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雄步
【摘要】21世纪是大力发展美术馆的世纪,美、英、法、日、德等发达国家都纷纷举全力发展美术馆事业,并重视向公众推广美术馆公共教育功能。随着公众需求不断增长,我国美术馆行业发展迅速,国家对美术公共教育投入和规划也在不断协调发展。美术馆将成为满足公众精神文化需求的载体和提升公民美学素养的重要场所,新形势下如何拓宽美术馆的公共教育渠道显得尤为紧迫。
【关键词】美术馆;公共教育;新渠道
美术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从一定意義上说,它承载着人们的精神向往和追求。美术馆的公共教育是美术知识普及与实体资源糅合的重要部分,是提高公民美学素养,促进文化教育事业持续发展的主阵地。随着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未来的中国,美术馆必将成为公民获取丰富科学知识,提高素养的重要平台。我国美术馆行业发展迅速,对美术公共教育投入和规划不断协调发展,拓宽美术馆的公共教育渠道尤为紧迫重要。
一、我国美术馆公共教育工作的现状
新的历史世纪,世界各国皆非常重视美术馆的公共教育功能,西方发达国家不断扩大建设各类美术馆,美术展览的形态和内容不断求新,对民众的美术知识普及和教育的渠道也在不断地拓展,美术馆与高度发达的教育体系紧密结合,为国家培养出大批美术人才。发达国家民众美学素养水平也远高于我国民众。中国的美术馆事业发展建设不足百年,走的道路是先汲取发达国家经验,学习复制后吸收创新。目前,我国美术馆事业仍处于有待完善发展阶段,在资源配置、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培育和展览互动方式等方面亟待形式完善与空间拓展。
(一)公共教育资源与需求不匹配
我国美术馆在公共教育工作中,积极导入创新理念,开展灵活多样的公共展教形式,公共教育水平日渐提升。同时,各类新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也增添了美术馆公共教育展教展示的内容元素,为展示创新创造了条件。美术馆展览主题丰富广泛,公共教育理念和技术途径不断创新,但仍然不能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审美变化趋势。每逢周末和大型节假日,参观者总是人满为患,受众以青少年居多。我国美术馆在公共教育拓展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与发达国家水平比较仍然存在明显的差距,美术馆公共教育资源与公众的需求仍然不匹配。
(二)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存在不足
我国“十二五”规划指出,要增强博物馆、美术馆陈列展览的知识性、趣味性、观赏性、互动性、可参与性,使博物馆、美术馆更好地发挥教育、服务、文化推广等功能,充分发挥创造社会效益。美术馆发展理念逐渐从“收藏展览”向“服务群众”转变,为公众服务的理念有了明显改善。但美术展览策划中往往缺少为观众服务的考虑:导赏方式传统单一,常常停留在导览员常规讲解;公教活动服务仅采取举办讲座或绘画示范等隔空演示的形式层面,缺乏为公众服务的态势。很多服务项目依靠志愿者的公益服务来开展,而馆方对美术志愿者的组织、培训、管理和引导等方面能力却捉襟见肘,力不从心,缺乏制定与实施有效的激励机制。
(三)展览与公众互动态势欠佳
美术馆实行免费开放后,到馆参观人数大幅攀升,但是在展览互动方面与美欧发达国家仍存较大差距,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精神需求方面仍然滞后。大部分美术馆的展览缺少与观众互动,不能吸引参观者眼球。有的美术馆陈列展示经年不变,形式乏味,少与观众互动,这种形式单调的美术展览现状,与具有积淀深厚历史、源远流长文化的中国历史明显不协调。
二、美术馆拓宽公共教育工作渠道的重要性
我国早在2006年就颁发了《科学素质纲要》,政策上强调要全民提升科学素养,各级政府机构都给予高度重视,加强博物馆和美术馆的公共教育功能成为了重头戏,也推动了我国美术馆整体发展的进程。
美术馆是人类精神文化需求高度被满足的物质载体之一,也是促进公民科学文化素养提升的利器。加强公共美术教育,可以提高青少年群体的文化素养,增强青少年的美术实践能力和美术创新精神,引导青少年树立优良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科学规划和实现自我人生理想。提高公众的美学素养,保障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持续增长,是中华民族强国复兴的战略工程。我国公民基本科学素养水平仅为3.72%,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本要求严重不符。作为国家向公众普及公共教育的重要实体美术馆,其工作任重而道远。
