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春生
李赐凡,曾任红四军十师政委、师长,江西省军区司令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执行委员。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他奉命留守中央苏区坚持游击战,1935年2月牺牲。
李赐凡,原名李嗣蕃,1908年2月2日生于湖南省宜章县鹧鸪坪村。家中世代务农,父亲李富祥常给人打短工,长期患肺病;母亲贺正梅则双目失明。李赐凡从小饱尝艰辛之苦,在堂亲的资助下,8岁上了本村小学,1923年秋进入宜章县立高小就读,两年后,高小改为县立初中。在这里,他受到了学校教员、共产党员李文香、颜秉仁和高静山等人的影响,读了不少进步书刊,思想和学识与时俱进,成了进步组织宜章青年励进会的骨干,后来又担任县城学生联合会的主席。
1926年5月,李赐凡经高静山介绍加入国民党,接着,他也介绍欧阳毅等十几个进步学生加入国民党。他领导宜章学联,组织学生开展了捣毁福音堂、查禁焚烧日货、慰问北伐军队等一系列活动,并带领学生宣传队到一些区乡宣传、发动。他还回到家乡组织农会,推进国民革命。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县立初中停办,李赐凡回到家乡鹧鸪坪当了小学教员。这时,中共湘南特委派胡世俭担任中共宜章县委书记;县委秘密转设在离鹧鸪坪村4公里路的碕石承启学校。碕石村原在衡阳读书的彭晒、彭暌、彭儒等十几名青年,也因白色恐怖而转回家乡活动。县委在这里成立了中共碕石特别支部。1927年10月,李赐凡即由碕石特支简载文、彭晒发展为中共党员。从此,他以教书为掩护,积极开展地下工作。后来,在鹧鸪坪一带建立了党支部,李赐凡担任支部书记。
1928年1月12日,朱德、陈毅率部在中共宜章县委配合下智取宜章。李赐凡和碕石特支的彭晒赶到宜章县城,听取朱德和县委的指示。1月18日,李赐凡与李玉岗带领赤卫队员镇压了本村首恶大豪绅,竖起了武装起义的大旗。1月19日,彭晒等人勝利地举行了碕石暴动。李赐凡和李玉岗带领鹧鸪坪130多名赤卫队员前去支援。只几天工夫,武装起义的烽火便燃遍了宜章各地。
与碕石村相邻的山上李家,是个大村。村中的豪绅利用农民的封建宗法思想,煽动本村农民结队前往围攻革命堡垒石彭家。他们还派人到鹧鸪坪等村游说,企图把李姓农民都拉去为其壮威。眼看着革命力量面临被传统的封建宗法势力绞杀的危险,李赐凡挺身而出,义正辞严斥责游说者的卑劣行径,并教育受蒙蔽来围困碕石的李姓群众说:“革命不分李家彭家,天下农民才是一家,农民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下团结起来,把矛头对准共同的阶级敌人,才能取得自己的解放。”豪绅们的阴谋终于破产。李赐凡率领鹧鸪坪农民勇敢冲破封建宗族界限、坚持革命的举动,一度在宜章县传为佳话。
为了保卫胜利果实,打击反动派的疯狂反扑,中共宜章县委于2月间把黄沙区的农民赤卫队武装统一起来,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三师独立营。李赐凡参加了独立营的领导工作。独立营在李赐凡和彭晒、萧克、龚楷等人带领下,转战各地,随三师参加了攻打临武水东、攻打桂阳县城的战斗,成为湘南起义中一支颇能打仗的农民队伍。
1928年4月初,湘南之敌南北夹击宜章,正在西南偏远山区活动的独立营与上级失去联系。不久,县委派曾日三送来指示:革命军主力已转移,独立营立即东进。李赐凡即与萧克等人带领队伍,于4月中旬在资兴县与毛泽东带领的队伍会合。
