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诗画双璧的天台山是中国第一诗山?

2019-05-25 02:46吕新景
绿色中国 2019年3期
关键词:天台山浙东诗画

文|吕新景

在由浙江古藉出版社出版的《天台山诗画选》序言中,吕新景从历代诗人的数量、知名度,诗词的质量、知晓度,诗流派,以及对当今文化、经济、社会的影响等四个方面,把天台山与中国各大名山作比较,提出了天台山是“中国第一诗山”的观点。

天台山是一座盖世文化名山,声名早已远播海内外。天台县对外文化交流促进会组织编写、由浙江古藉出版社出版的《天台山诗画选》,翻看后,我觉得天台做了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编者左溪先生嘱我作序,借此机会我谈点对天台山诗画的感受。三年前,我在编台州广电《唐诗来了》栏目时,选了有关天台山的诗近百首,对天台山的诗有所了解。过去人们关注的是天台山的佛教和道教,佛教天台宗、道教南宗的祖庭都在此山。佛宗道源是天台山的文化标志,研究和宣传较多,对天台山的诗和画缺乏关注和系统研究。近年来,随着浙东唐诗之路研究趋热,天台山的诗画才真正的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我认为天台山的诗画,尤其是诗,是天台山另一重要的文化标志,是天台山三大文化标志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所以这本书补充了这方面的不足,是从另一方面表现了天台山的文化高度。

天台山本身就是天地间一首雄奇、瑰丽的诗。所以引得历代的诗人们川流不息,奔走在浙东的水路山道中,或寻仙问道,或搜微探幽,寻找他们心中的歌。从东汉葛玄开始,直到现代,到底有多少诗人画家来到这里,写过多少诗篇和画作实难以统计。仅有唐一代,就有近450位诗人奔走在这条畏途中,将天台山作为他们心中的目的地。这条路现在我们将之称为浙东唐诗之路。这一现象也成了中国文化史、诗歌史上一个独特的现象。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天台山就是一座诗山,你仔细寻找,仿佛每一处石壁上都刻着一首诗。天台山文化如果离开了天台山的诗,就好比天台山没有了春天的美。

中国的名山众多,引起诗人游览抒写的名山也众多,因此诗山众多,真是群峰耸峙。天台山也是这些群峰中的一座,而且我以为它是这些群峰中最高耸的一座诗山。根据是什么呢?首先是历代到达天台山的诗人之多,大诗人之多,诗作之多和名作之多。汉晋以降,天台山就已闻名宇内,仙道名士不期而至。葛玄、孙绰、王羲之、顾恺之、谢灵运等人就早已登临,或咏或赋,嘉作华章,为天台山扬名。至唐朝时,天台山俨然成了佛道名士心目中的圣山。唐朝是中国诗歌的高峰时期,据天台有关研究,奔走在浙东唐诗之路上的诗人达450位之多,其中有312位诗人到达天台山,留下了1322首诗。这312位诗人中几乎囊括了从初唐到晚唐各个时期的代表性诗人,从初唐时期的宋之问、沈佺期,到晚唐时期的罗隐、方干、杜荀鹤来了;大诗人李白、元稹、白居易、孟浩然、刘禹锡等也来了。他们来到天台山,有些人多次来,有些人则逗留很久,留下来多首诗作。用现代的话语来说,这样的豪华阵容足以压倒任何一座诗山。而且留下来的诗中,名作巨制亦多,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台晓望》,孟浩然的《舟中晓望》,元稹的《游桃源洞》,寒山的《闲游华顶上》等等。其次,天台山作为浙东唐诗之路目的地,是中国诗歌史上绝无仅有的现象。天台山位于东南沿海,远离中原,路途艰险。当年诗人们到天台山来非常不易,没有明确的目的,没有非常的毅力,是到不了天台山的。像当年谢灵运到达台州就带了几百人伐山开径才能通行。但是在300年的历史中,这么大的诗人群体往一座山上去的现象,在唐代是唯一的,在后代历史上也是未见的。这说明天台山在唐代诗人心中的地位是何等崇高。除了唐诗之外,宋朝亦有大量诗人到达天台山,留下了他们的诗作。第三,在中国漫长的诗史中,天台山本身产生了一位具有独特诗风、并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的诗人寒山。寒山隐逸山居的状态,充满哲理禅意的思想,平实朴素又含有机锋的吟唱语言,构成了寒山体诗独特的风格魅力,一直影响着中国诗坛,并在宋元时期就传到日本。在近现代,寒山体诗还影响到世界各地,在东南亚、欧美都有较大影响,甚至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嬉皮士运动也有寒山的影响。这也是其他诗山所不具备的特点。第四,这座诗山对当代浙东的文化、经济仍然产生积极影响和作用。在浙江省十三届人代会上,省政府把开发建设“浙东唐诗之路”写入了工作报告。现在沿路市县正在同心合力打造“浙东唐诗之路”,开发诗路的文化价值、旅游价值和经济价值。天台山在浙东唐诗之路建设中的龙头和核心作用是其他节点无法取代的。自然,天台山也会发挥它的带动作用。以一座诗山为一个地方文化旅游、经济发挥带动作用,并列入省级政府工作报告,这样的诗山也是绝无仅有的。综合以上的特点,我们完全有理由说,在众多的诗山中,天台山是一座最高大的诗山,是中国第一诗山。