民众从美术馆公共教育活动中获得了美育知识,能更加注重独立探索精神,美术馆所进行的是启发诱导的教育活动。与学校美术教育不同,美术馆的公共教育活动更注重美术知识的趣味性和通俗性,强调体验,注重提升民众的素养水平。
三、如何拓宽美术馆公共教育新渠道
新形势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人的重视下,民众精神文化对美术知识的需求强烈,导致我国美术馆的公共教育呈现蓬勃发展态势。美术馆的公教活动与当地的教育资源、科研资源、展会资源、旅游资源等结合,开创性地拓展公共教育新渠道。
(一)创新公教服务理念,探索“请进来,送出去”的发展道路
美术馆的公共教育工作需要转变传统美术公教观念,不能被动等待公众上门参加美术教育,要采取积极手段将公众请进来,主动将“美术大餐”送下去,让更多的公众能够享受最优质的美术教育资源。例如:定期开展各类免费美术讲座活动,邀请公众参与活动。许多美术馆都推出了“六一节到美术馆画画”等少儿美术公教活动,邀请青少年走进美术馆参与公教活动。同时,很多美术馆联合中小学校,举办了各类“美术活动进校园”,将美术馆的特色展品和资源送进校园,为孩子们开展多元化的儿童教育活动和开放式的体验活动。
我国各大城市的大型博物馆、美术馆的公教部门,已经举办很多颇有成效的美术实践活动。如中国儿童博物馆研究中心儿童探索馆致力于儿童教育研究与推广,是一个积极融合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和模式的公益类儿童博物馆,馆内的一些互动展况和感同身受的空间设计,受到国内美术馆教育同仁的密切关注。
创新公教服务理念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表现在导赏方式的创新。许多美术馆聘请高校教师、大学生、文化退休干部做志愿讲解员,作为现有讲解员的补充,为不同受众讲解美术作品。二是表现在美术专题活动的举办。我国美术馆的美术陈列展览水平较以前总体上有很大提高,美术馆的环境氛围好了,观众自然愿意进入美术馆参与各种互动。美术文化产品对美术馆公共教育活动也能提供形式的支持。美术馆的公共教育服务功能日益彰显,依据各个不同馆的特色,设计不同的美术体验活动成为美术馆公教事业健康发展的源泉,可以开展诸如版画、水彩画、中国画、沙画等绘制体验和陶瓷、漆器等制作体验活动。杭州湿地博物馆在举办“神奇湿地”生命奇观和岩层秘影等大型主题展览活动中,获得了社会的广泛美誉。青少年在活动中能看到各种标本、实物、科技电影和专家讲座,观者免费阅览大量的科普书籍和杂志,还可免费提供网络查询,其积极践行“将公众请进来,将知识送出去”的工作理念显而易见。
(二)科学利用现代手段,丰富美术公共教育互动方式
美术馆公共教育工作中的重点,就是传播美术各类绘画技法和美学知识。现阶段,随着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知识普及,美术馆公共教育与其结合,可使活动更具新颖感和现代感,活动的范围也更宽泛。
美术馆公共教育活动要以公众为中心,探索全新的活动方式,尽量运用本馆设备和材料,通过实景与立体造景技术,结合计算机游戏、互动体验场景设施、多媒体放映方式、虚拟场景增强现实等科技手段,刻意营造如同亲临的公共教育的美术展示场景。同时,借助现代科技,打造公众喜爱、具探索性、易理解感受的体验氛围,可增强公众主动参加美术公共教育的欲望和培养提升公众美术素养水平。增强美术馆与观众的互动,营造良好的氛围是必不可少的,观众通过主动学习,增加自身知识素养,获得精神享受。美术展览尽量要满足观众需要,提供最直观的感受,站在观众的角度进行布展,这也是与观众互动的一方面。还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如休息区、用餐区、饮水区、交流区、特色纪念品购买区的建设,为观众提供多样、周到的服务,满足观众参观需求,更好地实现展览服务目的。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美术馆可用的互动媒介越来越多,微信、微博、移动客户端等都可以用来推广宣传,以增进与公众互动,吸引更多人参观。还可开通官方微信公众号,提供美术馆展览、活动的相关信息,及时更新各类咨讯,提供个性化、快捷化、形象化的服务,开设与公众交流平台,加强互动交流,及时了解观众需求。
(三)致力打造公共教育品牌,探索儿童美术体验空间建设