1928年5月,井冈山会师后,成立了工农革命军第四军(6月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宜章农民军改编为四军第二十九团。李赐凡担任二十九团教导队(又称学生队)党代表,教导队队长先后是萧克、刘敬。教导队的学员都是些连、排干部,边带兵,边学习。部队几乎天天行军、打仗,李赐凡从战斗实践中指导学员带兵打仗,在战斗间隙组织训练,努力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军事素质。
不久,李赐凡担任二十九团少共团委书记,并负责团里的宣传工作。他组织了一支宣传队伍,要求他们学会“三打”(打枪、笔打、口打),开展战场鼓动,瓦解敌军,慰问伤员和活跃部队等活动,紧密配合作战。6月下旬,国民党军向七溪岭进攻叫嚣:“共产党已进鬼门关,消灭红军过端阳。”李赐凡则带领宣传队员用纸糊的喇叭筒向国民党士兵展开政治攻势,高喊:“我们都是穷兄弟,不要自己打自己”。最后,红军在龙源口取得大捷,并乘胜追击,攻占永新,打垮了江西杨池生、杨如轩部的进攻,保卫了井冈山根据地。
井冈山上,战斗天天不断,生活十分艰苦。战士们常常吃不上盐;大都每人一套衣服,有时洗了,也是顶在头上边行军边晒。李赐凡在行军中与大家唱着“红米饭,南瓜汤”“天作房,地当床”等红军歌谣激励战士们。他还用江西老表的谐音话对住在大小五井的战士们说:“我们现在是住了大小五省呢!”部队走到哪里,他们便把标语刷到哪里,宣传工作做得十分出色,为红军初创时期的政治工作积累了经验。
1928年7月中旬,中共湖南省委代表执行“左”倾盲动主义方针,趁毛泽东不在部队之机,强拉二十八团、二十九团离开根据地,冒进湘南。李赐凡与张际春、高静山、胡世俭等二十九团政工干部都表示反对。7月24日,部队虽然攻克了郴州城,但立即遭到范石生和许克祥部的疯狂反扑。红军在撤退郴州时,二十九团被冲散,许多人私自往家乡宜章方向跑。李赐凡苦口婆心地劝住了一些人。李赐凡跟团长胡少海一起返回了井冈山,他编入二十八团党部工作,不久,担任了红四军教导大队党代表。教导大队长先后是陈毅、王良,教导大队后来是最早的红军学校的前身。
李赐凡(画像)
1929年1月,红四军离开井冈山,转战赣南闽西,李赐凡担任二十八团一营一连党代表。红军转移途中都有国民党军追堵,加之天气奇寒,大家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于2月8日攻克瑞金。此时,敌刘士毅部尾追上来。为了打掉这个尾巴,军部决定在距城30公里的大柏地设伏。按照朱德军长的部署,胡少海率领二十八团一营执行诱敌深入伏击圈的任务。李赐凡与连长李云奉命领着一部分人,挑些担子摆在大道上诱敌。敌人来了,他们顶一阵就退;敌人停下来时,他们又回过头来打。就这样打打退退,折腾了大半夜,终于把敌人一步步引进了红军的伏击圈。接着,李赐凡带领一连迅速甩开敌人,绕到山背往回疾走,很快插到国民党军背后,将其截成几段。红军乘势向敌猛烈开火,击溃了刘士毅部两个团,俘敌团长以下800多人,打了红四军下井冈山后的第一个大胜仗。此后,红军转战宁都、东固、广昌等地,又进军闽西,扭转了被动局面。
3月14日,红军攻下了闽西的长汀城,一营战士击毙了土著军阀郭凤鸣。这时,部队改团为纵队,营为支队,连为大队,李赐凡升任第一纵队第一支队党代表。随后,部队以一支队为尖兵,连克瑞金、于都、兴国、会昌,于4月29日拂晓攻打宁都。宁都城大墙高,顽敌赖世琮凭坚固守,朱德下令每个纵队准备20把木梯子,从南、北、西三个方向强攻。李赐凡顶着铺上棉被的桌子,接近西城墙角下,竖起梯子。他率先登上城头,抡起大刀,向混乱状态的敌群奋勇砍杀,给后续部队砍开一条血路,为夺取宁都城立下奇功。
5月,红四军再次入闽,在攻打龙岩、全歼陈国辉部和进占上杭、消灭卢新铭一个团的战斗中,一支队都打得很出色。当时,毛泽东常常随一纵队行动,每到宿营地,就留下支队、大队党代表,问队伍里发生了什么情况,有什么问题。李赐凡从毛泽东精辟分析敌情、形成明确的作战方案到灵活组织实施等作战指挥艺术方面,得到很大教益,对如何指挥打仗有了一些心得。
