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惠州市发展战略研究

2019-05-23 10:45周家立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9年8期
关键词:战略联盟

周家立

[摘 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重要批示精神和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政府工作报告》的重要举措,也承载着推动惠州市跨越发展和加快现代山水城市建设的重大使命。基于此,本文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背景下,从内外部环境分析了影响惠州市发展的各种因素,并从战略角度提出惠州市应采取模仿追随战略和战略联盟的合作战略,旨在推动惠州市成为国内一流城市。

[关键词]SWOT;模仿追随战略;战略联盟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9.08.067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9)08-0-02

0 引 言

目前,惠州市GDP在珠三角中稳居第5位,但综合实力只有排名第4位东莞市的一半。惠州市委书记李贻伟说:“以新担当、新作为把惠州市打造成珠江东岸新增长极、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重要地区和国内一流城市。”本文从战略角度分析了惠州市在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实现该目标的对策。

1 外部环境

1.1 政治与法规环境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已经写入中国共产党第19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惠州市属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成员之一,将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要求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为中心引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惠州市属于外围城市,发展将受到限制。

1.2 经济环境

粤港澳大湾区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目前常住总人口约7 000万,GDP总量超过10万亿元人民币,GDP总量规模在世界国家排行中名列第11位,拥有16家世界500强企业,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城市营商环境最好的区域之一。另外,未来粤港澳大湾区有望建成“一小时城轨交通圈”。

1.3 社会环境

粤港澳大湾区的特点是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法域和关税区,流通三种货币,在制度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制度性的差异会影响大湾区内人流、物流、资金流等生产要素流动,影响三地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有效衔接,影响跨境协同创新效率和市场深度融合。

1.4 科技环境

粤港澳大湾区将建设“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打造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2018年4月,广东省省长马兴瑞在博鳌论坛中表示,科技创新是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发展的主攻方向,香港和澳门有一大批科学家,有很好的原始创新能力,具有较强的配置全球创新资源的能力,且珠三角地区能够很好地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基于此,创建粤港澳大湾区能够把香港、澳门、广州、深圳打造成一个综合的、世界级的科技创新中心。如果把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看作广东省创新发展的“第一岛链”,那么惠州市就处在“第二岛链”上,对成长型创新企业有较大的吸引力。

2 内部环境

2.1 生态环境最优,宜居程度最高

惠州市空气质量排名全国前十位,集中式饮用水源100%达标,是拥有“一湖”“两江”“十四涌”“一海”“三山”“八湿地”的滨海山水之城。同时,惠州市是全国文明城市、國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卫生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全国民生改善典范城市和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在广东省21个地级以上市中,惠州市绿色发展指数评价得分位居首位。

2.2 地域广阔,土地开发强度低

惠州市陆域土地总面积11 346.14平方千米,领海基线以内海域面积4 519平方千米,海岸线长281.4千米。2015年,全市常住人口475.55万人,人口密度419人/平方千米,土地面积占整个珠三角的1/5。此外,国际土地开发强度的警戒线一般为30%,目前广东省超过警戒线的市区有深圳市、东莞市、佛山市、珠海市,其中深圳市土地开发强度已超55%,东莞市也已接近50%,佛山市、珠海市大致为30%~35%,中山市、广州市也已接近临界线,而惠州市则在10%左右,其未来土地利用空间仍相对较大。

2.3 具有区位交通优势

惠州市毗邻深圳市、香港特别行政区,西邻东莞市和广州市;交通四通八达,“七横五纵一联”高速公路网日臻完善;到2021年,惠州市将形成“三线九站”的高铁布局,预计半小时左右可达广州市、深圳市、香港特别行政区、东莞市等周边6个城市。随着广深港高铁和港珠澳大桥开通运行,惠州市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距离也再次拉近。2018年,广东省发展改革委颁布《广东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将重点打造“5+4”骨干机场,加快建设珠三角世界级机场群,其中,惠州市机场名列其中,发挥着深圳市第二机场的功能。惠州市的港口拥有生产性码头泊位46个,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23个,总吞吐能力1.03亿吨。内河港口现有发证企业2个,拥有生产性泊位9个,吞吐能力74万吨。

