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烟
传说:古代有一位勇敢的青年猎手,手持弓箭一路追逐着一只漂亮小鹿。从五指山开始,翻越了九十九座山,淌过了九十九条河,直追到这南海之滨。这是海南岛最南端的山崖,再往前是茫茫大海,无路可走。青年张弓崩弦、箭头瞄准小鹿;这时,鹿回头了……青年诧异地发现,小鹿变成了一个美丽少女。两人从此结为夫妻,在这南海之滨定居下来,男耕女织,生儿育女,成为这一方黎族百姓的先祖。
在这块土地上诞生的传说是美丽的,带有独特的浪漫气质。但凡传说,也必有一个无中生有的过程,其生成的土壤也必有相应的浪漫特质,我们也有必要深入地认识诞生这个传说的背景。
鹿回头半岛的地理与历史辨析
鹿回头半岛,三面环海,只有一条狭长地块与大曾岭(更多古籍标注为大真岭)相连,大曾岭再与狗岭(已更名凤凰岭)相连。半岛呈东北至西南走向,两侧分别相邻大东海、三亚湾,南面为浩瀚的南中国海。半岛分前山后岭,中间平地,地形两头隆起中间凹陷,呈现杠铃状。三亚河的东西二支流从北面的山地一路向南奔流,在遭遇鹿回头半岛的阻挡后才折身向西,注入三亚湾。山上的鹿回头雕塑,见证了三亚河汇流后的这最后一程。
传说中的鹿回头岭,其实指的是半岛最南端那座前山,海拔272米,三面环海,浪花激涌。前山为两座小山相连,即马鞍岭、水尾岭。依形状,马鞍岭即为史志记载的莺歌嘴岭。观其山形,前山就已呈现出鹿回头之势,自然就引人遐思。若从三亚湾岸线的中段看过来,鹿回头山地簇拥的形状更像一个佛祖头颅,线条粗硬,形态却祥和,似在海天之间展开冥思。而鹿回头雕像所在的山岭,本名南边岭,清末民初很多地图也标注为三亚岭,可见其与三亚河的因承关系。
《崖州志》“舆地志二”载:“鹿回头岭,城东一百三十里,高三十丈,有连珠寨,宋土贼陈明甫筑为巢穴……莺歌嘴岭,城东一百三十里,滨海,与鹿回头岭相连。”这里所载的鹿回头岭,恐怕就是现在的水尾岭了。其中说到的陈明甫,为宋代在鹿回头岭和三亚河口一带据险劫掠的著名海盗。明代正德《琼台志》载:“咸淳三年,陳明甫、陈公发窃据临川,自驾双龙大舟,衣服、器用逾法越制,大书榜文自号‘三巴大王,睥睨军印,占本军五十余村税户……”。陈氏兄弟曾在郎凤岭凿石为栏,养殖玳瑁。后不堪官府相逼,占据鹿回头岭长达七年,在山上建立连珠寨,自号三巴大王,割据一方,劫掠往来商船,垄断贸易。朝廷派钦州太守马成旺率领亲军前往镇压,大战临川港,攻破连珠寨。陈氏败走,在马岭等地重招兵马对抗官兵,又历三年才击溃被擒,处以极刑。
可见史料记载的鹿回岭最早是与“土贼”相关联,宋元以后这一带也多有“土贼”记录,河口一带自元明以来都建有驻防营汛。可见山地多阻的崖东地区,王化未及,悍气旺盛;鹿回头半岛更因地理形胜,多被关注。前山后岭之间的平地,本是山体的连缀,加上海沙的冲击填充,形成一片宜居之地。这里很早就有人聚居,却因为林深海阔人稀,居民多无入籍,迁徙无常,历史记录也比较漫漶。追溯半岛原住民,在此居住最多不过六代,居住时间最长的是黎民,聚族形成了鹿回头村。明代有疍人陆续在三亚河口两岸歇脚,两岸的榆港社区、南海社区就是他们的家园;因为群体的渊源,位于半岛上的南海社区突破了三亚河界线,与对岸的榆港社区一并划归天涯区管辖。民国初年,又有西岛人陆续迁入鹿回头村。鹿回头村北面,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建成了鹿回头国宾馆,接待过很多早期的国家政要。除此之外,半岛大多时候都很荒凉,直到世纪初房地产业大兴,三亚成为该领域的宠儿,鹿回头地块因为紧邻市区,三面环海,也因此躁动起来,地段价值高歌猛进,高等级房地产和高星级酒店等项目纷纷来此圈地,如今楼房密集,鹿回头村和南海社区均已融淹没在高楼丛中。
特殊的山形地利,以及所栖居的海岛民族,赋予了鹿回头的经典爱情传说。因为这传说,南边岭被开辟成公园,山顶为原崖县黄流籍人士林毓豪主持雕刻的鹿回头雕塑,俯瞰全城,成为最临近市中心的人文景观。
因为这景观,更为三亚灌注了浓郁的浪漫气质,三亚也因此有了“鹿城”的美称。