1929年夏秋之际,红四军第八次党代表大会后,毛泽东离开了部队,部队纪律一度松散。一次出操时,有个士兵向后转慢了一点,便挨了二大队大队长龙浦林两皮带。李赐凡见后批评了大队长,大队长却不以为然地说:马鞭下面出好兵嘛!李赐凡对这种管理军队的旧方法十分厌恶。10月,李赐凡带领一支队到广东东江作战,先在松源打败国民党军,与主力部队一起占领了梅县。但由于部队此时精神面貌不佳,在随后的第二次攻打梅县等战斗中,骄傲轻敌,损失不少。李赐凡从战争胜败对比中,进一步体会到学习毛泽东关于加强红军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意义。红四军从东江回到闽西时,毛泽东还住在永定牛牯扑深山里,一面养病,一面指导地方工作。李赐凡和王良常到这里汇报军情,转送书信报刊,沟通毛泽东与部队的联系。后来,陈毅从上海带回了中央军委指示信,请毛泽东回到部队,为召开红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作准备,李赐凡即率部到新泉参加整训。毛澤东在望云草室多次召集各级党代表座谈会,听取大家的意见。李赐凡在会上详细地汇报了一支队的政治工作情况,畅谈了自井冈山以来部队政治工作的体会,分析了部分指战员中存在的军阀主义、单纯军事观点和涣散作风等问题。他特地以龙浦林鞭打士兵为例发表意见说:“随便处罚人,说什么‘三句好话不如一个巴掌,甚至枪毙逃兵,老兵欺侮新兵,都造成官兵对立,损害内部团结,削弱部队战斗力,这怎能行呢!红军要生存,就要靠政治工作,要以政治工作来保证部队的行动符合党的要求。”他的发言得到毛泽东的赞许。以后,他又自始至终参加了古田会议。
古田会议之后,李赐凡和王良率部北上宁化、东韶,在行军、作战的间隙,组织各大队传达学习古田会议决议,检查部队中存在的各种不良习气,整顿纪律,加强政治工作,收到明显效果。部队以全新的战斗姿态,绕到国民党军背后的江西乐安、宜黄等地开展游击战争,击溃了金汉鼎部的进攻,并组织干部战士大力开展群众工作,帮助地方建党建政。1930年3月初,在攻打唐云山旅的水南战斗中,李赐凡与一大队大队长陈光率部占住右翼的一个山包,咬住敌人连续激战一整天,为我方部队赢得了战机。第二天,红军四面围追,唐云山精锐旅被消灭三分之二,余部落荒逃入吉水以北。战后,陈光升任副支队长。一支队在李赐凡和王良率领下,随主力参加围困赣州,数日不克。部队转而开向南部,连克寻乌、南康、大庾、南雄、信丰等县。在创建赣闽粤一大块巩固的红色区域的斗争中,李赐凡和一支队立下了汗马功劳。
1930年6月,红一军团成立,李赐凡升任红四军第一纵队政治委员。他同纵队司令员王良一起,率部从闽西打到湘东,攻占了南昌南面的樟树和浏阳的文家市。8月,红一军团与红三军团会合组成红一方面军,随后第二次围攻长沙未克。红军撤围长沙后,毛泽东、朱德发布了进攻吉安的命令。10月3日晚,红军开始攻城。李赐凡与一纵队随四军从左翼的螺子山出击,首先攻下真君山的敌人阵地。接着,一纵队的一部从西面攻进城里,因后卫部队未接上,又被敌人反击出来。战斗持续到第二天傍晚。军团在真君山前沿阵地召开军事会议,决定当夜解决敌人,打进城去。午夜,总部一声枪响后,埋伏在四周山上的红军和赤卫队员跃起冲锋。王良和李赐凡率一纵队担任攻城的第一梯队,在兄弟部队配合下,像猛虎般地扑向城边,用竹竿和梯子隔断敌人的电网,用稻草填满密布着竹钉的壕沟,奋勇向城内杀去。守城的邓英部惊乱异常,四处逃窜,除少数人乘船从赣江北逃外,大部分被歼。赣西南广大工农群众盼望已久的红军夺取吉安的愿望终于实现。