美术馆的基本展览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常设展览展期往往很长,为保留公众对美术馆作品展览的新鲜感,吸引更多观众,各个美术馆应结合本馆专业特色整合多方资源,有序推出特色浓郁的临时展览。也可把常设展览和临时展览结合,打造出形式新颖的公共教育品牌,扩大美术公共教育活动的影响力。观众调研要成为常态,观众的年龄、职业、性别不同,需求也不同,要针对性提供服务,针对性策划展览或开展教育活动。
新的世纪,美术馆教育理念发生的变革,使得美术馆越来越重视儿童的参与互动。在美国,儿童到美术馆、博物馆学习已不是新鲜事,老师带学生到美术馆、博物馆开展基于学校的课程学习,美术馆和博物馆也开发一些支持学校教育的活动,围绕艺术、历史和文学等展开,从而形成了独立的公教品牌。在我国,目前无论历史类博物馆、科技类博物馆,还是美术馆,都在开展针对少儿体验的教育空间建设。例如中国美术馆和今日美术馆的儿童公教活动探索,都是在对国外先进的公教理论学说的实践利用。再如,2006年,北京自然博物馆率先推出“博物馆奇妙夜”的特色展教活动,被邀请的青少年与家长们夜宿博物馆,完成标本制作实践活动,工作人员的讲解和生动的公教表演,给小朋友与家长都留下了深刻感受。这一活动逐渐发展为一个科普品牌活动,获得极佳效果,广受公众好评。
(四)发挥志愿者功能作用,建立美术活动与公益协作机制
世界各国都在致力培养本国的各种志愿者,意在将有潜力的年轻人培养成为具有全球视野的事业负责人或领导者,志愿者组织提供给志愿者一个供年轻人发展自身领导力的平台。美术馆基于自身机构的公益特性,举办活动可以与志愿者组织联合,建立美术公教活动与公益协作机制。以珠海市古元美术馆近年来举办的公共教育活动为例,说明这种协作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如:案例一,古元美术馆公共教育部与珠海义工联、残疾人协会合作,举办的“残疾人进美术馆”的版画体验活动,在志愿者的全力协助之下,把“版画制作”和“残疾人”两个风牛马不相及的概念整合在一起,收到了非常震撼的效果。活动既弘扬了中华民族扶弱助残的传统美德,营造扶残助残的社会风尚,同时,又增强了残疾人自尊、自信、自爱、自强的信念。案例二,古元美术馆与AIESEC组织中山大学分会联合举办的“探索中国—木刻、书法体验活动”,把志愿者作为公教活动受众,显得很特别。活动中,中外志愿者共同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进行了解与体验,既利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与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流,同时更促进了海外志愿者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概况有更深的认识,使当代中国青年大学生志愿者明白保护我国传统艺术的责任与使命,挖掘自身艺术潜能践行项目愿景。案例三,古元美术馆公共教育部与珠海义工联合作,在城市广场举办了“志愿者嘉年华”活动,美术馆组织一些画家捐赠美术作品,进行义卖义捐。画家用自己的捐赠作品做公益,志愿者通过自己的公益活动义卖作品,完成义捐,协作流程非常协调。画家与志愿者同时在现场为公众进行绘画表演、咨询和交流服务,协作顺畅,效果良好。
经定量分析对活动进行评估,证明美术活动与公益组织协作可以充分发挥志愿者的积极作用,有益于美术公共教育活动推广最大化。青年志愿者通过参与这样的活动,激发了自身艺术的触觉与兴趣,为传承优秀文化、促进中外友好交流、帮助城市文化艺术事业发展提供了切实的条件。同时,美术馆须对美术志愿者加强必要的组织、培训与管理等方便的建设,制定并实施有效的激励机制。
综上所述,我国美术馆事业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作为文化事业的组成部分,发挥着完善公共文化体系和保障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作用,是我国文化软实力提升的重要体现。越来越多的美术馆和博物馆在资源配置上为公共教育提供合理的空间,并积极引进先进的公共教育理念,探索我國美术公共教育发展的新渠道,为全民美育素质的提高做贡献。
参考文献:
[1]曾剑平,蔡让平.浅谈自然科学博物馆的科普教育功能和发展对策[J].湖南地质,2003(6).
[2]谢莉娇,徐善衍.我国科技类博物馆现状及其发展对策研究[J].科普研究,2010(4).
[3]陆建松.我国博物馆展示教育和开放服务现状问题和对策思考[J].东南论坛,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