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 斐 颜 峰
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普外科,山东 泰安 271000
品管圈(QCC)为品质管理圈的简称,是以全员参与的方式,持续不断地推行管理及改善自己的工作场所,提高护理质量的工作方法。QCC活动最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Deming和Juran教授的统计和管理课程,由日本石川专馨博士于1962年倡导并在日本推行[1],后来在英国、法国、韩国等地得到广泛应用[2],现已被广泛应用与医疗服务质量的持续改善过程[3]。在我国台湾地区医疗服务领域 , QCC是各医院最重要最普及的医疗管理手法[4,5],而我国大陆医疗行业的QCC活动始于1993年。近年来,这种活动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消化内科中,主要应用于胃肠减压患者[6]。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有效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及主观能动性,能不断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7]。胃肠减压是利用负压吸引原理,将胃肠道积聚的气体和液体吸出,以降低胃肠道内压力,改善胃肠道血液循环,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和吻合口的愈合。对胃肠道、胆道手术来说, 术前留置胃管还能有效减少麻醉中及手术后的并发症, 对术后恢复极为重要。在留置胃管过程中,存在多种因素造成胃管引流不畅,使减压效果下降,减压效果是否有效又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康复,因此提高胃管的通畅率、保持引流通畅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可因胃内容物过多、胃液过于黏稠、患者活动频繁等,导致胃肠减压管堵塞、脱落等情况发生,引流效果差,病程延长[8],故保持胃肠减压能持续有效地进行,在外科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为了提高胃肠减压管的有效引流,开展QCC活动是很有必要的。通过我科品管圈小组人员的共同努力,发现影响胃肠减压有效引流率的因素,提出了解决措施,取得满意的效果。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4年8月至2015年9月开展QCC前,我们科留置胃管的住院患者有效引流率的调查,由圈员制作查检表,认真填写,圈长统计,结果显示胃管引流160人次,引流无效20人次,有效引流率为87.5%。QCC活动后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1月,胃肠减压152人次,胃肠减压无效7人次,有效引流率为95.3%。两组患者性别、文化程度、职业类别、原发疾病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成立QCC小组,由一名本科学历主管护师担任圈长,护士长担任辅导员,圈员由各个年龄阶段护理人员组成。选定圈名为“为你心动圈”,“为”同“胃”,一语双关,把患者胃管的重要性记心中,时刻关注胃管的引流情况,保持胃管的有效引流,减轻患者不适。胃管置入是胃肠外科手术和胃肠减压必不可少的步骤之一,也是治疗疾病的一项重要措施,保持胃管的有效引流可以减轻患者不适,预防吻合口瘘,缩短住院时间,早日康复,保持有效引流可以减少护士疏通胃管的时间,减轻工作负担。
1.2.2 现状调查 目标设定:活动前期即开展QCC前,一次插胃管能保持有效引流率为87.5%,QCC成立后,克服困难,解决技术弱项,使科室的胃肠减压操作技术整体提高,一次插胃管能保持有效引流率达95.3%。
1.2.3 观察指标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判断胃肠减压有效或无效[9]。有效即患者无腹胀,无恶心呕吐,感觉舒适,胃管有胃液流出,每天引流量大于50 ml。胃管堵塞经过生理盐水冲洗或改变体位后症状改善用力挤压胃管无阻力[8]。无效为留置胃管每天引流量小于50 ml,患者自述腹胀,恶心呕吐大量胃内容物,查体上腹饱胀,上腹扣诊鼓音,可判断引流不畅。胃管堵塞经过生理盐水冲洗或改变体位后仍不能改善症状与引流[10]。挤压胃管有阻力需要拔出胃管重插。
1.2.4 要因分析 QCC小组全员经过要因分析,通过绘制鱼骨图确定了人、材料、方法、环境四个方面,共统计出5个要因,经过讨论确定健康宣教不到位,舒适护理不到位,固定方法不牢靠,置管时间长,患者依从性差为主要问题,是需要改善的方向。针对改善方向,拟定了五个对策群组,每个对策群组都有相应的细化对策方案:①制定胃肠减压操作细则,操作前详细评估患者,判断鼻腔情况,并做好解释工作,以取得配合。置管前5分钟患者口服盐酸利多卡因胃镜润滑胶浆,半分钟后缓缓咽下。准备18~20号胃管,测量置管长度,体表定位为发际至脐的距离约55~65 cm。充分润滑鼻腔及胃管前端。确定插管成功后用干毛巾擦干鼻翼两侧,给予双固定(先用Y型宽胶布,将Y型胶布从鼻根至鼻尖粘贴在鼻梁上,撕开端的两条胶布分别按顺时针及逆时针的方向向下螺旋贴在胃管上,再用帽带固定胃管经双侧面颊绕过枕后,在耳廓的上方打结固定),连接负压引流器,下压幅度为压力器的1/2~2/3。