夺取吉安后,红军又一次进行整编,四军第一纵队改为第十师,由王良任师长,22岁的李赐凡任师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部队在永丰、宜黄一带整训中,各军开展了“肃反”、清查“AB团”的斗争,有的单位刮起了一阵无端怀疑、刑讯逼供和乱捕乱杀之风。起先是军保卫局通知十师,说师宣传队几个人是“AB团”分子,还供出十几个人;再抓再审后,牵出30多人,其中有几个还是湘南起义中跟随李赐凡一起出来的。如原井冈山前委委员毛科文的侄子、看护排长毛茂春被抓后即杀了;与李赐凡同村的战士李飞腾也被抓了;有个14岁的王东保,刚从十师调到军部做勤务员,也被人供出抓了。李赐凡同师长王良商量说:“这些同志大多是在敌人的枪眼下幸存下来的党员,他们怎么能是反革命呢?”王良也同意不再杀人。于是,李赐凡立即骑马与王长太到军部向罗荣桓政委和负责“肃反”工作的军政治部主任彭祜汇报,他们同意把抓起来的人放出来。这样,一批忠诚的干部战士得以保存下来,王东保等人后来成为人民军队的高级将领。
1930年冬,蒋介石调集10万兵力,分八个纵队,采取“并进长追”“分进合击”的战法,从江西吉安至福建建宁一线分数路由北向南,对中央根据地发动第一次反革命“围剿”。红军在毛泽东、朱德指挥下,采取“诱敌深入”方针,以少数兵力与敌保持交战接触,引诱迷惑敌人,使敌人连连扑空;而主力红军则向赣江以东战略转移,最后秘密在黄陂、小布地区集结待命。十师中有的干部和战士初时对这样的作战方针不理解,纷纷来师部请战,要求痛快地与敌人战个你死我活。李赐凡笑呵呵地对着大家解释说:“同志哥,你莫急嘛,你们在家里看过牛吗?你把牛鼻子牵住了,再野的劣牯牛也跑不掉的。敌人的鼻子现在也被我们牵住了,让他们到山沟里规规矩矩转去,到了它昏头转向、懒得再转时,嘿!看我们的朱总司令、毛总政委是怎样收拾这些龟儿们的吧!”经李赐凡一说,指战员中的急躁情绪也安定下来了。12月29日,国民党军第九路军前敌总指挥张辉瓒率十八师进入永丰县龙岗,并准备进犯距龙岗15公里的君埠。张辉瓒扬言“要剃朱、毛的头,彻底消灭红军”,骄狂不可一世。红军决定乘机在龙岗至君埠隘途埋伏大军,以歼灭张辉瓒师于运动战之中。当夜,朱云卿总参谋长向李赐凡和王良传送了总部命令。
第二天拂晓,龙岗被濛濛雨雾笼罩着,群山寒气袭人。朱德、毛泽东等总部首长亲临黄竹岭指挥。担负正面攻击的红三军首先打响了战斗,李赐凡与王良率领十师作为第二梯队从东北方向赶来,在上固未发现敌人,便迅速向南越过十二军阵地,从龙岗北面的高山上直冲而下,攻击张家车的敌人。开始,一连三次冲锋都未能奏效,有的队伍渐渐不支,战况吃紧。这时,李赐凡与王良跑到队伍前面,驳壳枪一挥,高喊“冲啊,冲上去就是胜利!”部队顿生虎气,战士们高叫着“打到龙岗去,活捉张辉瓒过年!”一举攻下了张家车。十师紧接着又抢占了龙岗西北面的高地,与友邻部队一起以优势兵力将敌人的师部和两个旅切割包围,形成了对外阻敌增援、对内防敌突围的有利态势。敌军顿时大乱。当张辉瓒派出一个团要去为戴岳旅解围时,还没来得及辨明方向,就被十师及邻近部队一举歼灭。下午3时,朱德发出全面攻击命令,几百支冲锋号一齐吹响,红军从四面八方涌向龙岗,国民党军9000人马都成了瓮中之鳖,大部被俘。
战斗结束后,十师负责打扫战场。清查俘虏时,唯独不见敌师长。李赐凡说:红军把龙岗围得铁桶一样,张辉瓒就是长了翅膀也难飞出去。李赐凡与王良立即组织搜山,在万功山一棵大枫树旁,师部管理科科长陈茂发现了张辉瓒的狐皮大衣,后来终于在一个山洞里把两手抱着脑袋缩成一团的张辉瓒拖了出来。顿时,战地群山一片呼唤:“张辉瓒被捉住了,张辉瓒被捉住了!”李赐凡轻蔑地斥问张辉瓒说:“到底是你剃朱、毛的头,还是朱、毛剃你的头?”张辉瓒全身哆嗦,好一阵子才叩头求饶说:“是朱、毛剃我的头。”路旁的俘虏兵和群众围上来,争着要殴打张辉瓒,责骂他扣了士兵的军饷。李赐凡劝住大家,叫战士把张辉瓒押往红军总部。
龙岗大捷的第三天,十师又与红十二军一起,乘胜追至东韶,再歼敌谭道源半个师。紧接着,王良、李赐凡率十师和萧克、张赤男的十二师又一鼓作气,连克广昌、南丰。蒋介石发动的第一次“围剿”被彻底粉碎。
