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电商扶贫:模式、机制与对策

2019-05-24 07:34郭崇义米婷祯
商业经济研究 2019年10期
关键词:电商扶贫农产品

郭崇义 米婷祯

内容摘要:在国家脱贫攻坚战的背景下,甘肃省陇南市2013年提出电商扶贫实施方案,并逐步探索出了电商扶贫的“陇南模式”,即网店带动、龙头企业带动、电商产业链就业带动、创业带动、电商入股带动和电商众筹带动模式。在机制上,特色农产品、政府、行业协会、项目、基础设施、人才和营销推广等要素的协同保障了“陇南模式”的实现。最后,文章针对“陇南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电商扶贫   农产品   陇南市

农村扶贫是国家战略任务之一,近些年国家出台了多项重要文件指导农村扶贫工作。电商扶贫是精准扶贫的主要方式之一,各地政府对电商扶贫均开展了有益的探索,其中甘肃省陇南市的电商扶贫很具特色。早在2013年,陇南市就开始推动电商扶贫。为了总结电商扶贫经验,及发现电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大力实施消费扶贫促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脱贫的思路与举措研究”课题组在甘肃省发展改革委和陇南市发展改革委的协调下,于2018年8月下旬对陇南市的电商扶贫进行了现场调研。

陇南市电商扶贫的发展历程

陇南市是国家确定的秦巴山片深度贫困地区。据陇南市发展改革委提供的资料,2013年陇南市全市人口283万人,其中贫困人口83万人。在1区8县中,有5个深度贫困县,25个特困片区,1154个深度贫困村,76%的贫困村和60%的贫困人口集中在贫困片区。为了解决脱贫问题,陇南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整体脱贫,如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安居扶贫、异地搬迁扶贫、生态扶贫、兜底保障、贫困村整体提升等多个方面,众多措施中电商扶贫是属于产业扶贫的一个重要内容。陇南电商扶贫的孕育和发展是由政府推动的,政府在电商发展初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可将陇南电商扶贫历程分为提出、试点、推进、深化等四个阶段,具体如表1所示。

陇南市电商扶贫的模式

电商扶贫就是将电商企业和贫困户建立连接,贫困户通过参与电商企业的生产经营,达到就业或销售农产品、手工艺品等的目的,进而获得稳定收入、实现脱贫。贫困户与电商的结合,主要有网店、龙头企业、电商产业链、及资本运作等方式,这些方式与就业、农产品销售进行组合形成了多种电商扶贫模式,如“网店+创业+收入增加=脱贫”,“龙头企业+销售农产品+收入增加=脱贫”等,具体如图1所示。

陇南市在扶贫实践中总结出了六种电商扶贫模式,其分别为网店带动模式、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大户)带动模式、电商(或电商产业链)就业带动模式、创业带动模式、电商入股带动模式和电商众筹带动模式,具体如表2所示。这些电商扶贫模式有措施、有效果,其中以前三种模式效果最为显著,也更具有可持续性。

陇南市电商扶贫的机制

陇南市电商扶贫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据陇南市发展改革委提供的数据,截至2018年8月,陇南市开设14602个网店、 9800多家微店,25万余人次电商从业人员参加了电商培训,累计实现线上交易额100多亿元。并且,陇南市建成了市、县(9个县级运营中心)、乡(187个乡镇服务站)、村(882个村级服务点)四级电商服务体系,加盟或创建了32个电商平台,建设296家物流企业、1028个快递网点。陇南市通过电子商务实现累计就业创业人数超过10万人。随着电商扶贫的发展,陇南市核桃、中药材、油橄榄、花椒、茶叶、黑木耳、纹党、苹果、蜂蜜等特色农产品销量大增。电商扶贫成绩的取得与陇南市电商扶贫机制紧密相关,有七大因素保障和促进了电商的快速发展,其分别为特色农产品、政府、行业协会、项目、基础设施、人才和营销推广。具体而言:

