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野
3月4日,德国杜塞尔多夫的“玫瑰星期一”狂欢节上出现了“美俄撕毁《中导条约》、放出核武恶魔”的场景。
由于美国政府在今年2月决定退出《中导条约》,3月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一项法令。宣布该国暂停履行该条约义务。核军备竞赛的阴影又一次出现,关于欧洲是否应部署更多美国大规模杀份性武器的争论也随之回归。
埃尔克·科勒的家是一栋双层别墅,距离德国北威州风景如画的埃菲尔国家公园只有咫尺之遥。
科勒家与核弹头同样离得很近,每枚的威力相当于34万吨TNT炸药,一旦爆炸,科勒目力所及的一切都会在几秒钟内蒸发。
“这是个好地方。以前我不知道这儿有炸弹,它们是秘密存放的。”这位白发苍苍的退休药剂师说,“当我发现(有炸弹)时,我想,军队已经不需要它们了。过几年它们就会消失。”
科勒抱有这种乐观的想法是近四分之一个世纪以前的事。为了最大程度地威慑对手,北约将核武库布置在“铁幕”周围。随着冷战结束,它们似乎注定要湮没在历史中,但事实恰恰相反。
欧洲的最后一批美国核弹储存在德国、比利时、意大利、荷兰和土耳其。法国和英国也有各自的核武库,不过与美俄相比规模很小。《中导条约》的保护伞已经作古,但欧洲民众对升级核武库以应对潜在威胁不感兴趣,美国部署更多、更新型的核炸弹与导弹的要求可能引发激烈抵制。跨大西洋关系已跌落至半个多世纪以来的最低点。对于美国总统特朗普可能提出的任何要求,欧洲人都本能地心存抵触。
“目前的情况非常明确:除了波兰和其他一两个国家,欧洲没有谁愿意部署额外的中程核导弹。”德国跨大西洋安全信息中心的军控专家奥特弗里德·纳索尔表示。
从法律和技术角度来讲,美俄在未来5个月内仍然能够挽救《中导条约》,但没人对此保持乐观。2月2日美国启动退约当天,普京表示,“俄罗斯不应也不会卷入耗资巨大的军备竞赛”“俄方就裁军问题提出的所有建议都摆在桌面上,且谈判大门仍旧敞开”。不过,到了2月20日,他的口气强硬起来。据报道,普京当天称,如果美国在欧洲部署任何短程或中程核武器,俄羅斯的回应将不止针对部署它们的欧洲国家,也将针对美国。
华盛顿上一次在欧洲厉兵秣马是上世纪80年代,那时冷战达到了高潮,西欧各国政府愿意接受美国的核武器,以应对苏联。然而,西欧民众不怎么乐意。带核弹头的“战斧”巡航导弹部署在欧洲时引发了大规模抗议,50万人聚集在西德首都波恩,掀起了该国有史以来最大的示威游行。在争议中,西德总理赫尔穆特·施密特的政府走向了崩溃。
1987年,美国总统里根和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签署《中导条约》,戏剧性地扭转了形势。成百上千枚美国和苏联核导弹被撤走并销毁,每一枚的威力都是广岛原子弹的几十倍。此后,苏联解体,欧洲似乎彻底摆脱了蘑菇云的阴影,储存在比歇尔镇附近美德联合空军基地里的20枚核弹显得有些多余了。
这些武器的存在从未得到正式承认,不论是其所有者美军,还是被授权使用它们的德军。但它们的存在也从未被否定,这是一个公开的秘密。每天早晨和下午,德国空军的“狂风”战斗机都会呼啸着划过科勒家上空,一旦得到命令,这些战机将以超音速将核弹投向目标地点。
科勒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买下这栋房子,是为了退休后颐养天年,那时核弹的存在还没曝光。如今,科勒已经在基地外参加过数百次示威,一直在为撤走这些美国货而努力。
这是一场有些孤独的斗争。北威州在德国属于政治偏保守的地区,当地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发展相当依赖军队。科勒的邻居可能偶尔在她背后偷偷竖起大拇指,但他们不愿公开支持她,有些人甚至对她怀有敌意。
“我去酒吧时,人们会对我说,‘你们这些家伙疯了吧,你想打碎我们的饭碗。”75岁的退休教师吕迪格·兰格勒长期参加反核活动,他说,“他们不愿意承认核武器威胁着全人类。”
有迹象表明,越来越多的人感到担忧。据报道,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爆发后,德国民众迫使政府关闭了全德的核电站,尽管当时核电占全德电能供应的四分之一。作为绿色和平运动的起源国家之一,反核运动在德国广受支持,示威者在下萨克森州的小镇戈尔雷本外占领道路、阻挠核废料运输车的镜头,是德国反核运动最具代表性的画面之一。
《中导条约》的失效再次刺激了德国人。德国媒体称,比歇尔基地外的抗议活动变得频繁,组织者计划在4月22日举行“史无前例的大示威”。
以往的抗议者大多是老年人,如今,一些年轻人也加入抗议,为运动注入了新鲜血液。“对我这一代人来说,核战争看起来很遥远,其实不然。”23岁的克拉拉·坦普尔说。因为去年在一次抗议活动中闯进比歇尔基地,坦普尔将在近期入狱服刑一星期。为了应对这样的抗议者,德军正在基地外围建造更高、更严密的安全围栏,造价约为1200万美元。
正是德国人普遍不喜欢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助推了德国的反核运动。民调显示,2018年只有10%的德国人相信,特朗普在国际事务方面做了“正确的事”。这么一位喜怒无常的人担任美国三军总司令和核武库的最高指挥官,使得德国人接受美国部署核武器时备感不安。
2018年8月,德国《星期日世界报》在头版头条发表文章《我们需要核武器吗》,配图将美国投向长崎的原子弹涂成了德国国旗的颜色。“自1949年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第一次不再站在美国的核保护伞之下。”德国政治学家克里斯蒂安·哈克在文中写道。
“这是唐纳德·特朗普时代德国安全焦虑的真实写照。”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康斯坦策·施特尔岑米勒在发表于《金融时报》的文章《德国会成为下一个拥核国吗》中写道。
“德国是否需要核武器”的论题一出,就迅速被德国专家们痛批“鲁莽、愚蠢、具有煽动性”。“对一个如此在意自己是否被欧洲孤立的国家而言,这无异于战略自杀。没有哪个主流政党会支持。”施特尔岑米勒称。
摘编自《青年参考》2019年3月14日
2011年11月26日,德国民众在丹嫩贝格参加反核示威,要求政府关闭核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