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海笑:像一个古地中海水手

2019-05-27 02:21丁海笑
小资CHIC!ELEGANCE 2019年13期
关键词:旅行作家

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旅行应该是17岁。17岁那次的旅行不同寻常,是搭一辆大货车穿越中国西南、西北,现在看来是非常超前的。我父亲以前是一名工程机械师,他在那个领域非常出色,从小我就很习惯跟那些在路上的人打交道,所以《搭车十年》里的那些题材,其实和成长经历有很大关系。

我在西北生活过很长一段时间,十几年前并没有进行大旅行(Grand Tour)的条件,因为包括环地中海、环亚旅行这样的大旅行,准备和付出都是相当琐碎和复杂的,一个人要承担的是一整个团队的工作。

2008年上半年我在西北,那时候几乎每个星期都去户外,爬山、露营、攀岩、骑行、徒步。一次在只有一张非常不清晰的打印版地图的情况下,靠辨认太阳、星空方位和指北针,带领几个朋友穿越了腾格里沙漠,当时遇到年度最强的沙暴,我们的相机都坏了,饮用水没了,路线也偏离了十几公里,差点就想着像贝尔一样玩生存挑战了,但后来风暴竟然停了,我们全凭毅力走了出来。

5·12地震的那几天我在兰州,碰到了写《徒步中国》的德国作家雷克(Christoph Rehage),那时候他正在创作他最重要的一部作品,我也成为他作品的一部分了。雷克让我看到西方旅行者的独立性和一人团队的可能性。当时我想跟他走河西走廊,但地震让我整个心思都不在这上面,一些朋友去了汶川,我去天水待了几天,发现什么事情也做不了,就用相机拍摄了几张照片。

人在路上,那种在异乡的孤独感、焦虑会时常光顾,最好的解决办法或许就是到下一站,但这也不时常奏效,前方等待你的可能是危险或者麻烦,换句话说,你根本来不及处理你的情绪。

其实在2008年之前,我的旅行就开始从挑战自然到探索人文了,之前我一直没有找到好的结合点,后来发现写作是一个出口。2008年我仍然保持着一些长距离的骑行和徒步,直到2009年的一次意外,让我丢掉了所有的户外装备,我想是偶然事件让我转向对另一个领域的探索吧。

这个时代比心境跑得快多了,旅行让人能进入多个维度的遗迹、人物或故事,回到现实中发觉完全已经不是那样了。对于意志坚定的人来说,是价值,对于意志不坚定的人来说,是逃离。我在《搭车十年》里写过:“……每个人默契地不追问你的过去,也不许诺将来,像海上行驶的每一艘孤独的船,来自不同的方向,驶向不同的彼岸……”旅行个体化的差异很大,有的人追求的是肾上腺素的飙升,有的人追求的是岁月静好,而我追求的又是什么呢?世界上总是不乏奇怪的人,他们不甘于平庸,不屈服于日常,他们将狂想曲变为现实,在黑夜和痛苦背后,点燃新的灯火。

前段时间我刚从一趟环游35国的旅行中回来,准备出版一部关于地中海的中文实录。需要大量的阅读和准备,从地中海的地志、人类史、战争史资料中去梳理旅途故事,写作是一场更为漫长的旅行,在旅馆角落或山间空地的任何时空中,都得保持专注的状态,你的任何一个倦怠,都将造就一次下笔的失误。过去我们的大旅行总是动辄一个摄制组或报道团,以一个工程队的规模去世界各地考察,但对于个人而言,几万块的积蓄能做点什么呢?在尝试了一些基金申请无果后,我放弃了原来的计划,我想可以用个人的力量去做一些深度的东西。

在地中海沿岸國家一个人漂泊了数月之久,像一个古地中海水手,时而贴近海岸,时而深入汉志沙漠、巴尔干的丛林、阿尔卑斯山、比利牛斯牧场、撒哈拉沙漠或某个地中海岛屿,在有数百年历史的咖啡馆逗留片刻,在商埠里交换古罗马的银币,在仍处于战争状态的国度里实地采访。地中海的每一个海湾都是一个崭新的世界。

世界上总是不乏奇怪的人

CHIC:2014年出版了《搭车十年》,当时这本书很畅销,在旅行中就会开始写?

丁海笑:《搭车十年》不是一本严格意义上的旅行读物,在旅行读物里它其实不算畅销。旅行和旅游是有差异的,而写作看上去又是另外一回事。我的写作里面有很多人文关怀的部分,它不是你走到一个景点后能朗诵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那个意思。路走多了,你就会发现真实的生活、旅行是怎么一回事,当你沉淀下来,想表达的东西会不太一样。

CHIC:还在为Lonely Planet做撰稿工作吗?

丁海笑:和Lonely Planet的最近一本书是新版的《中国西北自驾》,这是我关于新疆的第三本书,第一本是《搭车十年》,很幸运自己能够对一个区域持续关注。

CHIC:喜欢独自出门还是和朋友一起?

丁海笑:常年旅行的人孤独成癖,能够写作《孤独星球》的人,我想都是一些格格不入的怪人。独自旅行是一种技能,它更灵活,成本更低,当然舒适度也更低,对自我的认知更强烈,挑战也会越大。

CHIC:最不喜欢的地方是哪里,为什么?

丁海笑:任何不自由的场所、复杂的关系和那些不能靠智力来解决的事情。

CHIC:旅途中遇到的最有趣的人是?

丁海笑:旅途中倒是经常容易遇到作家,当然比起其他职业来说这个概率还是要低很多,曾经跟一个为BBC撰稿的英国作家聊了很久,我们都说要是一年能碰到一个作家,交流一下,觉得世界上还有一群人在角落里凝望着你,就能继续坚持下去。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CHIC:想去而一直没去的地方?

丁海笑:太空是不可能的,珠峰好像最近也关闭了,倒是希望能有朝一日将旅行变成访友,把伊朗、科索沃、约旦什么的再走一次。

CHIC:过去很久但到现在依然常常想起来的一次旅行?

丁海笑:这跟人有很大的关系,乌尔米耶、福隆、普里什蒂纳……那些迷人而绚烂的日落,那些在书上才能读到的人物和生活。

CHIC:有没有喜欢的旅行作家、文学或者电影作品?

丁海笑:这个话题可以出一本书了哈哈,西方对旅行作家的定义要宽泛很多,甚至一些旅行作家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推荐几个比较有趣的作者吧,其中一个是英国的杰夫.戴尔(Geoff Dyer),他的书在中国已经有一定的知名度了,他是一位为自由撰稿人、乐评人、影评人、书评人、杂志编辑等等一类人写作的作家,他写过一本作家传记,结果通篇都是讲他如何准备写一本作家传记的事情,挺后现代的。

CHIC:突然被人问起2008年,要回顾那时候的事情,这是一种什么感觉?

丁海笑:为什么不回顾2009年,是算错了什么吗?

这个时代比心境跑得快多了,旅行让人能进入多个维度的遗迹、人物或故事,回到现实中发觉完全已经不是那样了。

对于意志坚定的人来说,是价值,对于意志不坚定的人来说,是逃离。

猜你喜欢
旅行作家
作家的画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