引流器卧位时固定在床单或枕头上,患者下床活动时固定在病员服上。②制定胃肠减压管的观察和护理要点,引流护理记录单挂于患者床尾,每2h记录1次,观察引流的颜色、性质、量、固定是否牢固,是否挤压,胃管受压处的皮肤情况,引流器的压力情况,有无折叠等。置管期间加强舒适护理。每日两次口腔护理,用温盐水漱口,每天滴少量石蜡油在插胃管侧的鼻腔中,以润滑鼻腔,减轻不适。给予雾化吸入,以保持口腔湿润,有利于口腔分泌物的排出。观察肠功能恢复情况,并嘱患者勤变换体位,以防胃管贴壁。若胃管被食物残渣或血块阻塞,可用20 ml的温生理盐水低压冲管。及时倾倒引流物,并保持压力适当。③制定引流记录单,将日期、通畅程度、量、颜色、性状、皮肤状况、压力以及措施做成引流记录单,记录每个人每天的胃肠减压引流量,并附有每人的签名,做好班班交接工作。④加强人员培训,定期进行护士关于提高胃肠减压有效引流率的技术培训,并定期考核。⑤制定健康教育表单,对留置胃管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其内容包括为什么要留置胃管,留置胃管过程中应如何配合护士以便减轻不适及提高一次性插管率,留置胃管期间应注意哪些问题等。可以通过讲座、假人示范、动手实践等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做好患者的健康宣教工作也是提高胃肠减压有效引流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其中计量资料根据正态性检验结果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行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百分率和构成比进行描述,采用配对χ2检验,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品管圈对胃肠减压有效引流率影响效果显著。QCC活动实施以来,参与人员有效提高了工作业绩,胃肠外科的护理人员组成了小组或团体,通过小组或团体间的相互分工和合作,采用品管工具加以分析,充分利用品管工具分析胃肠减压有效引流率低的原因,进而提供胃肠减压有效引流率,最终解决了工作上的难题[11]。胃肠减压152人,胃肠减压无效7人,有效引流率为95.3%,有效提高了胃肠减压有效引流率[12]。
3.1 QCC活动使每个护理人员都有参与决策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充分发挥了每个人的创造性思维,使胃肠减压有效引流率从QCC活动前的87.5%提高到了95.3%,见图1~3。
图1 脱管导致胃肠减压引流无效原因鱼骨分析图
图2 堵管导致胃肠减压引流不通畅原因鱼骨分析图
图3 长度不适引起的胃肠减压引流无效原因鱼骨分析图
3.2 有形成果
开展QCC以来,我科胃肠减压有效引流率由原来的87.5%提升至95.3%。目标达标率% =(改善后-改善前)/(目标值-改善前)=(95.3%-87.5%)X100%/(94%-87.5%) X100%=120%,见图4。
图4 有形成果
3.3 无形成果
开展品管圈以后,护理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凝聚力,自信心,责任心和积极性等方面都得到极大改善,见图5。
图5 无形成功之雷达图
我们开展品管圈活动以来,护理人员提高了操作技术,锻炼了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的判断能力,留置胃管的技术显著提高,使胃肠减压有效率由开展QCC前的87.5%提高到95.3%,减少了患者的痛苦,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由于留置胃管的一次性成功率提高了,患者满意程度也随之提高。提高了工作效率及护士综合素质。在进行QCC之前,护理人员采用传统留置胃管的方法,操作千篇一律,缺乏针对性,胃管引流无效率高,患者痛苦大。开展QCC活动后,护士学习了品管圈理论知识,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在置管前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做好解释,灵活掌握操作技巧,针对不同患者进行不同的胃管选择以及插管方法,使一次性成功率大大提高,节约了时间、人力及材料,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科学地解决了胃肠减压有效引流率的问题。
开展品管圈活动有效地调动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及主观能动性,增强了护士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PDCA循环,能不断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其优点是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创造性思维,以达到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13]。调动了护理人员参与专业改善、提升护理质量责任感和潜能,营造团队合作的行业氛围[14],充分发挥了团体力量,创造性的提高胃肠减压有效引流率的方法,这将为胃肠外科未来开展更多的QCC活动,解决更多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