2.4 经济力量薄弱

在珠三角9市中,惠州市GDP、财政支出居第5位,人均GDP、财政收入居第6位,人均可支配收入居第7位,银行存款余额、贷款余额尚不足东莞市的一半。虽然惠州市经济总量稳居第5,已超过中山市,但是无论是专利申请量还是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都远远落后于中山市。惠州市常住人口达到477万多人,其中户籍人口也达到了369万人,人口的集聚度低。

2.5 营商环境有待改善

广东省社科院发布的评估报告显示,惠州市开办企业的便利度与深圳市、广州市还有很多大差距。惠州市虽然都地处珠三角,但与深圳市相比,在对外开放、国际化水平以及理念、政策和制度上还有差距。近年来,惠州市不断扩大开放,但力度仍低于珠三角很多城市。在外界不少人看来,惠州市市民存在“小富即安”的思想,缺少忧患和竞争意识,进取心和闯劲不足,不能满足新一轮改革开放的要求。

3 SWOT分析

图1是惠州市SWOT分析图,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整体来看,惠州市具有资源方面的优势,却不具有能力方面的优势,惠州市只有趋利避害,才有可能脱颖而出。

图1 惠州市SWOT分析

4 惠州市的发展战略

4.1 模仿追随战略

(1)模仿深圳科技发展模式,打造湾区科技创新中心。深圳市领导考虑到本地没有顶级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就不遗余力地鼓励和支持本地企业进行科研创新。深圳市政府从来不干预本地企业的经营管理,企业也从来不用向政府献媚。除了服务型政府,深圳市高科技公司还依赖各大风险投资机构。总而言之,深圳市的科技进步靠三股力量,即“服务型政府+杰出企业+风险投资”。惠州市应采用深圳市的发展模式把自己打造成湾区科技创新中心。

(2)模仿东莞市松山湖产业园区,打造湾区高科技产业中心。松山湖原本是位于东莞市大岭山镇境内的一个大型天然水库,后被政府部门以湖泊为中心,将大岭山、寮步和大朗三镇靠近松山湖的部分边缘地带划分出来,与湖泊区域重新组合成新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松山湖凭借区位优势、产业配套、大量的工业用地、优惠政策以及优质的自然生态环境,吸引着包括华为在内的众多高科技产业进驻,组建了一个产业生态圈,能够推动东莞本地产业升级。惠州市的惠东稔平半岛、潼湖等应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吸引高科技企业搬到惠州市来。

(3)模仿深汕合作区,打造深莞惠经济圈。惠州市应参照深汕特别合作区的有关做法,在东莞市、惠州市等邻近深圳市的地区划出一定区域,规划建设跨行政边界的功能协调、产业互补、成果共享的区域协同发展试验区。

4.2 战略联盟的合作战略

(1)打造“广深创新+惠州智造”。惠州市应积极对接广深科技创新走廊,把自身建设成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高地,并邀请世界著名高校落户设立分校,建设大学城,以吸引更多年轻人在此接受教育,毕业后在此发展。

(2)打造“惠州智造+香港金融”。香港是國际金融中心,有优质且专业的金融服务,而惠州市处处都是寻求资本和渠道力求转型升级的中小企业,两者应实现对接,打造“惠州智造+香港金融”。

(3)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首先,稳定房价,使惠州市成为深港莞广人的新家园。其次,深入谋划全域旅游,利用自身的特色优势,齐心聚力谋划全域旅游,丰富粤港澳“一程多站”旅游精品线路,与大湾区其他城市联手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区。

主要参考文献

[1][美]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M].梅清豪,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美]希尔.战略管理[M].孙忠,译.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7.

[3][美]迈克尔·A·希特.战略管理[M].吕巍,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4]马玉荣.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着力点——专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侯永志[J].中国经济报告,2017(9).

[5]梁乃锋.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惠州发展后发优势[J].特区经济,2018(4).

[6]曾刚,苏灿,曹贤忠,等.粤港澳大湾区战略背景下香港―东盟关系重构初探[J].热带地理,2017(6).

[7]李晓莉,申明浩.新一轮对外开放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和建设路径探讨[J].国际经贸探索,2017(9).

[8]郑梦婕.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打造大汕头湾区城市格局的机遇、挑战及对策研究[J].特区经济,2018(6).

猜你喜欢
战略联盟
产业创新战略联盟伙伴竞争与合作关系研究
电子商务供应链集成与战略联盟采购模式运行研究
战略联盟中环境不确定性与关系风险分析
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环境下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研究
浅析互联网时代背景下
战略联盟综述