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实行竞选制度的若干问题探讨

2019-05-27 10:36姚纪文
青年与社会 2019年13期
关键词:竞选政治制度

摘 要:选举是当代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的组成部分,而竞选活动作为一种重要的选举形式,现在已被西方许多国家所采用。文章从竞选的基本含义入手,选取美国的选举制度作为对象,与中国的选举制度进行比较,讨论中国实行竞选制度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中国实行竞选制度的条件,并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竞选制度提出思考。

關键词:选举;竞选;制度;政治

一、竞选的基本概述

对于一种事物的初步认识,应从了解其基本含义入手,从而发现其背后更深层次的内容。关于选举的政治意义,马克思曾经说过,选举是市民社会对政治国家的直接的、不是单纯想象的而是实际存在的关系。[1]严格来说,竞选和选举不是同义词。关于竞选活动,顾名思义,所谓竞选活动,是竞争性选举,即按照某些程序,以竞争方式,从超过一定比例的候选人中,选出最具有优势的国家代议机关的代表或国家公职人员的选举方式。[2]

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选举制度,从基本概念着手,下面对中国与美国在选举制度上的差异作了简要的比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方面,中国条件较为宽松,美国则受到较多条件限制;选举机构方面,中国的选举机构具有非常设性或暂时代行职权的特点,而美国的选举机构具有常设性和独立性特点;选举经费来源方面,中国的选举经费来自于公费,而美国的选举经费来自于自筹;选举方式方面,中国的选举制度是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而美国的选举制度是公民直选;选举规则方面,中国的选举规则是过半数获胜的绝对多数制,而美国的选举规则是相对多数制。[3]中国和美国的选举制度在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方面,或在选举机构、选举基金的来源、选举程序和选举规则方面有很大不同,但这并不代表中国不可以实行竞选制度,美国选举制度的经验对于中国是具有借鉴意义的。

二、中国实行竞选制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

关于社会主义国家能否开展竞选,理论界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竞选是资本主义性质选举制度。在资本主义社会,竞选活动是所有候选人为竞选成功而展开的争夺选票活动。它是资产阶级以“人民主权”和“政治竞争”的虚假形式欺骗群众的工具。因而社会主义国家不能开展竞选。第二种观点认为,竞选不是资产阶级专利。作为一种选举形式,它是中性的,可供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所用,作为一种管理国家事务的科学方式,它具有值得借鉴的价值。因此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竞选不仅可以,而且必要。第三种观点认为,在差额选举的情况下,候选人可能当选,也可能未当选,必然会引进竞争机制。在社会主义国家,无论采用何种方式进行选举,总会有某种形式的“自荐择优”活动与之相随,但是,实施西方资本主义式竞选是不可行的,斯大林时代的苏维埃式竞选或者是中国抗日根据地式的竞选都是不可行的,这就需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实行具有中国特色的竞选制度。随着对西方发达国家选举制度的认识和理解不断深入,第一种观点已经渐趋式微,理论界的观点更趋向于第二和第三种观点。

根据中国目前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条件,中国实行竞选制度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必要性。首先,竞选制度的实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竞选制度有助于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其次,竞选制度的实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没有自由选举,就没有民主政治。”[4]竞选的开放、自由和民主的特点可以满足自由选举的需要。竞争是民主的保障,但中国竞选中的竞争因素则较少。在民主选举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扩大差额比重,给予候选人在竞选中更多表达自己的机会,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进一步完善。[5]最后,竞选制度的实施是反腐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举措。“民治政治最阴险的仇敌莫过金钱”[6]邓小平在去世前与弟弟邓瑜谈话时曾发出警告:如果改革做得不好,就会出现大问题。如果中国的政治改革进展不顺利,就会出现诸如“把选举变成有权人的事”的重大问题。

三、中国实行竞选制度的条件

从内部条件来看,首先,存在多元化的利益格局,公民希望通过竞选选出自己的最佳利益代表。马克思曾指出:“人们奋斗所争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7]现代政治学研究表明,公民的政治参与与他们的利益密切相关。“没有利益支撑的行为是不可能长久的、稳定的、持续的、理性的和有节制的。”[8]其次,差额选举意味着候选人在选举过程具有竞争性,而竞选恰恰有利于实现差额选举的竞争性目的。最后,“宪法”明确规定,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而竞选权是选举权的核心权利。与此同时,群众的认同和舆论的开放也为建立竞选体制提供了精神支持。

从外部条件来看,一方面,“检验民主就是用选举检验。”[9]民主与法制的完善和发展,为公民政治参与提供了一个宽松的政治环境。在哈耶克看来,只有适用一般规则的场合,将产生有助益的自发社会秩序,由于此种有助益的自发社会秩序发生的必要条件之一的自由,只有当一般性规则存在的时候才是可能的;这是哈耶克“法治下的自由”观点的核心见解。[10]另一方面,国外竞选制度和国内竞选制度的实践和理论研究为竞选制度系统的建立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四、结语

总之,在中国实行竞选制度具有其可行性。虽然中国的选举制度与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的选举制度截然不同,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不能实行竞选制度。中国能够建设竞选制度,中国要实行的竞选制度,并不是对资本主义国家竞选制度的照搬照抄,中国建设的竞选制度应符合中国现实的情况,符合现今的发展阶段,符合实际,符合我国的国情。在借鉴西方国家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建立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竞选制度。

参考文献

[1] 黄建钢.政治民主与群体心态[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2] 张千帆.西方宪政体系[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3] 周志忍.当代西方国家行政改革比较研究[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9.

[4] 唐文玉,郭正林.选举管理的理念与制度模式[J].东南学术,2009(02):90-97.

[5] 李竹翠.从中美选举制度差异中探寻中国选举制度完善之路[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8(02):31-35.

[6] 詹姆斯·布赖斯.现代民治政体[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981.

[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15.

[8] 李秋高.团队竞选制:基层民主实践中新的选举模式[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130-134.

[9] 乔·萨托利.民主新论[M].上海:东方出版社,1998:100.

[10] 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27.

作者简介:姚纪文(1993- ),女,天津商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公共组织和人力资源管理。

猜你喜欢
竞选政治制度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葡萄竞选记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竞选班长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竞选班长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