经典传说的原色以及与山形地势的因承
因为是口头叙事,鹿回头传说也演化出了好些不同版本。比如受意识形态影响,黎族青年又变成一方残暴峒主家的长工,受驱使去取鹿茸,在路上又上演了虎口救鹿的一幕,然后追鹿,最后鹿回头,再喜结连理,回去让峒主受到应有惩罚……等等。
传说总与人文地理关联。琼南多山,地形灵动,容易催生浪漫故事。鹿回头半岛更像一艘将驶进茫茫南中国海的船舶,其地理形成,得益于南中国海与三亚河的雕琢。河水的从容与大海的激涌,在大自然界形成最美的交响,使得这一带山形地势都无比灵动,激发人们的想象。我走访鹿回头村,村民一再强调,鹿回头故事的发生地为前山的临海悬崖。当然,这地点更符合传说的内涵蕴藉,也符合历史记载。《正德琼台志》载:“(鹿回头岭)状如鹿,至海回头,海为所障。”
三亚河的东西二河,最初并不交汇,而是各自入海。后来二河上游的泥沙各自裹携而下,淤积成浅滩;在河水与海水的综合作用下,形成了河东与河西两块狭长滩地。滩地一直向南延伸,遇到鹿回头半岛的阻挡才停住南进而西流入海,两块滩地由狭长渐渐变得厚实;东西二河就在此聚首,然后汇入三亚湾。河东河西这两条半岛地块,形同博鳌玉带滩的生成;若干年后,玉带滩也会像这两地块般厚实。这情形,在陵水河、珠碧江等河的出海口也有类似的地理现象。
河西地块,在上世纪末还没有这般厚实整齐,存有宽阔舄湖。后来扩城造地,填了很多水域,河岸就变规整了。如春园路东北地块,基本都是在舄湖基础上填充而成,这一带如今只有在城市乐园以东可勉强可看到一点遗迹。而东河下游更容易见到遗迹,白鹭公园就存留着大面积的舄湖;且白鹭公园与东河之间原本就没有堤坝,只是浅滩。红树林见滩疯长,长得茂密了,水流进出不畅,又加速了淤积,使今天的舄湖面积大大缩小。而在唐朝临川县时期,这一舄湖应该一直延伸到了狗岭山麓,如山水国际小区中大量内湖,就是舄湖的遗留,通往大东海的凤凰路建成后,才加速了北侧舄湖的淤塞。
因为三亚河的下游流域水网交错,水流平缓,三亚湾三面为滩,开口处又有东、西玳瑁洲的岛链围合,海潮大多时候轻柔;“双洲对峙,状如两扉,涛浪汹涌,疍船从中往来”(《正德琼台志》),形成三亚湾“双洲门”。三亚湾滩地平缓,入海百米还不足以淹及周身,很少发生溺毙事件。由三亚河裹携入海的泥沙,堆积成了白排洲,改造成了人工岛,即凤凰岛。其在三亚湾的出露,就具有极强的隐喻性;且岛上的数幢流线形玻璃幕墙建筑,外形又给人以具有极强的阴阳性别暗示……一切,给三亚湾和鹿回头半岛以情意绵绵的感觉。
这一带,首先是黎族世居之地。因为归由崖州署理,陆续有汉族中的海南话群体和儋州话群体迁来,先后形成三亚里、临川里、儋州村。这里又处在“海上丝绸之路”要冲,也有东南亚回民陆续迁来,形成早期的番村。虽然各群体在历史上曾经因为生存空间而产生磨擦,但因为各群体人口总量都不成规模,大多时候还是和平共处。在潮汐的起落,季节的炎凉中,看太阳在大海中的升落,听椰林伴着涛声的喧响,心境更能达到平和,胸怀自然宽阔。并且在与大自然的融和之中,心底都会升腾起一种大爱……在灵动的地理环境中,拥有情爱的心境里,人们在日常劳作之余,难免不心怀逸兴,鹿回头的传说应运而生。
这故事肯定没有中原大规模部落战争中那种惊天地泣鬼神的厚重,也没有类似昌江县七差黎区中那兄妹因为找不到族人、妹妹纹面毁容与哥哥成亲繁育后人的那种辛酸悲凄……总之,这样的地理环境中生成的故事是轻灵的,平和的;但其爱的内涵也是博大深沉的,带着海洋的气息,海洋的胸怀。
有了鹿回头传说,鹿回头半岛的山从此被称为“情山”;相应,三亚湾也应该称为“情海”。三亚也因此成为一坐情感充沛的城市,在此生活的人们更多了浓郁的亲情,重姻亲,重朋友,各民族都是如此。即使陆续到来的“候鸟”人群,来到这天涯海角之地,其情感的浓度也是成倍增加。总之,这种情感关系也形成了这座城市的基调。纵使“天涯海角”,原本属一种很边缘化的地理概念,如今也演变为情人必须光顾的地方,兴起了一年一度的国际婚礼节……因此,鹿回头半岛是有内涵的,其文化蕴藉值得有更多的挖掘和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