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丽
(山东省菏泽市立医院电生理科,山东 菏泽 274000)
冠心病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或缺血性心脏病;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1]。冠心病多见于中老年群体中,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该病的患病率也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加之,中老年人多伴有高血糖、高血脂等疾病,也大大增加了冠心病发病的概率[2]。冠心病的病情呈现出进展性的特征,且对其的干预不及时,极易诱发心律失常;而由于心律失常的特殊性,致使临床误诊或漏诊的概率较高,不仅延误了冠心病伴心律失常最佳治疗的时机,而且还可能威胁到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命[3]。因此,选择一种切实有效的诊断方法,对于冠心病伴心律失常早期的治疗、改善预后、提升患者生存的质量等均具有积极意义[4]。本文主要选取了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诊治的61例冠心病伴心律失常患者,均给予其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诊断,对比、分析了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结果,现进行如下总结。
1.1 临床资料:数字随机法抽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1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27例;年龄在55~81岁,均值(64±1.59)岁;病程为1~17年,均值(9±1.56)岁。
1.2 方法:均给予61例冠心病患者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诊断,其中:①常规心电图诊断方法:嘱患者平卧并放松全身的肌肉;使用心电图仪12导联检测患者心电情况,增益调整到10 mm/mV,纸速调整为25 mm/s[5]。②动态心电图诊断方法:在常规心电图诊断结束后即可行动态心电图系统检测,24 h持续监测患者心率[6]。
1.3 观察指标:记录两种诊断方法对室性早搏早发、成对以及二、三联律,房性早搏早发、成对以及二、三联律,心房颤动、短阵室上速等的检出率。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统计软件统计分析两组各项临床数据,所有计数资料用(%)表示,检验用χ2,对照结果显示(P>0.05)表示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动态心电图检测室性早搏二、三联,房性早搏二、三联,室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成对,短阵室上速等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但两种检测方法房性早搏早发,室性早搏早发,心房颤动等检出率对比(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心律失常检出情况[n(%)]
冠心病多因心脏的冠状动脉发生管腔狭窄、阻塞而导致心肌供血的不足和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最终引发心肌梗死、心绞痛等疾病,甚至还会导致心力衰竭,最终危及患者生命[7]。心律失常是冠心病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其症状的轻重与心律失常类型、性质、血流动力学和心功能情况等密切相关,而重症心律失常极易造成患者的心悸、胸闷或是猝死等[8]。
冠状动脉造影是当前临床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的常用手段,但其属于有创诊断,对患者机体重复性、耐受力等的影响比较大,且诊断的效果不太理想[9]。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完善,许多无创的诊断方法被广泛应用到临床诊断中,心电图作为无创诊断的一种,其也是临床诊断心律失常唯一的标准,此种诊断方法更能够为临床医师判断病情、设计治疗方案提供参考的依据[10]。当前,临床较为常见的心电图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常规心电图,一种是动态心电图[11];其中,常规心电图在临床上的应用最久,但由于部分冠心病患者即便冠状动脉血管狭窄严重,仍能在静息的状态下供血,而仅使用常规心电图无法检验出来;甚至只有当患者发生急性心肌缺血性梗死时才会被诊断出,最终延误了疾病的治疗[12]。动态心电图又称“Holter”心电图,此种心电图能够连续24 h实时监测患者的心电活动,并提供患者日常活动、作息、进餐等时期心电图数据和资料,并有效监测心律失常性质、数量等,从而为临床医师诊断、治疗疾病提供重要的数据依据[13]。此外,动态心电图还能够记录心律失常持续的时间、频率和终止的规律等,并客观反映出患者在日常的状态下心律失常变化情况,从而为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治疗提供数据参考[1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的房性早搏早发,室性早搏早发,心房颤动等检出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动态心电图检测室性早搏二、三联,房性早搏二、三联,室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成对,短阵室上速等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郑光卓等[15]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由此表明,动态心电图用于诊断冠心病伴心律失常的准确率、检出率较高,更能够为临床治疗方案的拟定提供参考的依据。
综上所述,相较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伴心律失常,采用动态心电图诊断的价值更高,且操作比较便捷,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