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建成
【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康复疗法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术后主要采用自主功能锻炼方式,治疗组采用中医康复治疗,连续随访12个月,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髋关节功能恢复程度。结果 随访观察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第12个月髖关节Harri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结论 中医康复疗法在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的治疗中,并发症发生率低,髋关节优良率高。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康复疗法;功能锻炼;髋关节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5..02
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中又称之为股骨转子间骨折,在老年患者中是多发病,随着我国人口年龄逐渐老龄化,生活水平提高后人均寿命逐渐延长,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生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1]。随着人们对于骨折术后患者康复过程重要性的认识,中医康复疗法已经逐渐应用于临床,同时在骨科中的重视程度逐渐升高。本研究采用了中医康复疗法应用于发生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的功能恢复中,与常规的自然功能锻炼进行比较,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7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我院行内固定手术治疗,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损伤部位左侧患者27例,右侧患者13例,骨折类型按照AO分型[2],A1型20例,A2型12例,A3型8例;治疗组损伤部位左侧患者26例,右侧患者14例,骨折类型A1型21例,A2型11例,A3型8例。两组患者损伤部位、骨折分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采用常规功能恢复锻炼治疗,患者患肢抬高,皮套进行牵引或者胫骨结节行牵引,行止痛以及相关对症处理,根据患者自身条件性手术治疗,术后3 d开始嘱咐患者进行股四头肌的收缩性锻炼,术后10 d开始指导患者进行屈髋屈膝的活动,直到患者骨折部位功能恢复为止。
1.2.2 治疗组
采用中医康复疗法,术前常规患肢皮肤牵引,抗凝治疗,术前12 h停药。采取保温措施,提高室内温度防止手术中体温的散失。术后患者采用自主功能锻炼配合中医上下肢手法按摩,内服外用中药联合治疗。术后开始早期阶段患者服用养血化瘀壮筋方以提高骨折部位的修复,组方:赤芍20 g、炙甘草10 g、延胡索15 g、当归15 g、川芎15 g、赤芍15 g、木香10 g、土鳖虫10 g等,晚期主要以补肝肾为主,组方:黄芪15 g、党参15 g、川芎15 g、杜仲15 g、骨碎补15 g、牛膝15 g、徐长卿10 g、鸡血藤10 g。每天给予卧床骨突部位以及骨折下肢按摩治疗,同时配合红花活血酒进行外擦治疗。术后辨证采用穴位按摩及循经推拿。按摩患者足三里、三阴交、丰隆、蠡沟、阳陵泉等穴位,推拿足三阴经以及三阳经,指导术后患者进行关节功能锻炼。
1.3 出院指导
患者出院后继续按照恢复计划进行康复训练,加强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护理,不易从事繁重劳动,保证患者的营养以及运动安全,随访过程中发现危险情况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1.4 疗效判定标准
随访观察患者12个月,在患者术后第12个月进行髋关节Harris评分[3]。优:评分在90~100分,患者骨折恢复较好,髋关节功能恢复,可以正常活动;良:评分为80~90分,骨折基本恢复,髋关节功能恢复,生活可以自理;中:评分为70~79分,患者骨折处偶有疼痛,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较差,对生活有一定影响;差:评分<70分,患者骨折部位症状无改善,关节活动受限,影响患者生活。优良率=优率+良率。
2 结 果
2.1 两组随访后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比
治疗组随访12个月后优良率为95.00%,与对照组75.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多见于老年患者中,主要原因为患者老龄化后会出现骨质疏松、骨强度降低、骨脆性增加具有密切的关系[4]。股骨粗隆间骨折愈合后容易出现髋内翻,影响了患者下肢功能。康复治疗中是功能恢复的关键时期,同时使骨折患者最为重要治疗措施,术后应用会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研究中表明[5],早期开展康复性训练效果显著,可以促进患肢静脉回流、减轻患者肿胀程度、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减少周围组织的黏连。
中医学中注重体现阴阳五行学说,气血及五脏六腑间会有相互转化、相互制约及相互协调关系,中医采用辨证论治方式,以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患者术后早期静脉受损,气机失调,血不循经溢出脉外,因此在中医康复治疗中配合中药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中医治疗主要为重建阴阳平衡,达到谨察阴阳、以平为期,后期采用自主锻炼,尽早改善患者骨折部位的生理状况。薛长连等通过清热活血消肿合剂治疗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关节功能障碍,其优良率达到了89.96%,本次研究中患者的优良率达到了95.00%,与研究报道较为一致。同时采用中医康复疗法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远远低于对照组25.00%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合上述,中医康复疗法是一种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有效方式,患者随访观察12个月,有较高的优良率,同时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不良反应少,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参考文献
[1] 王秀华.补正续骨丸对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愈合的影响[J].中医药信息,2013,30(2):56-58.
[2] Ruedi TP,Buckle RE,Moran CG.骨折治疗的AO原则[M].危杰,翻译.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561.
[3] 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736.
[4] 赵仲伟,施新革,孔 涛,等.中医康复疗法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的应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8(4):921-922.
[5] 王 尔.中医康复疗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252例[J].江苏中医,2009,4(3):31.
本文编辑:刘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