第一,特色农产品。特色农产品资源禀赋是基础。陇南市有“陇上江南”的美称,发展特色优质农产品的优势十分明显,其有核桃、花椒、中药材、油橄榄、茶叶等一批特色农产品,这些农产品优质、天然、无污染,但由于山大沟深、交通不便、宣传渠道少、品牌建设慢等问题未能得到很好的开发。政府通过激励机制鼓励贫困人员进行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如对积极发展食用菌、生态放养鸡、土蜂养殖、中药材、蜜源植物等特色产业的贫困户、脱贫户进行奖补。

第二,政府作用。政府角色随着电商发展,经历了先托、后扶、再监管的三个阶段的角色转变。在电商发展初始阶段,需要解放思想,因而陇南成立了全国唯一的电子商务发展局,其建立了市、县、乡三级的行政推动体系,并且在成县、宕昌、礼县设立电子商务服务促进中心由市委书记牵头亲自推进。当电商扶贫全面推进时,政府调整角色,转变为扶持农产品电商企业,为其提供基础保障。而当电商发展进入深化发展阶段后,政府再一次转变角色,积极承担监管角色,加大对其的监管力度,建立质量追溯制度,以此规范市场交易行为。

第三,行业协会的自律作用。陇南市成立电商协会327个。电商协会充当政府和企业的桥梁,在促进产商、网商、服务商“三商”联动、农产品的标准化、提高农产品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四,项目推动。政府推动电商发展的一个有效的方式是通过项目推动,包括示范项目、产业园区和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等。如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相继落戶成县、礼县、宕昌县、徽县以及康县。设立四个园区,如陇南华昌电商孵化园、成县顺通物流园、武都东盛物流园、西和县双创孵化园等。另外,要加强与电商平台的合作。由于电商平台也在寻求与农村地区合作,故这种合作是双赢,其不仅拓宽了贫困地区农产品的销售,也增强了电商平台的特色。具体如淘宝网特色中国·陇南馆、阿里巴巴陇南产业带、阿里巴巴千县万村农村电商计划、京东帮服务店、苏宁云商农村电商项目等。

第五,基础设施建设。为了促进电商发展,陇南市积极改善物流、网络等基础设施。陇南政府围绕25个特困片区,硬化通村公路1万多公里,并投资近6亿元建设乡村网络,以改善贫困户的上网条件。

第六,电商人才。尽管陇南市电商行业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不高,且人才缺乏,但陇南市针对电商人才缺乏的问题设立了电商职业学院,以积极培训电商人员,其中1100余名贫困家庭“两后生”开办了网店。陇南市政府通过建立帮带机制,使大学生村官、返乡青年、大学生群体等带动合作社、大户、贫困户接触和熟悉了电商运行机制,这降低了电商推行的门槛。

第七,营销推广。通过各种营销方式对陇南市的电商进行宣传推广。主要做法有事件营销。通过赛事做宣传,如举办了“众筹扶贫大赛”、“返乡青年移动电商创业活动”、“电商年货节”、“陇南电商全明星电子竞技大赛”、“陇南市抖音创意大赛”、“全省电商扶贫讲师大赛”等活动。网络营销。充分利用全市近3千个政务微博、近1千个政务微信公众平台、近四百家政务网站,及为数众多的个人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宣传推广陇南电商和优质农特产品。通过社交媒体进行宣传和推广,可以增强消费者的信任。

陇南市电商扶贫的问题及建议

第一,电商物流体系不够完善。尽管陇南市基本实现了乡镇快递服务的全覆盖,但电商物流体系带多处于偏远地区,受到山高路远、及农产品量小且分散的制约。陇南市快递网点仍主要集中在城区和较大的乡镇,偏远农村布点少,快递运期较长、运力较小、资费较高等问题较为突出。有的快递企业虽然在农村地区布了点,但考虑到经济效益问题,其网点并未正常运营。由此建议陇南市进一步加大電商物流体系建设,研究对快递企业的补贴机制。

第二,电商网货供应链亟待提高和完善。当前陇南市网络销售的农产品大部分是初级农产品,其在生产、加工、清洗、烘干、分级、包装、存储、质量控制、原产地品牌建设等环节难以满足消费者的消费升级需要。陇南市冷链设施水平较低,缺乏产地型冷库、预冷库、移动预冷库、具有冷藏功能的产地加工集配中心等冷链设施。陇南市虽有90多个网货供应平台,但规模都不大,其供应的农产品难以达到众多中小网商的需求。由此建议政府积极引导网货供应中心进行优化整合,在每个县重点扶持2-3家有实力的网货供应中心使之做大做强,并建议政府制定特色农产品地方标准,开展标准化生产。

