北》2018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