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丽颖 梁叔阳 丁丽娜
摘 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因与周边学校创新融合的局面而设立,新时代,高新区引领经济发展作用愈加明显,与周边学校创新融合形式多样,特色明显。承德高新区经过多年发展逐渐形成区域特色显著地“4+3”产业体系,“一区三园”发展格局,“四级全链条”产业架构等基本框架与体系。当前,承德高新区与周边学校的创新融合已经由基本路径探索进入深层次开发的阶段,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如:创新融合关键内涵的规划把控与整体思路问题;创业团队、小微企业的跨越式发展与孵化产业的重点整合问题;周边学校创新融合的主体意识与行动策略问题;各校之间壁垒横亘与优质资源整合问题等,文章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高新区;学校;创新;融合
1988年国务院批准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中关村科技园,为经济发展开辟中国“硅谷”新模式,2017年国家高新区GDP总和达9.52万亿元,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1.5%,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增长极。承德高新区全称为“承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2年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最初是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2年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当前辖区面积320多平方公里,人口近11万,规划用地面积81.2平方公里。承德高新区周边有三所高校,一所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两所为国家、省示范高职院校,高新区与周边学校创新融合具备良好的资源环境与发展前景。
一、多年建设与探索,特色优势明显
(一)“4+3”产业体系建立
承德高新区经过多年发展,逐步形成了“4+3”产业体系。“4”即四大传统产业:以露露集团、颈复康药业等企业为代表的食品医药业;以热河克罗尼仪表等企业为代表的仪器仪表制造业;以富泉石油等企业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以比亚迪电动汽车等企业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制造业。“3”即三大重点培育产业,大数据电子信息、智能环保和装备制造、生命医学大健康产业。
(二)“一区三园”发展格局展现
高新区按照国家对承德“京津水源涵养功能区”和“京津冀大数据走廊重点支撑城市”的定位,展现“一区三园”的发展格局:“一区”即高新区,目标是综合性优质新城;“三园”即大数据电子信息、智能环保和装备制造、生命医学大健康三个产业园。 “一区三园”是紧密结合承德当地实际优势、区域城市定位、国家发展战略等精心打造的发展格局,是高新区与周边学校创新融合的土壤与目标。
(三)“四级全链条”产业架构支撑
承德高新区搭建了“创新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特色园区”的四级全链条产业架构,力争打造综合创新生态体系。创新创业苗圃即众创空间,包括依托区内三所高校建立的“和合众创”“汇智领创”“欢聚一家”以及依托各种社会力量成立的各种众创空间。目前区内已有2家省级重创空间,2020年计划达到4家省级或国家级众创空间。经众创空间培育的小微企业将入驻专业孵化器进行孵化,早在2011年承德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就被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经过多年发展,该孵化器发展为包括大学生创业园、中关村创新创业大厦、承德高新区科技创新中心、承德科技研发中心、大数据研发展示中心、京北大学科技园等在内的多项孵化领域。经孵化1-3年成功的企业将入驻加速器或进入特色产业园区,当前重点建设的加速器有2个,“力海企业港”加速器具备100家企业入驻能力,“承德微型智慧创业创新科技园”加速器具备15家制造类企业入驻条件。由加速器发展壮大的科技型企业进入特色园区发展,即形成以项目支撑小园,以小园支撑园区的“园中园”综合创新生态体系。
二、基本路径下的深层次创新融合问题
(一)创新融合关键内涵的规划把控与整体思路问题
承德高新区深入贯彻落实各项政策措施,紧密结合区域发展与城市定位制定了《承德高新区科技创新三年行动方案(2018年-2020年)》(以下简称《方案》)《承德高新区管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的十条措施(试行)》(以下简称《措施》)等制度方案,力争2020年前进入国家级高新区“第二方阵”。然而,无论是方案还是措施,表现出的目标任务与考量方式都过于表面与片面化,如《方案》虽然对2018-2020年每年的任务目标做了详细的分解规划,但总体来说都是数量上的规划目标,如:到2020年,高新技術企业达到1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500家、发明专利110件以上、省级以上科技平台50家以上、院士长江学者等高层次人才3-5人等,这些仅以追求数量为目标,而深层次的、内涵问题的规划与把控缺失,缺乏具体的、细节上的目标与要求。另外,《方案》《措施》在具体任务制定与奖励政策中并没有重点阐述“4+3”产业体系的传统领域与新兴重点领域问题。
(二)创业团队、小微企业的跨越式发展与孵化产业的重点整合问题
众创空间是时代发展与市场化发展的产物,它既是创业团队、小微企业通过跨越式发展走向高新技术企业的必然过程,也是高新技术企业开拓发展的自然延伸。而实际发展中,众创空间表现为创业团队、小微企业多,却很难实现跨越式发展,因此,要么长不大,要么苗子好的企业“孔雀东南飞”,不仅造成“创新创业苗圃”各种资源的极大浪费,还使众多项目夭折在初始阶段。另外,承德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孵化器虽然有多达6项孵化领域,但各个领域重点孵化产业内容并不突出,主题不鲜明,与“4+3”产业体系也不匹配,多维度交叉的孵化内容显得混乱不清晰。
