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伟东
柑桔黄龙病是一种严重危害柑桔、具有毁灭性的传染性病害,博罗县是柑桔主产区,在柑桔生产上我们要给予高度的重视,采用综合防治的方法,降低柑桔黄龙病对柑桔产业的影响。
柑桔黄龙病又称“黄梢病”。在广东省各柑桔产区都有发生。它是一种严重危害柑桔、具有毁灭性的传染性病害。柑桔树感染黄龙病后,树势衰退较快,苗木和幼树发病后,一两年内死亡,成年树产量下降,品质降低,发病后3-5年内枯死。
从1995年开始,我所在的原单位广东省杨村华侨柑桔场的柑桔受到黄龙病的严重危害,短短数年间,柑桔种植面积从原来的三万多亩缩减到现在的三千多亩。目前柑桔生产品种丰富,生产具有恢复上升之势,总结原广东省杨村华侨柑桔场的柑桔栽培管理经验和教训,以及近年来龙门年桔黄龙病暴发的教训,我们在柑桔生产上必须重视柑桔黄龙病的防治。
结合我镇目前柑桔的生产现状,我们要求果农必需采用综合防治的方法防治柑桔黄龙病,落实好各项栽培技术措施,把柑桔黄龙病的发病率控制在低水平。下面就柑桔黄龙病的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做个简单的介绍:
1症状
黄龙病病状可表现在枝、叶、花、果上。黄龙病全年均可发病,以夏、秋梢发病最重,其次是春梢,幼树冬梢也可发病。9月至次年2月是症状明显期。目前,柑桔树被感染柑桔黄龙病之后还没有有效的治疗药剂。
1.1枝叶初期症状。发病初期出现黄梢是黄龙病的主要特征。在浓绿的树冠中,发生1~2条或多条黄梢,俗语叫“鸡头黄”或“插金花”。根据病梢叶片黄化程度不同可分为均匀黄化型和斑驳黄化型两类。
均匀黄化型黄梢以蕉柑、椪柑的夏梢出现较多,新梢叶片在生长过程中出现不转绿或中途停止转绿。病叶的叶质硬化、无光泽,叶脉黄化或微肿,有直立趋势,容易脱落。
斑驳型黄梢,春梢发病时是在新梢叶片轉绿后,病叶的叶片从中脉或叶片基部开始黄化,因黄化扩散不均匀,且受叶脉所限而呈现不对称的、不均匀的黄绿相间斑驳。病梢的叶片变硬,叶脉微肿或明显肿大,叶面光泽度逐渐减退至丧失。
1.2花果病状。病树枝条变黄后,次年春梢提早开花,花的数量多而小,叫“乒乓花”,易掉落。病果到成熟期比正常果实个头小,同时出现果实不转绿、果皮增厚、果心粗大、果肉无汁、不能食用等症状,俗称“红鼻子果”。
2发病规律
黄龙病的病原通过接穗、苗木和传病媒介(木虱)传播。决定黄龙病发生流行的条件,最主要的是苗木带病率的高低、田间病株率的多少及媒介昆虫发生的数量。同时,柑桔的树龄、品种的抗病性、栽培管理的好坏以及种植环境对黄龙病的发生都有一定的影响。
3防治方法
3.1严格实行检疫措施。严禁将病区的接穗和苗木引入新区和无病区,以防病原传入。老区应选择与发病果园有一定距离的地点育苗和开园种植。
3.2建立大棚无病苗圃,培育无病苗木。培育无病苗木是预防黄龙病传播和发生的基础。育苗时,砧木种子在播种前用55C热水浸泡消毒50分钟,晾干后再播种。接穗在嫁接前用1000单位/毫升盐酸四环素液浸2小时,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进行嫁接。
3.3及时防治柑桔木虱,减少传病媒介。严格防治柑桔木虱是控制黄龙病蔓延的关键措施。根据木虱是以成虫在果园越冬和卵产于嫩芽,若虫仅为害新梢以及成虫喜欢群集于黄化树上等习性,防治上应采取以下措施:
3.3.1冬季彻底清园,采果后至春芽前结合其它病虫害的防治喷2~3次对木虱杀伤力强的农药。
3.3.2加强新梢期的防治,每次新梢萌发时,结合防治潜叶蛾等病虫害及时喷2~3次防治木虱的农药。
3.3.3坚持抹芽控梢、集中放梢,以利喷药防治,减少木虱产卵寄生。
3.3.4清除果园周围的黄皮、九里香等芸香科植物,消灭木虱的中间寄主。防治药剂可选用拟除虫菊酯类:氯氰菊酯、功夫等。有机磷类:毒死蜱等。吡啶类:吡虫啉、吡蚜酮、亩旺特等喷杀。
3.4坚决及时挖除病树,杜绝病源。每年春、夏、秋三个梢期,特别是秋梢期,应逐株检查,发现一株挖除一株。新果园及发病率在20%以下的老柑桔园,挖除病株后,用生石灰消毒病穴后,及时补种无病苗木,最好是移植无病大苗。发病率在20%~30%以上的果园,一般在挖除病株后暂不补种。
3.5加强果园的土、肥、水的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能力。
3.6相邻果园应采取“五统一”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既“统一施肥、统一修剪、统一放梢、统一喷药、统一清园”。以减少木虱的相互传播,控制黄龙病的扩散。
为了消除柑桔黄龙病对柑桔产业的威胁,我们必须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法防治柑桔黄龙病。只有减少黄龙病的病源及把黄龙病的传病媒介木虱的虫口密度降至最低,才能有效地控制黄龙病的蔓延及流行。
(作者单位:516157 广东省博罗县杨侨镇农业技术推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