蒋介石接二连三纠集重兵向革命根据地“围剿”,李赐凡和王良率十师多次受命与敌人正面决战,打了不少硬仗。尤其是在第三次反“围剿”的兴国高兴圩、老营盘血战中,李赐凡亲自带领十师敢死队冲锋,与敌人一个山头一个山头地互相争夺,战况空前惨烈。当敌五十二师在红军打击下向吉安撤退时,在方石岭又遭红军阻击,终被全歼。该师长韩德勤本已被我俘获,由于大家不认识他,被他佯称伙夫获释逃脱了。后来,李赐凡与军部的梁必业等人为此编了一个小剧演出,生动地刻画出韩德勤的丑态。李赐凡还在剧中饰演一名诙谐有趣的老表。
1931年11月,王良调任十一师师长,由陈光继任十师师长,李赐凡仍任十师政委。十师遵照部署,在地方赤卫队的配合下,在石城县屏山、珠坑、横江一带围困地主土匪盘踞的山寨土楼,先后攻下多处土围子。
这时,驻守宁都城的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准备起义。中革军委决定派红四军迅速前往宁都城外的会同“相机予以协助”。12月13日午前,李赐凡和陈光率全师攻占会同。第二天,李赐凡和陈光又亲率一个连接近宁都城附近侦察情况,了解城内动静,及时向军部和中革军委提供军情。12月14日宁都起义成功,季振同、赵博生、董振堂率二十六路军1.7万余人参加红军。16日成立了红五军团。
1932年1月,红军围攻赣州,打了一个月未克。李赐凡率十师先做监视部队,后与十一师攻打赣州南边的新城,消灭广东军阀余汉谋一个独立旅,占领了新城。红军撤围赣州后,以四军组成东路军再进闽西。随军行动的毛泽东根据漳州守敌虚弱的情况,决定攻克龙岩后向闽西南进军,直下漳州。4月16日下午,红军进抵离漳州城15公里的天宝大山下,李赐凡和陈光率领十师迅速占领天宝大山下东部的各攻击位置,与山上守敌严阵对峙。
天宝大山是闽南有名的大山岭之一,也是漳州城外的天然屏障。漳州守敌是蒋介石嫡系第四十九师张贞部。张贞得知红军进逼漳州的消息,一面飛电福州告急,一面将主力分左右两翼布防在天宝大山,企图凭险顽抗。红军决定集中优势兵力,采取正面主攻和侧面狙击配合,依次消灭敌人。19日拂晓,一声攻击令后,十师首先配合十一师攻下了杨梅岭、风霜岭的敌阵;随后,十师直攻大尖山守敌。李赐凡率领一支队伍冲向九龙江支流的永丰溪,但溪上的宝明桥正处于敌人火力的封锁之下,部队难以从正面过桥。李赐凡果断指挥战士们撤到下游窄谷处,涉水过河后,立即组织对山上敌人仰攻。经过激战,他们占领了大尖山东侧的敌阵。这时,军参谋长聂鹤亭也来到十师阵地,与李赐凡一起指挥战士们在大尖山到天宝镇一线与据险顽抗的敌人格杀,拿下了天宝阵地。敌主力王祖清旅被消灭得干干净净,防守在笔架山、榕子岭的敌杨逢年旅被迫撤退。接着,李赐凡不顾胳膊已受枪伤,与陈光会合后,共同指挥部队,一鼓作气地从高耸的天宝山冲将下来,横扫残敌。敌师长张贞闻风丧胆,慌忙带领余部弃城逃窜。20日清晨,李赐凡率部浩浩荡荡地开进漳州城。
不久,国民党政府拼凑40万兵力,准备对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东路军奉命回师赣南,经过长汀县大禾地区时,李赐凡随四军军长王良去察看一个地主土围子,突然敌人射来冷枪,王良不幸牺牲。李赐凡与全师官兵极为悲愤,发誓为老师长讨还血债。7月9日,红军集结在广东省南雄的水口地区,同20个团的粤军展开剧烈的拉锯式争夺战。十师于10日拂晓开到战场,会合五军团在主阵地上打得非常英勇。李赐凡在阵地前沿不断变换指挥位置,并从牺牲的战士手里抱过机枪,向敌人狠狠扫射,他的眼皮也被敌人弹片擦伤。许多战士手持大刀与敌人肉搏,战场杀声震天,景象极为惨烈,为红军战史上罕见。在红军沉重打击下,敌军溃败,撤退到南雄。此后,在乐安、宜黄战役,闽北的黎川、建宁、资溪、金溪等一系列重要战斗中,十师都担负着主攻的任务。
位于江西省宁都县小布镇炉下广场的李赐凡烈士像