(三)周边学校创新融合的主体意识与行动策略问题
周边高校通过两大关键影响因素:“人才资源”和“优势学科”,不仅是重要建设者,更是创新融合的主体与活力源泉。然而在实际运行中,高校很难成为创新融合的主体与积极推动者,经常是处于被动地配合状态,行动缓慢、缺乏预见性,在创新融合中不能推动学校相关领域诊改并实现优质教育资源整合提升。
(四)各校之间壁垒横亘与优质资源整合问题
当前,承德高新区与区内三所院校在多方面存在合作,不仅与各校共建众创空间,还成立多个平台与中心,在以地理邻近为基础的视角下,各校与高新区开展多维合作。然而,各个学校之间的合作却是比较少的,高新区依托三所学校建立了三个“众创空间”,虽各有侧重,但基于三所高校在很多学科专业领域的交叉与联系性,众创空间是有着相似发展前景与诉求的,然而各个学校壁垒横亘,优质资源难以实现整合发展,高新區整体实力大打折扣。
三、承德高新区与周边学校创新融合建议对策
(一)加强关键内涵问题把控引导,契合城市整体规划定位
高新区在与周边学校创新融合过程中既是建设者更是规划引导人,政策与目标任务的制定不仅要规划与周边学校、企业创新融合的未来发展路径,更要以前瞻性眼光与战略视野重点规划关键内涵问题,如对高新技术企业的“高、新”标准制定出具体、可操作的引导方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科技、中小”做出明确的方向、内涵定义;发明专利可参考省方案制定出每万人发明专利所占比例或重点发展领域;对一些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也不能仅看头衔与名誉,更要以推动区域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准绳有效引进。另外,高新区规划办法要和城市整体发展规划、区域定位、优势特色高度契合,深度挖掘整体规划下的具体领域开发、建设问题,它既是城市整体规划的一部分更是具有高新技术引导与功能辐射的高精尖特性。
(二)建立创业团队、小微企业强大后备力量,规划重组孵化器重点领域建设
高新区与周边学校合作共建的“众创空间”是以入驻项目为载体,以团队、小微企业为发展力量向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而向高新技术企业迈进的启蒙阶段。然而,事实上创业团队、小微企业经过跨越式发展最终蜕变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少之又少,因此建立创业团队、小微企业的强大后备力量十分关键,后备力量包括融合多所学校企业优秀人才的强大师资力量,以项目为依托的学校学科专业优质资源的整合力量,拥有坚实、丰富、先进科技创新理论、科技创新经验的前期准备力量等。目前,承德高新区全力打造的8大科技创新平台,其中孵化器平台就有6个,然而平台孵化内容多有重复与交叉,孵化重点不突出、不对接,孵化方向不能切实反映承德高新区产业发展特点。因此,承德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孵化器应结合城市规划与高新区产业特色重组重点孵化领域,既要达到主题鲜明、紧扣规划的目标,也要相互对接、不失偏颇。
(三)提升周边学校创新融合主体意识,牵一发动全身落实行动策略
承德高新区依托周边高校共建众创空间,共建多个技术平台、研发中心,可以充分调动学校优质教育资源,推动创新融合发展新形式,然而实际运行中,多数停留在学校几个专业、少部分专业教师在维持相关平台中心的运作,对其他专业以及对学校整体发展无实质拨动与影响。在与高新区创新融合中,学校应充分树立主人翁意识,以主动谋发展代替被动发展局面,学校应把职业教育发展新形势如优质校建设、专业群建设、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等作为发展契机,充分挖掘发展专业群优质资源,以共建的平台中心等为扳手,扳动学校整体发展,通过牵一发动全身推动学校各项行动策略落实。
(四)破除学校之间壁垒,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共赢发展
三所高校各具特色,一所是处于转型期、满族文化浓郁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一所是河北省唯一以“旅游”命名,以旅游及相关专业为特色的省级示范高职院校,一所是具有百年积淀的以石油石化、机械制造类见长的国家级示范高职院校。三所高校虽各具特色,但实际在很多学科专业领域是相似的,比如机械制造类、计算机类、旅游管理类等专业在三所学校均设立,承德高新区与三所学校合作共建的三个“众创空间”侧重点虽然不同,但所需资源、建设经验是可以共用共享的,然而目前三所高校在专业、师资资源,技术、设备资源,实验、建设资源方面仍处于封闭、壁垒丛生状态,这需要主管部门、学校领导者、高新区增强整体战略意识,通力合作,破除学校之间的壁垒,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共赢发展。
参考文献
[1] 人民网-人民日报.2017年高新区贡献全国35%的研发投入[EB/OL].http://finance.people.com.cn/n1/2018/1227/c1004-30490151.html.
[2] 中国网生活.河北承德高新区积极探索创新发展之路[EB/OL].http://life.china.com.cn/2018-12/05/content_40603306.html.
[3] 沈凌云.科技创新集群理论与实践探索[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22):19-21.
[4] 蔡三发,卢晓燕,陈龙.高校与高新区互动绩效影响因素及对策[J].中国高校科技,2017(07):17-18.
[5] 孔翔,刘奇琦,常莹莹.邻近性视角下的高校与高新区合作创新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50(01):105-11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承德市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成果,课题名称:承德高新区产业与周边学校创新融合研究;课题编号:20182039。
作者简介:时丽颖(1984- ),女,河北保定人,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高教研究室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