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珊珊 罗 艳 卢豆豆 梁俊玉
(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甘肃兰州 730070)
黄芪(Astragalus)药用历史悠久,古有“补药之长”之称,为历代中医最常用的中药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黄芪的化学组成、药理活性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研究。成分分析表明,黄芪内含有甲苷、多糖、三萜、黄酮等成分。药理实验及临床报道表明,黄芪在免疫调节、抗肿瘤、抗病毒、糖尿病、延缓衰老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据统计,以黄芪为原料的中成药达200 多种,是我国出口的商品之一[2]。因此,对黄芪的各成分进行分析具有指导性意义。
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 IV 作为中药黄芪的主要有效成分,可改善心肺功能、降低血压、保护肝脏、增强免疫力、抗疲劳、抑制病毒繁殖和肿瘤生长[3]。本次教学主要以膜荚黄芪或蒙古黄芪为原材料,将黄芪甲苷提取分离技术作为职业院校生物学实验的内容进行尝试,证实黄芪甲苷的提取分离在实验教学中的各环节均具有可控性,学生可顺利完成实验并得到较好的实验结果,利于实验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黄芪为膜荚黄芪或者蒙古黄芪的干燥根,又名绵芪,隶属于豆科黄芪属,该属绝大多数植物具有药用价值[4-5]。
黄芪甲苷是一种从黄芪中提取的高纯度药物。黄芪的主要有效成分包括黄芪多糖、黄酮、萜类等物质[4],其中黄芪多糖的主要有效成分是多糖和黄芪苷。黄芪苷又分为黄芪苷Ⅰ、黄芪苷Ⅱ、黄芪苷Ⅳ,生物活性最好的是黄芪苷Ⅳ,即黄芪甲苷。黄芪甲苷不仅具有黄芪多糖的作用,还具有一些黄芪多糖无法比拟的作用,其药效强度是常规黄芪多糖的2 倍多,抗病毒作用更是黄芪多糖的30 倍[6-9]。由于含量少、效果好,黄芪甲苷更是有“超级黄芪多糖”之称[10]。本次实验教学以纯度为98%的黄芪甲苷为对照品,采用水饱和正丁醇与氨水提取分离黄芪甲苷,HPLC-ELSD 法检测黄芪中甲苷的分离效果。
2.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对中草药黄芪和黄芪甲苷的药用价值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②掌握黄芪甲苷提取分离的原理,明确实验中的操作步骤、关键环节和注意事项;③能解释黄芪甲苷提取分离过程中各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2)能力目标:①学会并注重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ELSD)、旋转蒸发仪等实验设备的使用及注意事项;②掌握分液漏斗分离的原理,并能对黄芪甲苷进行萃取分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对中草药黄芪及黄芪中各有效成分的药用价值产生浓厚兴趣。
2.2 教学活动组织 实验教学活动开始前,教师整理并分发实验资料。为了达到更好的实验教学效果,教师应依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特征或者成绩,合理分组,每组6 人左右。同时,各组选出组长,负责每组的实验进度安排与督查,并将最终的实验结果向教师汇报。
在实验教学活动中,每组成员必须全部参与活动,亲自操作,互学互助。教师观察并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进行点评与指导。
实验教学活动结束后,各组汇报实验结果,并进行小组间讨论与反思。教师提出意见与点评。
2.3 实验教学进程及安排
2.3.1 材料与仪器
试剂:黄芪甲苷对照品(纯度为98%)、色谱纯乙腈和甲醇、分析纯甲醇、超纯水、水饱和正丁醇(正丁醇∶水=700∶300,静止过夜后取上层溶液使用)、20%氨水。
仪器:高效液相色谱仪、旋转蒸发仪、水浴锅、分液漏斗、粉碎机。
材料准备:本实验选用的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 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的干燥根。取适量黄芪,放入50℃的恒温烘箱中,除去水分(直至烘干前后质量相差不到0.1 g)。用粉碎机将黄芪粉碎,备用。
2.3.2 高效液相色谱操作说明
1)上样前:①制备流动相:在A、B、C 3 个瓶中分别装入色谱甲醇、色谱乙腈、超纯水。所有流动相必须先经过抽滤,再超声40 min,目的是除去杂质和气泡;②制备清洗液:在专门清洗的瓶中装入色谱甲醇-超纯水(10∶1);③装柱:按照箭头指示方向装好柱子;④设置条件:乙腈-水(35∶65)为流动相,流速为1 min/mL,柱温为30℃,气化与雾化温度为50℃,进样量为20 μL。
2)上样中:调整基线(即从0 开始),注射样品(样品不能含有气泡),并对样品命名。
3)上样后:样品结束后,将流动相改为甲醇-水(50∶50)冲洗柱子,直至在纯甲醇冲洗,流速为0.6 min/mL 时,泵压<50 Mpa,代表柱子冲洗干净,实验结束。
2.3.3 实验操作步骤与流程[11]
1)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实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水(35∶65)为流动相;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