李赐凡作為政治委员,梁必业说他“不仅政治工作出色,军事指挥上也很出色”,萧克说他是个“思想开朗、有文化的英勇善战的好政委”。有的战士作战勇敢,常常同敌人死打硬拼,他每次战前作动员时便向战士们说:“我们不是为死亡而战,是为求生、为人民解放而战。”他教育大家要动脑筋,多长几个心眼,讲究战术,多打好仗,打胜仗。正因为他和王良、陈光几位师首长都能在枪林弹雨中身先士卒,思想工作上以身作则,对部队建设认真负责,才带出了一批批英勇优秀的干部,第十师也因而在历次反“围剿”中敢打大仗、恶仗和胜仗,愈战愈强,威震苏区,成为战斗力最强的红军主力师之一,多次受到中央军委的表彰和嘉奖。
1932年底,红军在闽西的黎川再次整编,四军缩编为十、十一两个师,直属一军团指挥。李赐凡由十师政委兼任师长,陈光调任十一师师长。1933年1月1日,数万红军从黎川誓师北进,秘密向金溪开进。1月4日,部队进至黄狮渡时,遇上国民党军第五师周士达旅,十师首当其冲,即同其他部队一起,一举攻下黄狮渡,全歼该旅,俘旅长以下1000多人。第二天,李赐凡到龚村红军总部参加会议时,朱德赞扬李赐凡指挥十师在黄狮渡速战速决,取得了大胜。
1月8日,红军以十师、十一师为主力,继续由金溪沿公路西进,迎战从浒湾来犯之国民党军十四师、二十七师、九十师。在枫山铺即与敌吴奇伟、孙连仲师各一个旅共六个团的敌人遭遇,遂在公路两侧展开激战。敌二十七师一部抢先占领了公路北侧新岭前方高地,居高临下,掩护其大部向红军攻击,把红军压在公路两侧。红军分头迎击,愈战愈勇。总政委周恩来这时也来到硝烟弥漫的十师前沿阵地,高举手臂号召:“同志们,为苏维埃奋斗到底就在今天!”红军战士在周恩来号召激励下,更加英勇杀敌。李赐凡坚定地指挥部队向敌人冲锋,邻近的三军团也发起猛冲,红军攻占了新岭前方高地。接着,李赐凡受命领着十师的一部在山头上正面阻击敌人。此时,敌人调来飞机轰炸,红军伤亡增多,形势对红军很不利。敌人步步向十师阵地压过来。李赐凡果断地把师部的谍报班、警卫班、通讯排等凡能战斗的勤务人员都组织起来,投入战斗。他马刀一挥,高声呼喊说:“同志们,跟我来”,便带头向压过来的敌人猛扑过去。战场地域不大,枪声震耳欲聋,战斗异常激烈。这时,敌人一颗炮弹在李赐凡身边爆炸,他的双脚被炸成重伤。师部的看护排排长吴树隆急忙要背他下去,他一把推开吴排长,坐在血泊中咬住牙根向战士们喊道:“同志们顶住!只要保住阵地!”正在这危急时刻,军团长林彪、军团政委聂荣臻等赶到,在前沿阵地上直接指挥战斗,士气顿时大振,稳住了阵势,最后打垮了敌人。
浒湾战斗胜利结束后,李赐凡被转入广昌红军后方医院治疗。由于左腿骨已被炸碎,加之医疗条件有限,不得不锯掉了左腿,装上假肢,靠双拐行走。治疗期间,他还代理过一段医院政委。为了早日返回前线,他扔掉拐杖,苦练骑马。只有一只腿,在马上很难掌握平衡,他多次被摔下来,有时衣裤也被血肉粘住。来看望他的战友见了也禁不住流泪,可他却坦然地笑道:“锯掉只腿算什么!我们是革命军人,只能流血,不许流泪”。他的刚强意志和乐观性格,极大地感染了全体医护人员和红军伤病员。
1933年春,李赐凡被派往中央苏区的腹地江西省军区工作。开始时,他担任军区军事部长和武装力量动员部主任;6月间,继罗荣桓任军区政治部主任;以后又兼任省少先队党代表。
扩红工作是当时中央苏区的一件大事,也是武装力量动员部的主要工作。李赐凡刚一到职,就面临着中央政府给江西下达的每月扩红8000至1万人的繁重任务。为胜利完成扩红任务,李赐凡带领动员部的同志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使青少年自愿报名参加红军;扩大少先队和赤卫军组织,进行野营训练,使他们适应军旅生活,然后逐步升级,编入红军;以中央号召为动力,大力开展“红五月”突击扩红运动。这些措施后来证明都是非常有效的。