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心聪 张国辉 刘勇 周洁 刘娜 张燕 王素青
【摘要】目的 探讨运动康复训练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慢性心衰疗效及生活质量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慢性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运动康复训练治疗,并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效果、6 min步行试验距离、左心室射血分数及生活质量。结果 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6 min步行试验距离、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6 min步行试验距离、左心室射血分数均得到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6 min步行试验距离、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各项生活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动康复训练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慢性心衰疗效显著,患者心功能得到有效改善,同时日常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临床优势显著。
【关键词】运动康复训练;常规西药;慢性心衰;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5..02
慢性心衰是各种病因所导致的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患者心功能降低,主要以头晕、呼吸困难、乏力、心悸等临床症状[1-2]。这一疾病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为进一步探讨运动康复训练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慢性心衰疗效及生活质量影响,进行本次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慢性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60例。经统计学分析研究组与对照组在一般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口服阿托伐他汀,每天
20 mg,每天一次。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运动康复训练治疗。在进行运动康复训练方案制定的过程中,应该避免锻炼过度,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及心功能进行运动方式、运动量的选择:对于心功能Ⅰ级的患者,不应显示患者一般的体力劳动,但是避免剧烈运动或是体力劳动,运动方式可以选择气功、太极拳或是步行等;对于心功能Ⅱ级的患者,可限制患者体力劳动,可进行强度低的运动,如步行;对于心功能Ⅲ级的患者,则嘱咐患者卧床休息,日常生活中可指导患者下床洗漱等;对于心功能Ⅳ级的患者,则嘱咐绝对卧床休息,可进行适当床上
锻炼。
1.3 观察指标[3]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6 min步行试验距离、左心室射血分数及生活质量。
1.4 统计学方法
相关数据均采用SPSS 20.0进行分析。P<0.05代表差异显著。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
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6 min步行试验距离、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6 min步行试验距离、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6 min步行试验距离、左心室射血分数均得到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6 min步行试验距离、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研究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随着人们生活模式的改变及社会压力的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慢性心衰的发病率也所有增加,其致死率、致残率较高,逐渐成为严重影响到国民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4-5]。目前,临床上针对这一疾病多采用利尿、强心、扩血管等治疗为主[6],由于这一疾病存在反复发作的特点,因此给予改善预后的运动康复训练具有其必要意义。
对慢性心衰患者而言,运动康复锻炼不仅仅具有容易掌握、不受限制以及减轻患者经济压力等特点,同时,还能够有效调节慢性心衰患者的血液循環[7-8],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增强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大大提高日常生活质量。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6 min步行试验距离、左心室射血分数均得到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6 min步行试验距离、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各项生活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说明,采用采用运动康复训练治疗慢性心衰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综上所述,运动康复训练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慢性心衰疗效显著,患者心功能得到有效改善,同时日常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临床优势显著。
参考文献
[1] 张守琳,刘兆政,唐正菊.运动康复对(冠心病)慢性心衰患者血浆血管紧张素Ⅱ及内皮素-1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3,14(02):157-159.
[2] 舒 华,张世鹰,王笑莹,吴治谚,陈青扬,蔡虎志,陈新宇."动而生阳"理论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康复影响分析[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5(11):27-29.
[3] 程梦影,杨建全.运动康复路径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17):153-155+164.
[4] 王红雨,岳建兴.强化间歇训练对慢性心衰患者心肺耐力及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17,33(05):402-404+409.
[5] 朱丽丽,常 莎.运动康复训练配合护理干预对慢性心衰患者运动耐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农村卫生,2018(01):20-21+23.
[6] 米琼瑶,曹 阳,杨 坚,袁文超,范 利,刘功亮,邢瑞蕊.生物标志物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运动训练的评估价值[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7,17(35):6997-7000+6945.
[7] 张 兵.运动康复治疗慢性心衰合并肾功能不全的疗效及其对血液学指标的影响[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8,27(04):377-381.
[8] 楚云杰,刘兆政,张守琳.运动康复疗法对慢性心衰患者血浆脑钠肽及醛固酮水平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3):
5989-5991.
本文编辑:赵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