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黄芪甲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入甲醇制成每l mL 含0.5 mg 黄芪甲苷的对照溶液,即得。
3)实验样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中粉末约4 g,精密称定,置索氏提取器中。加入40 mL 甲醇,冷浸过夜,再加甲醇适量,加热回流4 h,提取液回收溶剂并浓缩至干,残渣加水10 mL,微热使溶解。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振摇提取4 次,每次40 mL,合并正丁醇液,用氨试液充分洗涤2 次,每次40 mL,弃去氨液,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水5 mL 使溶解,放冷。通过D101 型大孔吸附树脂柱(内径为1.5 cm,柱高为12 cm),以水50 mL 洗脱,弃水液,再用40%乙醇30 mL 洗脱,弃洗脱液,继用70%乙醇80 mL 洗脱,收集洗脱液,蒸干。残渣加甲醇溶解,转移至5 mL 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
4)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实验样品溶液各20 μL,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
2.3.4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实验结束后,在教师组织下,学生进行黄芪甲苷专题讨论,并书写实验报告。讨论主要集中在2 个方面,一是评价用HPLC-ELSD 法检测出的黄芪甲苷提取分离效果;二是汇总实验过程中的主要易错操作环节及注意事项。最终由教师点评各小组实验结果及表现。
2.4 实验结果与分析
2.4.1 实验结果 黄芪甲苷在提取分离过程中对温度、湿度的要求并不苛刻,一般实验室都能达到。只要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能严格按照教师的要求规范操作,注意实验操作的关键环节及注意事项,一般都能得到较好的实验结果,标准品见图1。实验结果表明,黄芪甲苷出峰时间在40 min左右。
本次实验中,全班共36 人,分成6 人一组。其中有4 个小组都得到了较好的实验结果(图2),黄芪甲苷在40 min 左右的时间点出峰,单峰且色谱峰型尖锐对称,明显与其他杂质分离。剩余2 组的实验出现问题(图3),出现平峰,原因是最终定容的体积不同,浓度过大。
2.4.2 实验注意事项分析
1)黄芪甲苷对照品溶液必须在48 h 内使用。
2)索氏提取过程中,第2 次加入的分析纯甲醇量要尽量多些,以防在80℃的水浴锅蒸发下,溶剂难以回流。回流速度控制在1~2 s/滴。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要尽量控制平行样的流速保持一致,减少误差。
3)使用分液漏斗时,溶液要充分摇匀。如果力度过小,溶液不能分布均匀,分层不明显;如果力度过大,溶液容易出现乳化现象,静止时间需延长,以便分层明显。
4)使用D101 型大孔树脂前,要先用无水乙醇浸泡一夜。第2 天,装柱过程中,先用去离子水将D101 型大孔树脂冲至无乙醇味,柱高55 cm 左右。
5)用滤纸包裹黄芪样品置于索氏提取器中,要包裹适当。不要裹得过于严实,以防甲醇回流中,不能将样品中间的部分冲洗干净。同时,也不能包裹得过于松散,避免样品漏出滤纸,堵塞回流。
6)在2 次使用分液漏斗时,要注意区别分离后的上下层溶液。第1 次,将样品与40 mL 水饱和正丁醇置于分液漏斗中,上下摇匀后,上层为正丁醇,下层为多糖与蛋白质。第2 次,将合并的正丁醇和氨试液置于分液漏斗中摇匀,上层为正丁醇与甲苷,下层为氨试液。
目前高职院校主要以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为导向,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高职院校教师应根据学生所处的不同年龄阶段,选择合理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
3.1 合理组织实验教学,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为更好地组织与安排生物学实验课程,在实验教学活动开展前,教师应依据学生各方面特点进行有效分组,提前讲述实验内容,合理安排实验的准备工作。同时,每组选出组长,对整个小组的实验分工进行安排。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操作过程中的表现,对学生实验中的不当操作进行纠正,对学生在实验中遇见的问题进行点拨与引导。各小组可针对本组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与建议。最后,教师依据各组实验结果及表现进行评价,提出意见与建议。
3.2 重视因材施教,培养小组合作意识 本次实验教学活动内容多且繁琐,持续时间较长。为更好地达到实验课堂的教学目标,教师应当因材施教,促成小组合作,互相帮助。高职学生对于提取分离较为陌生,采用实验方式更加通俗,易于理解与掌握。同时实验离不开各小组成员的协作,例如高效液相流动相的制备与黄芪样品的处理,需要小组成员全部参与到实验中,共同完成实验内容,体验参与实验的乐趣。
3.3 激发学生思维碰撞,培养发现、解决问题能力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进行自主交流,思维碰撞,教师辅助、引导学生反复深入思考,例如“高效液相实验结果获得平峰的原因是什么?”不拘泥于教材内容,激发学生的多向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