李赐凡首先选择了经济条件较好、群众觉悟高的兴国县作示范,通过深入细致和广泛的宣传教育工作,创造了该县赤卫军模范师4000多人全体加入红军的突出典型,继而推动博生、胜利、赣县、公略、永丰等县参加红军的热潮。“父送子,妻送郎,参军参战保家园”的动人景象,随处可见;整排整连整营赤卫武装参加红军开赴前线;作为红军预备兵员的“少先队模范团”“工人师”“模范师”,也在各地相继成立。仅在“红五月”,江西省就给红军输送26529名优秀兵员,为扩大红军作出了重大贡献,受到中央政府的高度赞扬。当时出版的《红色中华》《红星报》以及《红色江西》等苏区报纸,都大力宣传兴国及江西省的扩红经验。
位于江西省宁都县小布镇炉下广场的李赐凡烈士家书石刻
1933年8月5日,少共国际师在宁都成立,当第一任师长陈光接过少共国际师的军旗时,为组建这支部队付出巨大心血的李赐凡,扔下拐杖急步上前,两位战友紧握双手,同声勉励:保卫革命,保卫苏维埃。
1933年8月,中央军委为在革命战争中有特殊功绩的红军指战员颁发第一批红星奖章,李赐凡获得了这一殊荣。9月,在中共江西省第二次代表会上,他被选为中共江西省执行委员会委员。12月,又被推选为江西苏区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主席团成员,在会上作了扩大红军与地方武装问题的工作报告,并当选为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执行委员。1934年1月,李赐凡与李富春、曾山等一起赴瑞金参加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并在大会上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届中央候补执行委员。李赐凡又一次受到中央政府表扬,并被授予银质奖章。
第五次反“围剿”深入进行之时,红军分东南、中间、西线几个大战场同敌军展开激战。由于“左”倾教条主义的干扰,红军丧失了战争的主动权,打得很不顺利,指战员心里充塞着怨气。李赐凡在《红星报》《红色江西》等刊物上相继发表文章,对战局发表意见。在《粉碎地方武装中的机会主义动摇》一文中,他以江西军区所属一些部队的战时表现为例,尖锐批评有些在敌人“堡垒政策”面前先是轻敌硬拼,继而走上害怕逃跑和悲观失望的机会主义动摇。他提出:“要坚定地方武装中党的领导,保证我们队伍中思想上布尔什维克的一致。”他建议,地方红军要更大胆深入敌后发展游击战争,勇敢地配合主力红军打破敌人的“围剿”。他狠抓红军兵员,要求地方武装和赤少队支援红军进行反“围剿”。他提出要吸收广大劳动妇女加入赤少队的主张,做到每个赤卫队员都要有一件武器、一根扁担,五个人共一副担架,随时准备动员参战。1934年4月2日,他又以省少先队党代表名义,与省少先队总队长王昌豆发布训令,号召苏区青少年动员起来,大做军鞋,替军属耕作,县与县、区与区开展竞赛,用实际行动支援前线红军作战。
1934年5月,中央決定成立赣南省赣南军区,作为反“围剿”的最前线,李赐凡调任赣南军区政治部主任。他不顾身上数十处弹伤,拖着一只假脚,转战在赣江两岸。陈毅在兴国老营盘战斗中大腿负重伤后,李赐凡便担负起江西军区司令部的工作。他马不停蹄,夙夜匪懈,忘我地工作和战斗。马是李赐凡行走的主要支柱,一次,参谋人员谢德谋受了伤,李赐凡便把马让给谢参谋,自己拄着两根拐杖,顽强行军。
李赐凡牺牲地——江西省宁都县小布镇岩背垴
数年的戎马生活,磨炼出李赐凡刚强的意志。在转战中央苏区的几年里,他数次写信给家乡父老兄弟。有次,他寄上自己佩戴红星奖章的照片给父亲,并在信中表示:“赐凡现在远驰他乡,舍了小家,然为的是国家,走的是正道,志在为劳动阶级打出天下,改变富人当道贫者受欺之现状;待黑暗的统治溃灭之日,吾当回归故里,或从教,或务农,以报效乡土父老养育之恩;纵然不日疆卧沙场,吾于九泉之下当含笑耳!”
