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延云
中国古代刑侦手段分成八种,分别是:看脸、拷打、神鬼、做梦、试验、查书、推理和利用犯罪心理。古代利用犯罪心理破案跟现代的不是一回事,它更像是利用罪犯的某些心理特征来“挖坑”,使其自投罗网。下面讲的就是我国古代利用这种方法破获奇案的一个经典方法——摸钟。
宋代大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录了一则名为“陈述古擒盗”的故事。
陈述古的本名叫陈襄,宋代侯官(今福建闽侯)人,曾任枢密直学士兼管尚书都省事。他在担任建州(治所在今福建建瓯)浦城县县令时,当地一家富户夜里被盗,丢失了大量的财物,抓捕了很多嫌疑人,却不知道真正的罪犯是谁。
《梦溪笔谈》
陈述古说:“某寺有一钟,至灵,能辨盗。”然后派人去把那口钟抬来安放在后面的阁楼里,先举行了祭祀的仪式,然后“引囚立钟前”,对他们说:“这口钟的神奇之处在于,不是盗贼的话,摸它就不会发出声音,而只要偷了东西,摸它就会发出声响。”
然后,陈述古带领县衙官吏捕役郑重其事地向“神钟”祈祷,之后“以帷围之”,接着引领所有的犯罪嫌疑人逐一进到帷幕里面去摸钟。都摸完之后,钟也没响,这时陈述古让所有人举起手来,绝大部分的人手心都是黑色的墨汁,“一囚独无墨,乃见真盗”——原来陈述古在拉上帷幕后让人在钟上涂洒了墨汁,而真正的盗贼恐怕摸钟有声,所以不敢摸,于是两只干净的手掌暴露了他的犯罪事实。
清代笔记《咫闻录》也记载了一则奇葩的案子。
有个县里发生了一起奇怪的案件,晴天白日的,一个妇人倒栽在水缸里淹死了。刚开始,大家还以为纯属妇人不小心,打水时身体失去重心掉进里面,但很快有一个小孩子出来作证,说亲眼看见是邻居某甲趁着妇人汲水时,将她推进水缸的。
没想到,某甲被押解到官府之后,便大声喊冤。知府叫来证人对质。那个小孩子依然咬死了“是眼见邻居致死”。知府将小孩唤入署衙,用食物哄骗他,依然得不到有价值的东西。其他人都觉得既然如此,此案可以以某甲故意杀人告结,但知府总觉得某甲不像是个杀人的凶徒。
于是他把所有案件相关人等带到城隍庙,事先把庙中那口大钟的里面用煤灰涂黑,然后进行审讯,审到一半,突然让所有涉案人,都将手悬入钟内。知府特别强调:“昨晚我做梦,梦见城隍告诉我:此案虽然诡异,但他愿意助我一臂之力,能够将杀人者的名字写在其手掌上,你们把手伸进钟里之后,片刻即可拿出,但不许将手掌贴在钟上,不然城隍无法书写了。
等知府让悬手于钟内的人们把手拿出来时,一件令所有人目瞪口杲的事情发生了,每个人摊开都是清白干净的手掌,只有那妇人的公公手掌上一片黢黑,知府立刻吩咐将他拿下:“是你杀死了你的儿媳妇!”
而那老翁也當即认罪,原来他与某甲闹过矛盾,又一向看自己的儿媳妇不顺眼,那一日“见媳在水缸汲水,以手向后抬之,其媳翻入水缸殒命。”然后他重金收买了那个少年做伪证,诬陷邻居杀人,可惜最后还是因为不敢让城隍在手上写字,而将手掌贴在了钟内。
当然,古人利用犯罪心理破案,不会只有“摸钟”这一招,比如《宋史》中记载的泰兴县令刘宰破获的“富室亡金钗”一案,所用方法与“摸钟”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个富户家里丢了一支贵重的金钗,当时家中只有两个女仆在放金钗的屋子里做家务,所以怀疑她们监守自盗,便抓了送官。
两个女仆都喊冤,这要是搁在别的官员,直接就上刑了,而刘宰则在断案中极少采用刑讯逼供这种毫无技术含量的方式。他给两个嫌疑人分别发了一根芦管,说:“这是‘神芦,有能辨别真伪的作用,你们每个人拿一根回家去,明天再拿回来,没有偷金钗的人,芦管会跟今天一样长短,而偷了金钗的人,明天芦管会长出两寸。”
第二天一早,这两个女仆分别拿着自己的那根芦管回到县衙,刘宰一看,其中一根保持原样,另外一根则比昨天短了正好两寸,原来是偷金钗的女仆提心吊胆了整整一夜,担心芦管变长,就在今旱截去了两寸,反而导致了自己的暴露。
还有发生在太原的一起案子,一户民家,婆婆和儿媳妇都是寡妇,婆婆徐娘半老,整天卖弄风情,“村无赖频频就之”,儿媳妇看不过去,经常把那些聚于家门口的地痞流氓赶走。
婆婆嫌儿媳妇坏自己的好事,就要将她赶出家门,儿媳妇当然不肯,婆媳俩闹到县衙去,婆婆居然反咬一口说儿媳妇“不贞”,把儿媳妇气得目瞪口杲。
这种“家丑”最难说清楚。太原府也感到难办,听说临晋县令孙柳擅长断案,就把这个活儿派给了他。
孙柳初审之后,让衙役准备碎石头和刀子。第二天升堂,等一切放置妥当,孙柳把当地最有名的几个寻花问柳之徒唤来,让他们跪好,然后对婆媳二人说:“此案淫妇未定,奸夫却跑不出他们几个!你们家里本是清白人家,不幸一时为匪人所诱,错误全在他们身上,现在堂上有石头和刀子,本官允许你们自取工具,杀死这些淫贼!”
一听这话,儿媳妇跳将起来,“两手举巨石,恨不即立毙之”,而婆婆“惟以小石击臀腿而已”,儿媳妇举不起大石头,一眼瞄见刀子,抓了一把当胸就要往流氓地痞的心口戳,而婆婆则“逡巡未下”。这功夫,孙柳已经喝令衙役们制止了儿媳妇,然后说:“我已经知道谁是贞女,谁才是淫妇了!”一听这话,婆婆无奈地低下了头……
摘编自《北京晚报》
《咫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