第三,电商产品品牌和标准化建设滞后。虽然陇南市通过发展电子商务使县域原产地品牌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其仍缺乏影响力大的网销农产品品牌。陇南市电商销售的农产品多数是初级农产品,部分加工过的农产品往往也没有取得认证。由此建议政府加强监管,推动农产品溯源体系建设,并引导网销农产品经营者积极参加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或登记。另外,政府要通过机制引导电商企业建立自身品牌,通过品牌战略打造出区域性特色农产品品牌。

第四,很多电商尚未盈利,需要资金支持。尽管在陇南市电子商务的发展中涌现了大量的电商创业者、网店经营者,但其中的许多本地电商从业者尚未盈利。企业盈利受很多因素影响,如市场竞争、市场营销等。当扶持政策取消,很多的电商企业将面临破产或兼并,这是市场机制的必然结果。目前,银行贷款属于“重资产”,而电商恰恰是“轻资产”,加之银行对电商企业放款谨慎,致使中小电商贷款难的问题比较突出。尽管陇南市对开办网店、微店和从事网货生产销售的脱贫户予以了一定小额信贷扶持,但小额信贷不能满足电商企业的资金需求。由此建议国家出台电商扶贫贷款贴息等支持政策,以解决贫困地区电商企业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

第五,陇南模式还需进一步打造。陇南电商扶贫从2013年起,经过稳步发展和不断改进,现已形成了贫困地区电商扶贫的“陇南经验”或“陇南模式”。但陇南电商扶贫的整体服务功能依然不够,仍未克服制约电商扶贫的不利因素,故亟需建设标准、体系、品牌、溯源、营销、仓储、配送、培训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先进的电子商务扶贫产业服务中心,以及农产品质量保证体系、与电商发展相适应的高效的冷链设施和物流配送体系。并建议陇南市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助推陇南市进一步放大电商扶贫的经济社会效益。

结论

陇南市将“互联网+”与农产品相结合,拓宽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带动了贫困人口通过电商脱贫。通过多年实践,陇南市探索出了电商扶贫的“陇南模式”,陇南模式由电商扶贫模式和运行机制组成,其模式包括网店带动、龙头企业带动、电商产业链就业带动、创业带动、电商入股带动和电商众筹带动模式。陇南模式在机制上通过特色农产品、政府、行业协会、项目、基础设施、人才和营销推广等要素的协同而保障。下一阶段,陇南市需进一步调整机制,推动电商扶贫向纵深发展,巩固电商扶贫示范城市,创建全国电子商务示范城市。陇南市还需要将“电商扶贫”和“消费扶贫”相结合,与东部城市的流通企业对接,在当地的农产品批发市场、连锁超市和电商企业设立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专区、专档、专柜和电商扶贫频道,以此将其与东部城市的学校、医院、机关食堂等对接,使其成为这些单位食堂采购的重要渠道。通过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关系,可以促进农产品的销售。陇南市电商扶贫的“陇南经验”可以在全国贫困地区推广,各地方政府可以将电商扶贫作为脱贫的重要方式之一。面对电商扶贫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要考充分虑当地的有利条件和资源禀赋,以此探索出符合当地情况的电商扶贫模式。

参考文献:

1.周婕.精准扶贫下我国农村电商发展思考[J].农业经济,2019(2)

2.陇南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陇南市片区贫困县脱贫攻坚实施方案(2018-2020 年)[Z]. 2018-5-24.

3.四川大学陇南电商扶贫研究课题组.陇南电商扶贫的扶贫效应及对策研究[J].农业网络信息,2018(1)

4.赵平.转型升级背景下电商扶贫推进策略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8(21)

5.胡文岭,孙素然,李焱,马秀红,宋洁.“电商扶贫”中县域农产品电子商务创新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7(24)

6.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指导意见[Z]. 2019-1-14

猜你喜欢
电商扶贫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这些模式解决农产品滞销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重庆市电商扶贫中的人才瓶颈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