红军长征前,李赐凡于9月间临危受命,留任江西军区司令员。10月26日,他与曾山带领军区与省苏维埃政府人员撤出宁都七里坪和李园村,转至安福西甲村。在这里,召开了军政工作会议,研究部队的行动和策略问题。会议决定,首先要牵制敌人兵力,掩护红军主力转移,然后向东固山区集结,开展游击战争;根据斗争需要,撤销省军区和省苏维埃政府,联合成立江西省军政委员会,统一指挥游击战争。在李赐凡提议下,将宜黄、洛口、永丰、公略、兴国、万太等县地方武装改编为江西工农红军独立第一团、第二团,其他各县武装也统一改为挺进游击队。不久,中共公(略)兴(国)万(太)特委又组织了江西工农红军独立第四团。
会后,李赐凡与曾山即率独立师、军区安南团、省苏维埃政府保卫局机关人员以及部分游击队共4000余人转到竹坑、陈塘及麻田等地,牵制国民党军进攻,掩护红军主力转移;以后,又在金竹坑、小布、树陂、上潮等地开辟新游击区。李赐凡领着军区警卫连驻扎在小布的布头村,与原苏维埃政府干部应秋国、应益珍等人一起,到周围各村发动群众抗租抗粮反霸活动,并四处张贴标语,宣传白军士兵也是工农出身,号召他们不要打真正为工农谋利益的红军,要与红军共同抗日,挽救民族危亡。警卫连还利用各种办法和巧妙战术灵活打击敌人。
修建在江西省宁都县小布镇炉下广场的赐凡亭
由于敌我悬殊太大,尽管李赐凡和曾山等人尽了最大努力,仍未摆脱被“围剿”的困难局面,斗争越来越艰苦。到年底,他们已被围困在宁都县的源头、石公坑和羊州一带很小的圈子里,形势险恶。李赐凡同曾山商量,决定分三路冲破敌人封锁,向兴国和东固山地区突围。李赐凡考虑自己行动不便,把主要的部队独立师和安南团交由曾山率领,干部游击队由胡海和洛口游击大队大队长宁春庭带领,自己身边只留原省军区的一个警卫营、教导队。1935年1月,李赐凡率领这一路兵马,来到宁永交界的小竹篙岭山脊处,发现山下到处驻满了国民党军队,李赐凡下令将所有辎重军用器械就地掩埋,轻装上阵。在转战中,李赐凡这支队伍与另外两路失去联系,未能向预定方向突围出去,不得已改向龙岗,准备重返井冈山去坚持斗争。在极为严峻的形势下,他向战士们鼓气说:“做胜利时的英雄容易,做失败时的英雄不易。同志们要有勇气做失败时的英雄,革命的胜利总会到来的。”在龙岗附近,部队再次与强敌遭遇,打了一仗,李赐凡的右脚也被打伤。他果断地命令营长和指导员带领队伍继续前进,自己和爱人邱姗姗及两名警卫员于1月中旬辗转返回到小布陂下村。
此时正遇大雪封山、滴水成冰的严寒季节,老百姓躲在家里不敢出门,李赐凡一行饥寒交迫。为了充饥,他将战马也宰了。李赐凡的湖南籍警卫员老杜第一次反“围剿”时受伤,被安排在小布大土楼村养伤时,娶了老婆,妻兄温善勤是红军交通站的秘密交通员,所以对周围的情况比较熟悉。经老杜提议:他们选择岩背垴一个崖洞隐藏。小布岩背垴有户单家独户人家,位置较为隐蔽,岩背垴处在钩刀咀大山之中,背靠大山,前面是一处高40多米、宽约7米的悬崖,崖中间一条瀑布倾泻而下。石崖左侧,一条羊肠小道盘旋而上。
山下的国民党军九十四师、九十八师全部云集小布到处搜捕。1月17日,国民党军突然窜上岩背垴,幸亏李赐凡等人早有准备,在山上躲了起来,才侥幸脱险。21日,国民党军再次搜山,李赐凡、老杜和另一名警卫员躲在屋后冬茅丛里。李赐凡一不小心,滑了一跤,把原先伤腿的骨头跌断了。从此,便寸步难行了。邱姗姗和温善勤为掩护他们,被敌抓走,第二天,邱姗姗被押送到宁都县城囚禁。2月3日,正是农历除夕,李赐凡叫老杜摸下山去买点东西吃。老杜拿着李赐凡给他的国民党钞票来到小布渔行街,看见有人赌博,将钱全部输光,只好空手回到岳母家里。岳母做了些糯米丸子,装了一壶水酒交给老杜带上山去。原来,老杜下山后,留在山上的警卫员背着李赐凡寻找埋藏金银和文件的地方,不小心坠下山崖摔死了。财迷心窍的老杜也很想占有李赐凡保管的财物,心中暗喜,觉得机会来了,一边假装热情地劝李赐凡喝酒吃糯米丸子,一边拿出手枪朝李赐凡头部开了一枪。李赐凡当即倒地牺牲。
许多熟悉李赐凡的将领们每每谈及他时,怀念之情溢于言表,对他的评价是:英勇善战,文武兼备,既是卓越的军事指挥员,也是模范的政治工作者,是个具有钢铁意志的共产党员。(编辑 黄艳)
作者:中共宁都县委史志办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