天台山除了是一首诗,它还是一幅画。它是天地间一幅大美的画。它的大美山水同样也迎得历代书画大家前来。中国的山水画大约萌芽于魏晋六朝时期,到隋代从人物故事的背景中分离了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画种。唐时有了较大发展,如李思训、李昭道父子和王维的山水画。到了五代宋初,山水画形成了历史上第一个高峰,出现了荆浩、关仝、李成、范宽、董源、巨然这样一个大师级的画家群体。元明时期,山水画风格更加完备,流派众多。史上有元四家和明四家之说。至近现代,山水画家更是群星璀璨。纵观天台山在整个中国的绘画史尤其在山水画史中地位突出,书画大家也是纷至沓来,不绝于山。书画作品传世不像文字(诗歌)传世一样容易,大量的画作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但是从留存下来的书画作品,或从典籍记载以及大量的题画诗中,仍可窥见大概。天台专门编过一本《天台山历代题画诗选》,光这本诗集就收录了161首题画诗。

据记载,最早到达天台山的画家是东晋画家顾恺之,他写过《启蒙记》,记录了天台山的美,还画过《瑶岛仙庐图》。可惜都湮灭了。作为中国绘画史上第一个职业画家,留下来的画作寥寥无几。唐代天台山有本土画家项容,一说是郑虔门人。郑虔于757年贬为台州司户参军。郑虔曾被唐玄宗称作“诗书画三绝”,并落籍临海,成为台州史上第一个文化教育启蒙者。项容首创了泼墨画法,他的弟子王洽(默)发展了这一画法,他们是中国山水画泼墨画法的开创者,对后世影响深远。唐代与天台山有关的画家还有自请来临海任新亭监的顾况、李白《求崔山人百丈崖瀑布图》诗中的崔山人、画松的诗人景云等等。五代的著名画家厉归真、钟隐是天台人,也都画过天台山。可惜宋以前留下来的书画实物太少,现在能看到的是南宋以后的作品,如南宋重要画家赵伯驹的《天台山图》,周季常、林庭珪的《石桥罗汉图》。值得一提的是周季常和林庭珪是民间画师,用了十年时间,画了500罗汉图。

如果从书画来看,元明清时期是天台山书画的兴盛时期。元朝一代,有大量画作描写天台山。赵孟頫在宋亡后曾隐居天台山。元四大家的黄公望、王蒙、吴镇、倪瓒及赵雍、商琦、王冕、柯九思、王振鹏等都游历过天台山,有天台山的画作留世。到明清时期,来过天台山有作品存世的书画家更多。明四大家中的沈周、文征明、唐寅都有天台山的画作,数沈周最多。浙派的领军人物戴进、吴伟,浙派的后期代表人物蓝瑛都有天台山作品。明代三才子之一的徐渭有《刘阮忆天台山图》、《寒山拾得图》存世。明后期大家董其昌有《赤城霞暖图》。清初的四僧中,有石涛的《石梁飞瀑》,髡残的《苍山结茅图》等。金陵八大家之首的龚贤有《石梁飞瀑图》等留世。康乾时期扬州八怪中的高凤翰、罗聘等亦到过天台山,为天台山留下墨宝。如果要罗列这份画家名单,还有很长很长。

至于近现代的书画家到达天台山的就更多了,黄炎培、马一浮、吴昌硕、黄宾虹、弘一、郭沫若、潘天寿、丰子恺、张大千、赵朴初、陆俨少、饶宗颐、吴冠中、傅申等,大家纷至沓来。天台山在他们的笔下展现出五彩缤纷的壮丽画卷。从上述对中国画史上各个时期重要画家的梳理中,我们至少可以看出,天台山山水画的起点很早,从画史中第一个职业画家顾恺之开始,到开创泼墨画法的项容、王洽,他们都到过天台山甚至生活了很长时期。但天台山山水画的兴盛时期要晚于诗歌。天台山的诗歌兴盛时期是唐宋时期,而画的兴盛在元明之后,刚好有个衔接,这是否历史的巧合。元以后中国这么多重要画家来过天台山,画过天台山,不能不说又是一个奇迹。天台山成了他们的创作的重要摹本,成了他们心中的画。他们以天台山为题材的作品不仅是中华艺术宝库中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后人认识天台山的重要文化源泉。与天台山的诗歌相比,亦毫不逊色。

总之,天台山的诗和画是相得益彰的艺术。在来到天台山这么多的诗人和画家中,许多人兼具了多重角色。有些人既是诗人,也是画家;有些人既是画家,也是诗人。如唐释景云、元黄公望、王蒙、明王铎、现代黄宾虹等等。在天台山的诗画中,许多诗篇是可以发声吟唱的画;许多画是无声有形的诗。所以,天台山既是佛道双璧的宗教名山,又是一座诗画双璧的文化高峰。

这是我对天台山的一点新认识,新体会。

是为序。

猜你喜欢
天台山浙东诗画
清代浙东曲家补考
天台山晨读(组诗)
天台山观景(古体诗)
走笔天台山:胜迹与佛光,附以时间的颂词
天台山诗页(组诗)
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
将先民们的宝贵财富留给后代子孙——记浙东千年古镇崇仁镇消防安全工作
宁波北仑明港高级中学 崛起在浙东海滨的特色高中
诗画
诗画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