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 伦
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中,提出过一个在建筑史上影响深远的观点:所有建筑都应根据坚固、实用和美观的原则来建造。这实际上是判定建筑是否讲伦理的基本原则。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建筑业一方面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另一方面也出现了一些令人忧虑的问题。例如,许多大型公共建筑和商业建筑不同程度存在贪大求洋、盲目模仿抄袭和丧失民族地域特色的问题。在城市规划领域,城市规划存在的缺乏前瞻性和刚性问题,也给城市发展带来了不少问题。秦红岭教授的新著《建筑伦理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年)不仅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刻反思,还为建筑活动和城市规划提供合理的价值指导。
秦红岭教授长期专注于建筑伦理问题的研究,这本《建筑伦理学》是她十余年建筑伦理思考与研究的一个总结性成果,全书信息充盈,文图并茂,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该书揭示了建筑伦理的价值基础,挖掘了建筑活动和城市发展的伦理因素,较为系统、清晰地建构了建筑伦理学的理论框架,是具有重要理论和应用价值的开创性研究成果。
首先,该著作理论体系框架新。全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 “内涵与历史”,主要从学术史角度考察建筑伦理的研究状况,从建筑文化史的维度梳理和阐释中西方建筑伦理思想发展的主要脉络和基本理念。中篇“基础与理论”,是建筑伦理的核心,主要阐述建筑伦理的价值基础和基本原则。下篇“实践与应用”,探讨了建筑领域中的伦理问题和职业伦理、工程伦理和城市规划等伦理问题,脉络清晰,结构严谨。该著作遵循历史脉络梳理、基础理论阐释、实践应用探索这一历史、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路径,不仅具有历史意识和跨学科的理论分析,而且注重作为应用伦理的实践品性,形成了建筑伦理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
第二,该著作提出了不少创新性观点。已有的建筑伦理研究,大都是狭义的建筑伦理,研究视域更多集中在从一定伦理观点、伦理原理出发对建筑文化与建筑师的职业伦理进行研究。当代西方建筑伦理研究中,有学者甚至直接将建筑伦理归结为建筑从业者的职业伦理。该书所探讨的建筑伦理,则是一种广义的建筑伦理学,将研究视域从传统建筑学的对象扩展到建筑工程活动与城市规划领域,这样就打通了建筑伦理从狭隘、静态性的研究向广泛、动态性研究的通路。有关中国传统建筑的伦理内核问题,其实不少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探讨。但作者在本书不仅系统阐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伦理内涵,而且从殷周分析到清代,以“宫室之制”与“宫室之治”两个概念详细解读了中国传统建筑的伦理品性。作者提出,“宫室之制”指古代建筑的礼制化,即宫室建筑在形制上的程式化和数量上的等级化,以宗法伦理制度形态表现出的一整套中国古代建筑等级制度是其典型表现;“宫室之治”指的是在“宫室之制”的基础上,使建筑发挥维系宗法政治秩序的显著政治功能,并成为划分和巩固等级人伦秩序和推行道德教化的伦理治理方式。在建筑伦理的价值理论部分,作者提出了“建筑善”和“建筑美德”这两个大胆的概念。有关建筑伦理的价值理论,关注的是建筑行为或建筑活动中道德原则、道德规范的内在基础,即确立一种有关建筑善恶的价值观,以此判断建筑发展是否促进和提升了人类的福祉状况。本质上说,这就是建筑的善恶问题。“建筑美德”中的概念“美德”,作者延续的是亚里士多德意义上的美德概念,指的是使人或事物成为完美状态并具有优秀功能的特性和规定。因而,所谓建筑美德就是一种使建筑给使用者带来幸福的,并使其能够出色发挥功能的品质或秉性。进言之,建筑美德是判断建筑精神价值尤其是道德价值的基础,是建筑所表现出来的一种造福于人、让生活更美好的精神品质。通过对“建筑善”和“建筑美德”这两个概念的阐发,作者对建筑伦理做出了独特的理论阐释。
第三,该著作实践应用部分内容扎实。如作者所说,当代西方建筑伦理研究中,建筑职业伦理的研究进路占有重要地位,取得的成果也最多。从建筑活动的实践维度来看,建筑职业伦理处于中心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有力地推动了建筑职业共同体的伦理自觉。因此该书第七章以建筑职业共同体的主要技术专家即建筑师、土木工程师和城市规划师为例,探讨了建筑职业伦理问题。建筑工程伦理是工程伦理研究的重要分支领域,对其进行深入探讨,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该书在讨论建筑工程伦理时,重点阐述了建筑工程中的环境伦理问题,并以工程正义为例,审视了建筑工程决策中的伦理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有关城市规划伦理的论述中,作者明确提出了城市规划是一种伦理实践的主张,分析了城市规划与伦理之间的内在关联,提出作为一种公共政策和伦理实践的城市规划,主要应当遵循公共利益优先性原则、规划正义原则和人本规划原则,它们是判断的评价城市规划正当性、合理性和有效性的基本价值标准。
第四,该著作研究方法上将理论阐释与案例分析结合得好。建筑伦理是交叉应用伦理学科,宜采用跨学科研究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作者不仅从多维视角对建筑伦理进行了理论分析,同时在文中阐述23个案例的基础上又在附录中进一步详细阐述了19个建筑伦理的典型案例。这些案例有历史案例,也有现实案例,更有围绕知名建筑师所发生的经典案例,理论分析与案例分析的结合,不仅把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有机统一起来,而且提升了该书的可读性。
总之,通观全书,不仅给读者提供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建筑伦理理论框架,并通过建筑伦理历史的分析,为未来建筑伦理学科发展提供了参照。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无论是特大城市,还是中小城市,都存在着前所未有的建筑伦理、城市规划伦理问题,建筑业和城市建设也需要价值引领,《建筑伦理学》无疑为理论构建和建筑实践作出了双重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